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道·《道德经》智慧故事|控制自己的欲望,认识自己的无知,成为自己的主人

 昵称16177767 2020-09-20

《道德经》第十二章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防。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解释: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道德经》第十二章告诫后人要戒除贪欲。就一己的心性而言,一旦落入感官的混乱和享乐状态,外物反而会过来压迫和摧残人,这就是人被物异化了,欲望太多,耗费精神体力。就人我的互动而论,通过武力或交换而使欲望得到满足,也会使个体也经常处在焦虑、紧张或压榨、被剥削等状态当中。因此,老子列举“五味”“五色”“五声”来突显人类对声光感官的刺激与追求。但是过度的刺激,会导致人心发狂。“五味令人口爽”中的“爽”字,在此意为损伤、败坏。“口爽”就是味觉失灵或倒了胃口。现代医学发现,人类之所以有高血压、心脏病,就是因为饮食享受过度。高油高糖虽然好吃,但也会让人产生三高。这便印证了老子所说的“五味令人口爽”。故而在本章结论中,老子提出“圣人为腹不为目”的主张,坚决反对物欲横流。老子认为,声色犬马、金银珠宝这些都是迷惑人耳目的外在诱惑,迷乱人们的心性,所以应该坚决摒弃;与外在之“目”相对的,是内在之“腹”,这才是人们所应该坚守的,应该知足知止。

世间有两样东西最难填满:大海与欲望。大海填不满,体现的是它的包容、体量与博大精深;欲望填不满,折射的却是人的贪婪和丑恶。贪欲是诱惑, 受贪欲牵引的行为表面上是自行其是的寻欢作乐, 它的迷惑性在于误解了“活得好” 的真谛, 其实是自食恶果。放纵总是贪婪的, 图一时的感官快乐不计后果是放纵的本质,理性的情欲主要指的是醉生梦死, 而不是一般意义的及时寻乐, 因此它总表现为幻灭感。它非但让人活得好, 相反, 让人活的焦虑、昏乱、空虚。历史上, 那些贪图享受, 骄奢淫逸者无一有好下场。
商纣王贪酒丧邦, 周幽王贪色亡国。晋武帝时太傅何曾“日食万钱”, 结果是“骄溢倾家” 、“何氏灭亡无遗焉” 。更为挥霍无度的是隋炀帝, 为营造出四夷来朝的气氛,他为前来朝贺的外族人安排了一场盛大的百戏表演。演出现场遍烧烛火,照彻天地,随处可见各种珍玩器具、华裳丽服,场面十分壮观,而花费则不下亿万。当时洛阳的丰都、大同、通远三市内,各处酒店架设帷帐,陈列美酒佳肴,让前来做贸易的外族商人随意饮食,并且不收取任何费用,甚至还说:“我们国家很富裕,饮酒吃饭向来不用花钱”,最后也落得身亡国灭的可悲下场。
王旦是与寇准都是北宋宋真宗同期的一代名相。980年,两人同榜录为进士,且同朝为官,因此互称同年。王旦为人低调内敛,洁身自好。他为相十一年,虽然位居高位,却仍然能够以俭朴自持。王旦平常着布衣布衫,所居皆毡席。家人以缯绵装饰,他坚决予以抵制和否定。宋真宗见王旦住所简陋,准备给他修缮,被他拒绝。王旦经常教育其家后辈:“子孙当各念自立,何必田宅,徒使争财为不义耳。”临终前王旦留下遗嘱:“我家盛名清德,当务俭素,保守门风,不得事于奢侈,勿得厚葬以金宝置棺中。”宋真宗听后为之感叹,赐银五千两,王旦病中辞谢:“家中已多财物,请陛下赐平民。”王旦死后,谥文正,这是北宋年间对逝者最高的评价。

反观一代名相寇准,固然因主张宋真宗亲征抗辽而在“澶渊之役”中战功卓越,然而在仕途达到顶峰和巨大的功劳面前,寇准居功自傲,过上了奢侈浮华的生活。据《宋史》记载,晚年的寇准,喜好歌舞,经常在家中举办大型歌舞晚会,并下令在其豪宅中到处都点上大大的红蜡烛欢娱通宵达旦,即使厕所、马厩里也不放过。每次宴会结束后,家中燃烧流淌的蜡烛油都能凝结成堆,而蜡烛在当时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还是绝对的奢侈品。对此,他的朋友情真意切地对他进行劝诫,然而寇准却依然我行我素,竟不以为然的说:“将相功名终若何,不堪急景似奔梭。人间万事何须问,且向樽前听艳歌。”此时的寇准已经完全沉溺于奢靡的生活不能自拔,最终寇准成为政敌攻击的对象,丢掉了宰相一职,竟然穷困潦倒被贬死在遥远的雷州,寇准晚景凄凉,死后家人竟无钱将其下葬。同时,骄奢的生活习惯也直接被寇准的后代所继承,家业被迅速败光。以至于司马光教育儿子时,就干脆以寇准的故事作为反面典型,“近世寇莱公(准)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明代学者宋熏的《古今药石》中载有寇准的《六悔铭》:"官行私曲,失时悔;富不俭用,贫时悔:艺不少学,过时悔;见事不学,用时悔;醉发狂言,醒时悔;安不将息,病时悔。"这篇小文虽然只有42个字,却道尽了人生的六大悔事。想必是寇准经历了人生的跌宕起伏之后所生发的切身感悟吧,一代名相因迷恋上奢侈的生活最终沦落至此,其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人之所以痛苦,往往是因为欲望太多、满足太少。人生的修行,很大程度就是对欲望的控制。谁都会有欲望,但超过自己承受范围的欲望,只会让自己陷入痛苦的泥淖。老子在本章的阐述是尖锐的,甚至有些极端, 但不如此,不足以振聋发聩,不足以让人警醒。尤其是现代都市文明让人眼花缭乱,人们只求感官的满足与宣泄,孰不知,对于欲望,人要么是主人,要么是奴隶。只有控制自己的欲望,认识自己的无知,成为自己的主人,才能掌握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心态越平和平淡,痛苦就会越来越少,幸福就会越来越浓。
好的,今天的京京乐道-《道德经》智慧故事就讲到这里。朋友们,我们下讲再见。

《中华诗文学习》主编、北京海淀区社区教育咨询顾问相京先生解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