分享

医生,难道你要见死不救吗?| 请您评评理·协和八

 协和八 2020-09-18
本期关键词
自主性; 适应症; 禁忌症; 超适应症治疗




案例呈现




顾先生,男,80岁,夜间突发剧烈胸痛,次日凌晨就诊于A院,就诊时胸痛缓解。顾先生入院后做了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STEMI),有生命危险,需尽快行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或溶栓治疗。但医生询问病史后发现,顾先生近期间断腹痛及黑便、食欲减退、消瘦、贫血,诊断为消化道出血可能性大;鉴于顾先生当前严重的心脏疾患,医疗团队短期内尚不能采用其他辅助检查以验证这一诊断。消化道出血为PCI或溶栓治疗的绝对禁忌症,加之顾先生高龄的相对禁忌症,医疗团队倾向放弃介入或溶栓,行支持治疗,患者及家属极力要求积极治疗,并表示不用考虑经济问题。
问题:医疗团队应当怎样做?

案例来源:协和医大八年制博士生 杨亚梅



小编导读

——《House》(豪斯医生)

如果看过这部剧,你一定会对豪斯医生又爱又恨。他是一个典型的「机会主义者」,视规矩如无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表现得自私而冷酷,但又医术高超,患者也经常会因为他的「胡作非为」而获益。

视频中这名母亲因肝肿瘤而出现精神症状,并且生命垂危,经医疗团队分析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可能就是手术,但由于占位较大,已经超出了「安全线」,没有哪位外科医生会同意手术。但豪斯医生通过向肿瘤内注射无水乙醇,使肿瘤暂时缩小至安全线」内,以此最终让患者接受了手术。
我们会感叹于他的「骚操作」,但是倘若在临床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哪位医生敢赌上自己的职业生涯去冒险尝试呢?
超适应症治疗其实并非什么稀奇的操作,实际上在临床中的确存在着治疗一些疾病的药反而对其他疾病也有治疗效果,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西地那非」(伟哥/万艾可)了,最早是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但后来又发现在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中的奇效,于是便诞生了这类造福广大男性同胞的小蓝片!
但适应症的存在一方面代表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另一方面也是保护医生们的法律武器。超出适应症治疗本身就是一种赌博,而且胜率很低。这是不是个例的效果?能否应用于更多的人?什么样的人能够获益?如果治疗失败,医生是否需要承担责任?这一连串的法律和伦理学问题都让我们如履薄冰。
那么就以本文案例来谈,你觉得医疗团队是否应该承担这个风险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