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幽古典雅青花瓷(上海博物馆藏)

 问拍天下 2020-09-19

             1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瓶(元1271)
      上海博物馆的二楼,有我关注的《中国古代陶瓷馆》,我看了很久,拍了很多, 这里先介绍我最喜爱的的景德镇古代青花瓷器.

        走进《中国古代陶瓷馆》,迎面而来的《前言》版面上方的第一句话是“陶瓷为全人类共有,瓷器则是中国的创造”, 瓷器是中国人的骄傲!从8世纪起,中国瓷器就源源不断输往海外,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馆内的青花多是景德镇古青花瓷,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始创于元代,到明、清两代为高峰。青花是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1300摄氏度上下一次烧成,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显得幽倩美观,明净素雅。青花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是釉下彩瓷的一种,也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

  元代(1271-1368),大批成熟青花瓷的制做使景德镇地位迅速上升. 青花瓷属于奇货可居.存世甚少. 2005年伦敦佳士德拍卖会上,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以折合人民币约2.3亿拍出 ,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明清(1368-1911)的景德镇成了中国制瓷中心,釉下,釉上彩瓷和五光十色的彩瓷取代了青瓷,白瓷的地位,瓷器装饰艺术发展到更为丰富多彩的阶段.

    传统青花艺术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元代青花装饰,其画面形式构成丰富多彩,一般都是层层徊依,布满装饰,气势滂沱、庄重活泼;明青花在元代基础上推陈出新,注重绘画装饰性,表现虚实空灵的艺术面貌;清代是青花发展的高峰期,其装饰纹样方面更多地吸取了中国画的特色,如“文入画”风格,画面的布局与章法发生了改变,与过去相比,减少装饰性,追求生动与自然.青花经历了元、明、清三朝的历练,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面貌,无论是御窑青花的富丽堂皇,还是民窑青花的清雅碧玉,都有其自己的艺术特色,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同时,也确立了传统青花艺术的基调,端庄,清丽,渗透文人气息,蕴含幽古典雅之韵味。

     为什么青花会,备受青睐,长盛不衰呢? 在古代中国,青色是一种吉祥的颜色古人对青色的喜爱,也就为青花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青花自元代开始深受人们喜爱。一旦形成特定的审美倾向,就很难去改变.其次,在写意国画中,墨分轻、淡、浓、重、焦;青花料经火的锤炼后色彩会发生奇异的变化,此时的青花凝重、沉稳、典雅与墨色的运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的骨法用笔也有徊似之处,中锋、侧锋、逆锋,一笔之下既有刚柔、虚实,又有浓淡、轻重变化。青花与国画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艺术之间却同属一个审美体系.由此可见,青花瓷器长久以来一直是人们追捧喜爱的瓷器,也就不足为奇了.

     上博的景德镇古青花瓷器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里有15件精品,还有5件非青花瓷器也都相当引人入胜,整理这些费了不少精力,相信大家会喜欢。

2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元1271)

3景德镇窑青花瓜竹葡萄纹菱口盘(元1271)

4景德镇窑青花山茶纹扁壶(明。永乐1403)

5景德镇窑青花缠枝花卉扁瓶(明。永乐1403)

6景德镇窑青花花果纹瓶(明。永乐1403)

7景德镇窑青花双狮戏球纹盘(15世纪中)

8景德镇窑青花莲瓣形梵文盘(明。万历1573)

9景德镇窑青花离龙纹瓶(清。康熙1662)

10景德镇窑青花人物故事图瓶(清。康熙1662)

11景德镇窑青花开光人物图瓶(明。崇祯1628)

12景德镇窑青花西湖景色图瓶(清。康熙1662)

13景德镇窑青花仙芝祝寿纹瓶(清。雍正1723)

14景德镇窑青花四系尊(清。雍正1723)

15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瓶(清。雍正1723)

16景德镇窑炉钧釉瓶(清。雍正1723)

17景德镇窑仿哥石榴尊(清。雍正1723)

18景德镇窑茶叶末釉兽耳瓶(清。雍正1723)

19景德镇窑豆青釉八卦纹方瓶(清宣统公元1909)

20景德镇胭脂红釉缠枝离龙纹瓶(清乾隆173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