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

 winriman 2020-09-18

太极拳

之灵魂所在

但又常与「软」和「柔」混淆

/////////////////////

01

「松」与「软」

「松」

     在太极的骨架规格上,把力量放掉,全身不留拙力,表现在外的形体有「刚」与「柔」二种;

「软」

     仅是把力量放掉,全身不留拙力,不具有太极的骨架规格。

     所以不论是在练拳架或是推手时,都要保持立身中正,骨架规格端正,且把力量放掉,全身不留拙力,这就是「松」。而立身歪斜,头低肩耸,仅是把力量放掉,全身不留拙力,那就是「软」了。

02

「松」与「柔」

       随处可听到「练拳要松柔」这样的话语,彷佛「松」就是「柔」;「柔」就是「松」一般。其实这样的论点并不完全是对的,

「松」

      是整体的内在骨骼架正、筋肉放松情形。

「柔」

      是「松体」表现在外形态的一种,所以「松」与「柔」并不能合为一谈。能松者,一定能柔;能柔者,不一定能松。

       为什么说:「能松者,一定能柔;能柔者,不一定能松。」,那是因为若能全身放松,规格正确,则练出来的拳路自然能柔;但若只注意拳路要柔,则可能把力量藏于筋内,刻意的表现出外在的柔,那是「假柔」,「假柔」就不是「松」了。如果是「假柔」,那练拳时好像很柔,但是一旦双方搭手要进行推手时,则藏于筋内的力量马上发挥,而显得僵硬且用力在推了。这种「假柔」」就算练得再久,也是无法松的,只达到「自欺欺人」的效果而已。

03

「柔」与「软」

「柔」

     是有完整格体的,也就是在骨骼架正、立身中正的规格下,把全身的肌肉力量放掉。

「软」

      则是不具完整规格,骨骼组织散乱下,仅把肌肉力量放掉。所以不论在练拳或是在推手时「真柔」虽流动自如,但都能保持一定的格体不致散乱;而如果是「软」,则练拳时会东扭西扭不端正,推手时像无骨般乱动。

     「柔」与「软」的分别常给太极拳的学习者很大的困扰,会导致困扰的最大原因是因为太极的规格尚未完成之故。只要太极的规格尚未完成,则「柔」与「软」是很难去分辨的。

04

如何做到「松」


首先太极拳的拳架要正确

找到一位「明师」

一招一式不可拖泥带水

招式与招式之间要能连绵不断

整套拳练起来如水流动般稳定、静谧

练拳时要完全的把力量放掉

能放掉肌肉的力

而将之藏于筋内

要有正确的观念

请教明师

细硏究文献

面对自己

面对自己的缺点

不要自我催眠,将缺点改正

05

总 结

    这里要再一次强调太极拳拳架的重要性,拳架是一切太极的基础,正确的拳架能让你的骨骼得到很大的锻炼功效,这也是锻炼太极内功的重要方法。很多人练了多年的太极拳却以太极推手为功夫,视拳架为柔软的暖身操,不太予以重视,这是相当错误的观念。不好好修练拳架,而仅想从推手中体会松柔,那无异于缘木求鱼一般无用。真正的松,一定要从拳架中不断的练习而获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