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晨思夜想三十八——我们要勇于承认教育有时是无能的

 晋诺工作室 2020-09-18

据笔者观察,一些儿童的成长与教育几乎无关。

先说家庭教育,没有文化的父母,其孩子可能极为聪明伶俐;高学历的家长,未必就能教育出文质彬彬的孩子;有的父母粗放野蛮,似乎并未形成孩子阴暗的心理;有的父母恪守以身示范的准则,可孩子仍然不能具有他父母身上的优点;有的父母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孩子依然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有的父母费尽周折,却无论如何也无法让孩子专注于学习。各家各户的情况,无法用一个教育规律概括。

学校里也是这样。一些名校是反复筛选优等生的结果,这些孩子并不是因教育而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我们总是希望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复合型全面化人才,可是,大多数情况下,偏理的孩子终其一生对诗歌散文没有兴趣,偏文的孩子用去所有的学习时间,也无法改变数学的成绩。沉默寡言的孩子,让他当众演讲是极为困难的;虚浮躁动的孩子,想让他静默于阅读之中也几乎不可能。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教育现实之中。

人,从精子与卵子相遇的那一刻,已经决定了其大脑的构成,生理肌体的状况,这些因素决定了一个人的先天条件,这些条件在后天很难从根本上改变。老百姓所说百人百脾气,是实话。那么,教育的价值在哪里呢?

教育的价值在于发现。通过教育教学,我们发现了每个孩子的智慧特点、性格特征,以此为这个孩子提供可能符合他的生活之路的指导。我们无法让他更聪明一些,但可以告诉他,他应该往哪儿走,到哪儿去,更能发挥他的社会价值与作用。

教育的价值在于指导孩子自我修行。儿童对自我的认识能力是非常低的,当教育者发现了儿童的个性特点后,就是要帮助孩子进行自我塑造。一个成功的家庭教育故事,告诉我们,虽然出生于同一个家庭,但孩子的成长模式却完全不同,家庭只是巧妙地为这个孩子提供了不同的成长机会而已。这一点,那些没有文化的老农民也能做得非常好。

现在,我们的教育似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家长们也热切地盼望教育具有这种能力,于是产生了违背有时教育无能这一规律的种种做法。

这些做法的一个共同规律是不顾及儿童的个性特征。我们的班级授课制,统一考试方式,这些工业化模式下的教育方式是无暇顾及人的教育特征的。当教育被社会功利绑架后,教育就消泯于考试成绩之后了。现在出现的高考名校,称之为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不是教育,因为它违背了教育的本质规律。

我们只有承认,教育的功能是有限的,教育不可能把一个没有领袖潜质的人培养成领袖人物的事实,我们才能坦荡地做教育应该做的事。不然,只盯在应试成绩上,很多孩子都成了所谓教育的牺牲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