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周易第22卦贲卦主要讲什么《每天学一点周易》之(178)


 周易第22卦贲卦主要讲什么 1、“贲”顾名思义就是修饰文饰,贲卦既讲个人的包装打扮,还指社会国家治理政策的文饰美化。 贲卦象征国家的光明盛世,经过上一卦噬嗑卦的刑狱整治,社会治安大为好转,天下呈现一片文明,和谐安宁吉祥如意,这是社会治理的“贲饰”。 贲卦还代表用“以德治国”,以此弥补上一卦噬嗑卦“依法治国”的不足。到了噬嗑卦的最后,不得不将罪大恶极的罪犯斩首示众,预示着单纯用酷刑治理民众已经行不通了,也必然会激起民众的反抗,就像秦朝的灭亡。老子《道德经》第74章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统治者太过暴虐民不聊生,到了最后如果老百姓连死都不怕了,你如何还能拿死亡来威胁统治百姓呢?孔圣人《序卦传》也说“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噬嗑卦是讲用牙齿咀嚼食物,对应社会则是依法来磨合,想要使社会和谐,既要有噬嗑之“武功”,还要有贲卦之“文治”。孔圣人在《论语为政》篇中写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大意是,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罚来整顿他们,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不受惩罚,却没有羞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仪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有羞耻之心,还会自觉遵守。噬嗑卦的刑狱之道只是社会治理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全部手段和目的,要想使社会和谐安居乐业,不能始终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那样国将不国民将不民,还需要礼仪文明的点缀和装饰,这样代表“文饰”的贲卦就登场了。圣人再将万物的文饰之道,引申到君子个人修身养性和国家治理上,但是圣人并没有大力赞美这种外在的文饰,反而笔锋一转,告诫君子不能文过饰非,告诉我们如何文饰才能文质彬彬。从天地万物的文饰之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有白天就有黑夜,草木有盛就有衰,鲜花有开就有败。那么人世间的外在文饰也不会保持长久,所以人和国家的贲饰要适可而止。圣人阐述了文饰装扮之道的总原则,圣人说“贲,亨,小利有攸往”,虽然简练但寓意深刻。“贲,亨”,展示文饰之道的亨通前景,圣人先揭示了天的文饰,日月星辰光彩夺目。由天之文饰产生了大地之文饰,最后说君子要效法天地之文饰,辅之以适度的礼仪文明和外在包装,有助于事业的亨通,故称“贲,亨”。圣人接着告诉我们文饰之道的注意事项和有限作用,避免质本饰末文过饰非,“小”字有两层含义。一是代表作用和程度的“小”,文饰之道只能起一定的辅助作用,不起决定性作用,质本饰末文过饰非,文不能灭质,所以要适可而止,故称“小利有攸往”。二是在关乎民族团结国家分裂和抵抗外侵的大事上不能用贲饰之道,不可粉饰太平自欺欺人,没有一丝一毫的回旋余地。2、圣人接下来详细描述如何进行修饰文饰,从几个方面同时展开。 首先,圣人将文饰之道分为六种人,有被别人文饰的,也有要去文饰别人的,前三种人是下层民众和臣子,后三种人是上层的统治阶级。其次,分成六个阶段,前三个阶段是讲如何文饰,后三个阶段是讲返璞归真。第三,用人身体的各个部位作比喻,最初是脚趾头,然后是胡须脸颊,依次向上。第四,第四,圣人从个人的文饰之道,一直上升到国家对内对外政策的美化上。圣人接下来用很多具体的文饰之象,详细告诉我们如何贲饰美化。用“贲其趾”形容低调的美饰。用“舍车而徒”比喻不靠父辈而美饰。用“贲其须”的胡须作用,描述要相互文饰相得益彰。用“贲如”的阳光和“濡如”的雨露,形容被文饰得非常惬意,告诫我们文饰已经达到了极致。用“皤(po)如”赞扬德高望重的皤皤国老。用“马足白”和“马额头白”的天生之貌,还有锦鸡火凤凰的赤红,描述发自内心的朴素文饰之道反而光彩夺目。用“丘园”赞颂尧舜等先贤往圣的简朴文饰。用“白贲”的太阳高山之象,描述贲饰的最高境界。在贲卦中首次出现了“天文,人文,文明,苟合”等词语。3、从贲卦到下一卦剥卦的过渡。 孔圣人《序卦传》说“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从贲卦的卦象组合来看,下面是光明文明,上面是高山阻挡,象征贲饰之道走到了尽头,文明以止,亨则尽矣。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四季循环寒极暑来,万事万物都要遵循盛极而衰的规律,就像秋天果实成 熟要被剥落。大山高到一定程度也将遭受风雨侵蚀。一个建筑装修得不管多么华美也将剥落褪色。对应到人事上,一个人再怎么美化也有跌下神坛的一天。所以贲极而剥,是符合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