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0324教学手记——把学生领入宋词深处(一)

 晋诺工作室 2020-09-18

教学,教会学生学。这句话如何落实在教学实践中,是个难题,难在老师好为人师。好为人师,本不为错,错在好为人的知识之师,认为一切皆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才是老师。在这种理念之下,课堂就成了 “我告诉你各种知识”的步骤,学生在被动接受。这些话好像早已成过教学的过去时了,其实,观察一下现在的课堂,大多还是这样。

改变现状的机械性办法,是给学生任务,让学生来做事。

道理很简单,你敢做吗?

上周,晋诺工作室请陈雪银老师和黄正老师给学生上了四首宋词专题阅读课,黄正老师课后给学生的作业是:

检测反馈:采用同样的解读思路,对①②③④进行重新排序,并从形象与情感的关系和形象的价值两个角度写一篇鉴赏文章。

①②③④分别指《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

排序就是个任务,要的是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把学生领入宋词深处。

下面是一位同学的作业,且不说其观点是否全都正确,这个学习过程,我认为是读懂诗词的不二途径。没有这个经历,即使考试蒙了些分数,终将与诗词成为路人,永世不得诗词之美的享受。

吴成瀚同学

①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上阕先以新社、清明两个时节起笔,与文章题目“春景”相贴合,交待了时节,又颇具生活气息。“燕子来时”、“梨花落后”,不仅与时节联动,更表现了旧事物的结束和新事物的开始,给人以春天的清新、活力之感,为下文奠定了情感基调。

“池上碧苔”、“叶底黄鹂”都是春天特有的景物,也是春天新生的景物,在上文清新的基调上点缀了更浓的春意。而“三四点”、“一两声”两个数词,又使这种春意变得含蓄而可爱,又兼具音韵美。

“日长飞絮轻”,日子开始渐渐变长了,仍在贴合题目“春景”二字。此处的“飞絮”,应是指春天柳树的柳絮,“轻”,仅此一字,便能让人联想到柳絮随温煦的春风飘动之景,既写春天柔和、明媚的特点,又可见见此景之人心中也能为之一“轻”,柔和的春天使人的内心也变得柔和、舒展,为下阕由景及人过渡。

下阕,描写对象转到春天里的人上,在前文对春意恰到好处的铺垫下,下阕中描写的女伴形象,也有着与春天相似的可爱、明媚等特点。“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描写女子心理活动,从内而外地表现其可爱、活泼,是一个如春般的女子。

本词上阕写景,将春天景物、气象、时间等特点巧妙的结合,颇具生活气息。又将春天特有的明媚、柔和、生机展现得充分而又含蓄,以点代面,点到即止。而下阕中,女伴等人物的出现,除了与春天的特色相贴合之外,似乎便少了那种点到为止的灵性,哪怕是对心理活动的描写也难以挖掘出更独特的情感渲染。下阕也不能真正称得上是“春景”。

②《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就如同黄正老师说的一样,上阕中,作者着墨最多的便是清秋二字。“暮雨”、“霜风”等景物均在表现清秋时的凄凉萧瑟。一个“洗”字,作者想借这潇潇的暮雨洗去清秋的凄凉萧瑟,却只能感受到越发浓烈的、深入血液的凄冷,颇有“举杯销愁愁更愁”之感。“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不再单纯地写景,而是借景抒情,以清秋寄托人生中的凄凉萧瑟,但我却认为此处的情感抒发并没有那么准确。前文提到的“暮雨”、“霜风”等景象,均是用冷色调渲染的“哀景”。而此处“苒苒物华休”一句,实则在感叹美好事物在清冷的秋季也消逝了,然而前文并未对其中的“苒苒”有些许描写,使人难以感到原先事物的美好,便难以感到此时失去的凄凉,情感表达与前文有些脱节了。两种类似但实则不同,且之间关联仅限于形式上的因果关系的情感相互冲淡了对方的情感表达,使得上阕最后一句“无语东流”,本该是进一步深化感伤的一句,显得情感没有那么饱满。

下阕开头“不忍登高临远”,与上阕成一种微妙的矛盾关系。实际上,上阕景物描写的视角,便是以一种“临远”的方式,而作者此刻又说不忍登高临远,在矛盾之中加深了情感的复杂性,使此种复杂矛盾的情感更贴近现实,也更浓烈。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并非现实的形象,而是游子在万般矛盾、万般感伤之下对所感伤之人的,带有慰藉性质的想象。黄正老师对于此句“我比你想我更想你”的理解十分贴切,表现了游子既有乡愁之苦,又有一种接近接近病态了的痴情,我便不再赘述。

这首词的最后一句,是全文最直抒胸臆的一句,“倚栏杆处”,表现了经历伤痛之人的无力而又不愿放弃之感,“争知我”和“正恁凝愁”,强烈而直接的抒发情感,两相衬托之下,将此种孤寂、凄凉、郁闷、执着的苦涩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词对于意象的运用颇能触动人的心弦,然而,也有情感抒发不准确或不到位之处,且本词的焦点仅聚焦于游子一人身上,虽有对于佳人情态的想象,但仍让人感觉到格局略小,哪怕在两个人的爱恋中,也只有一个人会谈情说爱。

③《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上阕中的“缺月”、“疏桐”都是较常见的物象,传达了孤寂、不圆满之感。“漏断人初静”,“漏断”表示漏壶中的水已经滴尽,表示夜深,在此处可以归类为时象。“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在这样一个寂静、孤独的夜里,只有“幽人”还会在月下徘徊着,就如同一只高远隐约、独自翱翔的大雁。“幽人”形如大雁,内心也如“孤鸿”般寂静着、高傲着,这两者合二为一,是作者对于孤独二字的,最形象化的注解。

在下阕中,“幽人”、“孤鸿”和作者的内心真正地合为一体。一个“却”字,将作者由孤独,到回头寻觅,再到更深的孤独的心理变化描摹地十分贴切而又简洁。“有恨无人省”,叹人间知己难觅,哪怕淡泊如“幽人”,孤傲如“孤鸿”,也难以抵挡无人可供诉说的难忍的孤独。“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笔锋一转,作者难寻知己,却寻回了孤高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从而,格局由此展开,豁达、高洁之感也从中而来。

这首词可谓是“于无色处见繁华”,全文营造的孤寂、忧愁的氛围中,又融入了作者由孤独到寂寞再到孤高自许的情感侧重的变化,最终将全文升华,流露出高洁洒脱之感,在渺茫的孤独中又展现了历事经时后,不带任何妥协成分的豁达。

④《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全文的第一句“驿外断桥边”,不着一个愁字,却已经将愁完全融于这首诗的骨子里。“驿外”,驿站之外,可以指荒僻之地,此处隐喻作者已离开了政治中心,无法再为朝廷效力。“断桥”,与朝廷,与报效国家间的桥梁已经成为一座断桥了,一个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却遭到排遣,为国效力再无望的老臣形象跃然纸上。

“寂寞开无主”,断桥边的梅花,哪怕开放也无人欣赏,正如作者无人赏识,落寞、悲凉之中,有一种淡淡的无力回天的无奈。除了内心的伤痛,还有肉体上所受的折磨,“黄昏”、“风和雨”,表现了梅花在已是凋零无法逆转之时,仍要遭受风吹雨打,如同作者在官场上摸爬滚打间已伤痕累累。

  上阕着重于写梅花遭受的苦难、作者所处的逆境。而下阕,将视角转向梅花与作者共同的精神寓意上,此种由物及情的转变不仅使词的情感曲线更为多变,也深刻了立意。“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仍是呼应上阕,表现梅花与作者所招致的不公与阻碍,而其中又包含了积极对待的成分,如果群芳,即那些政治上的小人或敌对势力,要嫉妒我、厌恶我,那便让他们嫉妒去。我从政本身并不是为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而是为了群芳们永远无法企及的理想。此句便把词的立意引向更深处。从一个人的奋斗,更进一步为理想的可贵与理想无法坚持时的最后的高洁与倔强。末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便是意图表现这一点。

因此,结合我浅显的分析,我将这四首词的艺术表现力排序为③④②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