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第一学而篇》第2章“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2/492)

 挑灯看剑AAAAA 2020-09-18

    关注把经典还给老百姓经典文化美刊

       

【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tì),而好(hào)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原文朗读】

【注释】

“ 孝、弟(tì)、仁、本、道”几个字的解析

上“老”下“子”,儿子或晚辈对父母长辈应有的态度,父慈子孝。

读(),弟弟对待兄长应具有的态度,兄弟友爱。

是孔子儒家学说的根本范畴和最高道德标准,左边是“人”,右偏旁是“二”,是说人和人的关系。哪怕只剩下两个人也要互相照顾爱护,其核心是广泛爱人。仁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比如我们把桃杏的核叫做桃仁杏仁。

树根,指事物的根源根基根本,再引申为纲领要领。与树梢的“末”和树枝的“未”相对,木下为“本”,木上为“末”,木还没长成为“未”。

是一个哲学名词,本义指天道,引申出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孔子儒家的道与老子道家的道不太一样,道家讲出世,儒家讲入世,老子之道主要指天道,孔子儒家之道偏重于人道。

【白话翻译】

上一章展现了学习的三个阶段三个境界三种状况,本章探讨学习的根本是什么。人应该学习什么,才能做一个对他人和社会有用的人。首先应该学会做人,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总的顺序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重视人性教育和情感引导,从孝悌亲情入手,沿着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线路,从爱亲人到爱他人,从爱他人到爱国家,最后达到心系苍生胸怀天下的最高境界。具体如何做,我们听听孔子的学生有子是怎么说的。

有子说,一个人在家里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走入社会却喜欢以下犯上的,是很少见的。不喜欢以下犯上,却喜欢造反作乱危害国家的,还从来不曾有过。

有子接着说,前人有一句格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意思是说,君子学习任何东西,或者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得抓住根本纲领,纲举才能目张。这个“本”抓住了,做人做事的“道”的大方向和宗旨也就生成确立了,做起事来既能提纲挈领事半功倍,也不会不得要领南辕北辙。

对应到学习上也是这样,学习的“本”是什么呀?学习的根本是学做人,而做人首先要培养仁爱之心。要培养仁爱之心,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这不正是学做人和培养仁德的根本吗!所以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顶撞上司,以下犯上

【解读】

1. “有子”是谁

有子,姓有名若,小孔子30多岁,是孔子晚年得意弟子之一。有子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阐发出新的哲理,丰富了儒家的学说,为弘扬儒家学说做出了很大贡献。

有子在《论语》中共出现4次,分布在第一学而篇和第十二颜渊篇中。在本章提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在学而篇第12章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在学而篇第13章提出“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在颜渊篇第9章与鲁哀公论政时,提出了“百姓富足,国君如何会不够?百姓贫困,国君又怎么会够”的贵民思想。

2.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句话的出处和寓意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句话应该是春秋时人们都很熟悉的一句格言,其最早出处可以追溯到《尚书》,《尚书》记录了炎黄尧舜禹汤文武等圣人的言行和治国纲领,后世《周易》《论语》《道德经》中的很多哲理都由此而出。

  

 《尚书.太甲上》-《五子之歌》

《尚书》中有一篇《太甲上》,其中有一首《五子之歌》,歌中唱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大意是,人民是国家之本,民众稳固了,国家才能安宁。后人从这一句话中再悟出普遍的哲理,那就是“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做任何事都要有一个立足点的根本。
有子再从这句话推导出“孝弟(tì)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个结论。

【给我们人生的启示】

孝悌是中国人的美德,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都要沿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条线路,首先培养仁爱之心,在家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走入社会尊重师长友爱他人,为官从政报效国家。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小要教孩子懂礼貌,否则娇生惯养浑身带刺,一旦走上社会,动不动与同事闹别扭合不来,还时不时顶撞上级领导,社会哪有这种人的立足之地啊。

【延伸解析,与《周易》中兑卦需卦和乾卦的哲理相互参照】

孔子在去世前的几年潜心研究《周易》,编撰了《易传.十翼》,可以把《易传》看作孔子对自己一生学说的最后总结,所以学习《周易》对理解《论语》有很大的借鉴参考作用。

1. 中国人为什么重视道德教育,可以参考《周易》“蒙卦”的哲理

中国人非常重视道德修养,教育顺序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从《周易》的卦序排列上就可以看出来。周易的前五个卦是“乾、坤、屯(zhūn)、蒙、需”,乾坤两卦开天辟地,第3卦屯卦万物始生,第4卦蒙卦道德启蒙,第5卦需卦养育身体学习知识增长智慧。古人认为,万物出生后的头等大事就是进行道德启蒙,然后才是吃饭长身体和学习各种技能知识,所以开天辟地万物初生之后紧接着就是第4卦蒙卦。后人在《弟子规》中将其总结成“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清澈泉水 人性本善

中国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而不是“人之初,性本恶”,同样是从天地自然悟出来的道理。《周易》第4卦是蒙卦,蒙卦的卦形组合是上“山”下“水”,孔圣人在蒙卦《大象传》中说“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圣人把孩童的本善比作山中的泉水,清澈见底洁白无瑕。但江河之水越往下流,就越会受到世俗的污染而变得浑浊,所以要及时启蒙教育。周公在蒙卦的初九爻(yáo)辞中说“发蒙”,大意是,在启蒙的起始阶段,只需要把孩童和人的本善之德启发激发出来就行了,因为他们本身就具备了天地最纯正的善德。

2. 中国人为什么重视家庭教育,把家庭的“孝悌”视为“仁之本”?可以参照《周易》“同人卦”的哲理。

什么是仁?仁字从“人”从“二”,只要还有两个人存在,他们就应该相亲相爱,人要立足于社会,就要爱护别人。为什么把孝悌视为仁之本?要爱护别人,首先要学会爱护自己的亲人。

《周易》第13卦叫“同人卦”,周文王《卦辞》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同人卦是讲广泛结交天下之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前程事业就会亨通。在同人卦中,下为“太阳”,上为“天”,太阳能照到的极野之地都有可和同之人。反过来,要像太阳那样怀着火热之心去爱天下所有人,故称“同人于野”。得道多助就有利于渡过大江大河,朋友遍天下就能克服一切困难险阻。如何出门结交天下朋友,周公初九爻(yáo)辞曰 “同人于门,无咎”,孔圣人《小象传》补充说“出门同人,又谁咎也”,大意是,同人卦的终极目标是“同人于野”,但在同人之初,必须先做到与门内的家人亲人和同,这样做并没有毛病。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你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爱,怎么可能去爱天下人?

 3. 怎样将家道的“孝悌”推广到社会和国家层面,可以结合儒家经典《大学》,还可以参考《周易》“家人卦”的哲理。

家庭和睦其乐融融

爱亲人才能爱别人,有家才有国,儒家经典《大学》中将人一生的修养成长划分成八个阶段,即“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是《四书五经》之一,是孔子的学生曾子写的,并不是高深的大学问,反而是“进入大人之学”的基础和门槛,曾子将孔子有关“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点”整理成册,后人将其称作《大学》。这段话具体展开,就是“欲平天下先治其国,欲治国先齐其家,欲齐家先修其身。身修而家齐,家齐而国治,国治而天下平”。

《周易》第37卦叫“家人卦”,是讲如何把一个家治理得和和美美,孔圣人在家人卦《彖(tuàn)传》中说“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家是国的基础,如果每个小家过不好日子,哪来国这个大家的繁荣昌盛。周公在家人卦九五爻(yáo)辞中说“王假有家,勿恤,吉”,孔圣人《小象传》补充说“王假有家,交相爱也”。大意是,学而优则仕,齐家而后治国,如果九五君王能像爱护家人那样爱护百姓,能像治家那样治理国家,民众也会像尊敬父母那样拥戴君王,则是万民之幸事,天下能不吉祥如意么。

上一章:学而时习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