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连载(233)《子罕篇》第24章,“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

 挑灯看剑AAAAA 2020-09-18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xùn)与之言,能无说(yuè)乎?绎之为贵。说(yuè)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原文朗读】

【注释】

法语之言:逆耳的忠言正告。法,法则。语,告诫。 
巽与之言:悦耳的阿谀奉承。巽(xùn),恭顺。与,委婉。
说(yuè):通“”,古代还没有“”字。喜悦,悦耳,高兴。
:抽丝。引申为细细梳理,加以分析鉴别,哪些话能听,哪些话不能听。 
吾末如之何也已矣:用草木生长来比喻人的成才。有两个关键字“”和“”,末和未字都是“”字的演化,树苗树根叫“”,树干树梢叫“”。“已(yi)”字与“己(ji)、巳”有关,“己(ji)”全开口,“”全封口,而“已(yi)”左上的缺口半开半合,表示生长暂停。是说虽然是好树苗,但长着长着暂停了,最后也长不大。这就是上上章所说的“苗而不秀,秀而不实”,也必然会导致上一章“四十五十而无闻焉”的结果。

【白话翻译】 

一个人之所以会苗而不秀,或者秀而不实,甚至四十五十而无闻,很大原因在于他自己。
孔子说:“别人的正言劝告,能不能听进去?但能真正改过才好呀!别人的恭维奉承,谁听了不悦耳啊?但要加以分辨才好呀!只顾喜悦而不加辨别,只是假装接受而不真心改过。这种人就像是暂停生长的树木,我能断定,他怎么能成得了大材啊!”

【解读】  

本章承接上一章两章,上上章说“苗而不秀者有之,秀而不实者有之”,上一章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本章紧接着就找出其原因,那就是或者不听正言劝告,或者净喜欢听阿谀奉承的话了。
首先,“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听忠言的关键是要把它牢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不然的话,你可能在听的时候就觉得十分别扭,心里很是反感,虽然表面上出于礼貌尴尬地听着,但心里把对方恨得牙根子直痒痒,听进去以后,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当作耳边风刮过去了,丝毫起不到作用。更有甚者,干脆反唇相讥,如果你手里重权在握的话,恨不得马上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圣人说,这种对你好的话能够不听吗?不但应该听,还应该以此为借鉴,反省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最为可贵的。
其次,“巽与之言,能无说(yuè)乎?绎之为贵”。而对于那些顺耳好听的恭维话,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听起来非常舒服惬意,虽然言过其辞你也乐意接纳。圣人说,恭维的话,谁听了不高兴呢?但听了以后,你应该冷静地分析思考,像抽取茧丝那样去理清蛛丝马迹,剔除里边的水分。好听的话本身并没有错,但如果言过其实,你还在不加分析地盲目高兴,那就可能被捧晕了头,久而久之就会被捧杀。 
第三,“说(yuè)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最后的结果,就像庄稼和树木那样,苗而不秀,秀而不实,到了四十五十还不会有大的成就,所以孔子感慨道,对这样的人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给我们人生的启示】

既要听得进去别人的正言劝告,还要不被别人的恭维话捧杀,所有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但能有几个人能做得到呢?

版权声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合作QQ:30462249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