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学一点周易》(三十二)第1乾卦全文通俗解读

 挑灯看剑AAAAA 2020-09-18

每天学一点周易


第1乾卦全文通俗解读

1、《卦辞》

【原文】

乾,元,亨,利,贞。

【白话】

《卦辞》是周文王所写,综述一卦的中心思想。乾卦象征天,“元、亨、利、贞”概括了天道运行的规律,以及创生万物的巨大功用。
首先,天是自然万物的主宰,给万物提供始生的元气和源动力,故为“”。日月普照使万物生长顺畅亨通,故能“”。天道赋予万物,使万物各秉其性各得其利,故有“”。天使万物不断地稳固壮大,故称“贞”。其次,天道运行周而复始,从元到贞,再从贞回到元,元亨利贞循环往复永不停顿。

我们可以一层层延伸开来,先从天对应到地,再揭示其引喻的为君之道,进而引申到君子如何修身养性建功立业,最后总结出万事万物普遍的发展变化之道。
天在上自强不息,地处下厚德载物,春生为“”,夏长为“”,秋收为“”,冬藏为“”,天道“元亨利贞”终而复始,大地春夏秋冬生生不息。
天是万物之主,君为万民之王,所以君王治理天下要效法天道。位居万民之首称“”,保护万民繁衍生息能“”,使万民和谐相处有“”,保万民安居乐业为“”,长治久安江山永固代代相传。
君子修身养性建功立业也要效法天道,从天道的“元亨利贞”感悟出“仁礼义正”之道,后世儒家将其系统总结成“仁义礼智忠信”。君子如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践行这几种美德,不断地进德修业,则可具备崇高的品德,并能成就伟大的功业。
元亨利贞”既展现了亨通的前景,同时也预示过程的复杂曲折,万事万物莫不遵循“元亨利贞”的天道,唯有自强不息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终而复始刻画出无数个“元亨利贞”的小圈,日积月累才能最终连成“元亨利贞”完整人生的大圆。

 2、《彖传》

【原文】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白话】

《彖传》是孔子所写,逐字逐句注释文王的《卦辞》,孔子详细描述了宇宙天地的形成以及天地生养万物的过程。
第1句,“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解释卦辞的“”。多么浩大呀!多么纯正呀!乾之元气!万物藉以初生,万事得以起始,乾之元气由此统领主宰整个宇宙自然。
第2句,“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解释卦辞的“”。云气流行雨水布施,充满宇宙天地无所遗漏,流经之处万事万物无不成形。日月普照终而复始,产生了时间也形成了空间,将时序分为六段,把空间隔成六位,空间为“”,时间为“”,制定了宇宙的时空基准,天地间的万物就有时可依有位可居,得以跟随天时行止有度生灭有常。
第3句,“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解释卦辞的“利、贞”。乾卦的六个阳爻从下到上按时空顺序排列成形,犹如天之元气逐渐强盛充满宇宙,也像是跟着太阳神驾驭六条龙巡视天庭,好比自己从始到终亲身去感受万物生长的全过程。天道依六个时位而变,万物随六个时位而化,天道源源不断赋予万物,让万物秉承了各自的本性,也使得万物具备了不同的运命。天道的至阳元气与大地的纯正阴气完美融合,能为万物营造一种至为和谐的环境,将万物保存聚合在一起互不伤害,使万物各成其性各得其利,永远稳固生生不息。
最后一句,“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孔圣人加以发挥。天是万物之首,君王是庶民之首,人间的君王如能效法天道治理天下,就会使天上人间普世和谐皆得安宁。

3、《大象传》

【原文】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白话】

《大象传》也是孔子所写,和《彖传》一起注释文王的《卦辞》,只不过两者的角度不太一样。
孔子说,你看那天上的日月星辰循环往复,好像没有外力相助,本身就具备了无穷无尽的强劲动力。所以君子要效法天道,自强自立奋发图强永不停息。 
清华大学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厚德载物”取自第2卦坤卦。告诉学子们如何求学和做人,既要效法天道的“自强不息”,还要学习大地的“厚德载物”,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任劳任怨造福民众。

4、《爻辞》和《小象传》

文王的《卦辞》和孔子的《彖传》、《大象传》已经概述了天道运行的大规律,接下来周公的六个《爻辞》则详细描述天道运行的细节,孔子写了六个《小象传》,对周公的《爻辞》做补充完善。
那么人和万物如何跟随天道而行,圣人选择了龙作为代表。龙在中国人心目中神通广大无所不能,龙尚且要随天时而动,时而潜藏,时而乾乾,时而跃起,最后过亢懊悔,那么作为小小的人类更要遵循天道而行,这就是乾卦六爻所要揭示的人生哲理。

4.1初九爻

【原文】

初九:潜龙,勿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白话】

初九:冬至时节天寒地冻,龙潜伏在地底和深渊休养生息,故称“潜龙”。
此时的君子位卑力弱,事业也处于起始阶段,或者刚到一个新单位情况不明,请不要急于展现轻举妄动,故称“勿用”。
孔子说:为什么要“潜龙勿用”,是说天地的阳气还在地下,连神通广大的龙尚且潜藏,更别提人了,故称“阳在下也”。

4.2九二爻

【原文】

九二:见(xian)龙在田,利见(xian)大人。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白话】

九二: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潜藏的龙从大地和深渊也出来了,展现在田地上呼风唤雨,故称“见龙在田”。
自然界见龙在田,预示着人世间未来的大人也横空出世。经过潜心修养的君子初出茅庐,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进德修业造福民众。虽然还没有大人之位,但已经展现出了未来大人的才华和品德,故称“利见大人”。
孔子说:“见龙在田”呼风唤雨造福万物,有德君子也要像龙那样普降甘霖,像太阳那样普照人间,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德,广施恩惠于万民,故称“德施普也”。

4.3九三爻

【原文】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白话】

九三:阳春三月天清气明,虽然阳光普照如日中天,转眼之间又会日落西山,白天过去黑夜降临。但太阳第二天照样还会升起,一天接着一天,一乾连着一乾,昼夜交替日复一日,寒来暑往年复一年,这是天道运行的“终日乾乾”。
自然界的昼夜交替不必忧虑,而面对人世间的黑暗却要警钟长鸣。此时的君子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基层已经居于最高位置,但却动了别人的奶酪,还威胁到了上层之人的地位和利益,成了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如果居功自傲锋芒毕露容易招致嫉妒和打击。所以不仅白天要时刻勤奋努力,晚上还要警惕戒惧不断反省,故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
这是一个君子成长的关键阶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想要成就大业的人唯有朝乾夕惕才能百炼成钢,多经历一些磨练的痛苦应该不是坏事,故称“厉,无咎”。
孔子说:天道运行循环往复,君子由此感悟,人生有白天的光明也有黑夜的昏暗,有秋冬的萧条也有春夏的生发,所以人也要反复地经历磨练,故称“反复道也”。

4.4九四爻

【原文】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白话】

九四:到了阴历五月,龙虽然腾飞而起,但还未飞到极高的天空,而是在极天和大地深渊间来回飞翔,这是龙的“或跃在渊”。
此时的君子经过基层的打拼跃升高层,但你在高层还是一个新人,初来乍到极容易受到上层社会的打压,况且离头顶的九五至尊一步之遥。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也像老百姓常说的“爬得越高,摔得越狠”,强势进取有可能一步登天,也有可能一下子被打回十八层深渊,这就是人的“或跃在渊”。
处境如此尴尬微妙,到底该何去何从,最稳妥的做法是头脑清醒审时度势,像龙那样在天地之间来回试飞,当进就勇往直前,不当进则待机而动,如此小心谨慎必不会有大的过失,故称“无咎”。
孔子说:离成功就差一步了,有雄心壮志的君子奋斗了一辈子等的就是这一天,既要小心谨慎审时度势避免出错,更要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勇敢进取,即使最后失败了也无怨无悔,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故称“进无咎也”。

4.5九五爻

【原文】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白话】

九五:金秋时节丰收在望,龙在天上尽情地飞翔,好像在巡视天下,故称“飞龙在天”。
自然界飞龙在天,必然对应人世间的大人也横空出世,登上九五至尊而君临天下,故称“利见(xian)大人”。
孔子说:自然界飞龙在天,造就了天地间的万物和谐。人世间也造就出了大德之人,施展自己的才德造就出了万民的幸福安宁,这样天上人间皆得安宁,故称“大人造也”。

4.6上九爻

【原文】

上九:亢龙有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白话】

上九:深秋季节寒露霜降,龙本应要重新潜回大地和深渊休养生息,以待来春再出来。但此时却极为亢奋,飞向天之穷极,无处可去,也无路可回,故称“亢龙”。
一个人登上了事业的最高峰,如果骄傲自满忘乎所以,有你后悔的那一天。一个君王如果高高在上穷奢极侈,脱离民众失去根基,也会众叛亲离变成孤家寡人,到时就后悔莫及了,故称“亢龙,有悔”。
孔子说:为什么“亢龙有悔”?是说春夏秋冬循环往复,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寒来暑往物极必反,万事万物盈满强盛的势头不可能保持长久,故称“盈不可久也”。

4.7用九爻

【原文】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白话】

用九:如果在十二月至正月期间,天上出现群龙首尾相接连成一圈的天象,那么来年必定风调雨顺,这是吉祥的征兆,故称“群龙无首,吉”。
天上的群龙前后衔接,谁也不居首,才使得宇宙天地秩序井然,使得天道运行循环往复永不停息。
所以人世间的人不管取得了多么大的功绩,拥有了多么大的权势,也都不能居功至伟妄自尊大,唯有如此才能长保天下昌盛万民吉祥。
孔子说:天道运行循环往复,需要每一条龙都发挥作用,六条龙各居其位同心协力,谁也不争功居首,这就是“天德”啊。
主 编 推 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