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52章:1.“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认识世界的正确方法。

 挑灯看剑AAAAA 2020-09-18

道德经第52章解读 

张武忠初稿2017.8.27 

【原文】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殁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52.1“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殁身不殆”,告诉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从本质到现象,再从现象回到本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断地反复实践。

“天下有始”,是说天地和天下万物的起始,第1章开篇就说“无,名天地之始”,第14章“能知古始,是谓道纪”,第32章“始制有名”,第38章“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第64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以为天下母”,是把道当做天地万物之母,老子在《道德经》中多次用“母”作比喻,第1章“有,名万物之母”,第20章“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第25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第59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母”指道的本体源泉,“子”代表万事万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其所以然,就能知其然”,知道了万事万物的起源,那么就能明了万物的当下。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从变化多端的万事万物,返回头去寻找其源头。

“殁”读作(mo),从“歺”从“殳”,“殳”读作(shu),是古代的一种兵器。“歺”读作“e”,身体的残骨,与死亡有关。古代对身份不同之人的死亡称呼也不同,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hong),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称死,小孩夭折或病死横死就叫做“殁”。“殆”从“歺”从“台”,陷入极度危险之中。掌握了事物的本质就能看清事物的表象。还可以从纷杂的世间万象总结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既能从始到终,又能从终到始,就可立于不败之地,故称“殁身不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