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品牌辉煌的业绩背后,却是经销商的血和泪!

 z55j03b55 2020-09-20

近日,达利集团2020年上半年报曝出,财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达利营收101.6亿元人民币,这个被业内称为“中国版雀巢”的公司,收获各种荣誉和称赞,然而在外表亮丽之下,也有着许多经销商的心血和泪水。

01
达利保了本,经销商成了背锅侠

“达利的面包,不可能好卖,当时我们进多少,就过期多少,后来达利也不管我们。”近日,一位四川达利的经销商向媒体爆料称。

这位经销商所说的“达利面包”正是达利近几年强推的新品牌——美焙辰。美焙辰刚刚推出之际,达利与四川所在地的原有经销商关系破裂,正着手培养新的经销商。

据经销商透露,在接手的时候,达利给了这位经销商很多承诺,包括过期会处理,结果后来都没有人管。接手达利园早餐面包之后便一直亏损,产品卖不出去,严重过期,但是达利一直没有按照承诺处理过期产品。

尽管多次联系四川大区的经理,但是带来的就是电话、微信直接拉黑。不仅如此,据爆料经销商反映,遭遇达利类似对待的经销商不止她一位。美焙辰作为“达利园早餐面包”推出初期,达利公司在当地找了很多经销商,大多和她一样遭遇“不理”。此后,在当地再也没有人愿意做达利的面包产品,自然与达利彻底告别。

 

但并不是每一个地区的经销商,都会面临被拉黑、不“报销”(指报销过期产品费用)的遭遇。还是有不少经销商还是可以如约拿到过期产品退款的。但是前提是你能帮公司赚到钱。

“简单说,你帮公司赚到钱了,就给你处理。比如,你帮他赚到100万,他帮你处理50万,当然可以。没有赚到钱,就不会赔。”一位上海的美焙辰经销商如此总结。这一点也得到了其他经销商的印证。

其实不止美焙辰,达利集团做新品,低于10亿的盘子公司是不去做的。从短保、功能饮料、豆奶、薯片等产品,市场份额都是在百亿以上,达利才会下功夫去抢。实际上达利的市场运作方式和娃哈哈、康师傅类似,都是直接凭借强大的渠道网络、广告力度,抢夺中小品牌的饭碗,都属于跟进性创新策略

达利集团要求自己的产品,利润不得低于10%以上,有的产品必须30%以上。现在公司实力大了,对经销商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所有新品必须带着卖,不卖不行。拿短保烘焙产品举例,新品上市,公司十分重视,经销商一个月要进几十万的货,而且不能拼车,一发就是一整车。目的就是压货,压进市场。逼着经销商全渠道大批量铺货,可是很多经销商的渠道不适合,而且新品上市缺乏培育周期,全渠道铺货,就会有很多不动销,一旦终端网点退换货,就会造成“不动销卖不掉”的负面认知。关键一点,产品退回来,达利不管,经销商只能认栽。每一批产品,达利集团稳赚,经销商如履薄冰。不做吧,其他好卖的产品怕是被拿掉经销权,卖吧,不断推出的新品成了薅经销商羊毛的利器。

“骑虎难下”,经销商都在战战兢兢,而不是信心倍增。

02

达利集团的优势非常可怕,

但是趋势却不容乐观

达利集团最早发家,依靠老板雷厉风行的大胆风格,所向披靡。在中国做生意,没胆量是不行的。改革开放初期,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大好的创业机会,只要能够抓住,就一定有市场。

那时候中国缺乏物资,只要能生产,敢打广告,就有大市场。达利集团的老板非常有魄力,面相也是十分有气度,大大的浓眉,员工见到都会害怕。当年,可比克产品出了质量问题,老板带领全体人员大干三天,就把市场上所有的同批号产品销毁了,总价值1亿多元。公关手腕和行业的震撼度,不次于张瑞敏砸冰箱。

达利集团的雄心壮志,一直以来和老板的风格传承息息相关。低于10亿的盘子,达利从不看在眼里。和娃哈哈启力干仗期间,达利一年狂烧了8亿广告费。说实话,达利在市场策略上很有“赌徒”的狂暴。但是确实把对手吓住了,启力很少见到了,乐虎起来了。这种做事的风格,一直以来成了达利成功的法宝。

随着渠道网络的增加,达利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高。企业的生产实力也在不断增加。达利的技术优势、采购优势越来越强,制造成本越来越低,达利的品质和大规模生产实力,碾压国内众多中小企业。做短保就是瞄准了50亿的桃李面包。桃李的市场一直在华北华中,华南很少。一年营业额50亿,利润可达20%,这是多么大的市场,达利当然必须抢。达利和桃李相比,渠道和规模优势自然更强。

可惜,这几年市场环境不同了,单靠广告唬不住消费者了。而且主流消费者关注的媒体不再是传统媒体,如果产品策划老套,就更没有优势了。豆本豆3年烧了25亿,也没做起来……

另外,达利烧了那么多广告费,基本上都是聚焦在渠道端和权威央视媒体。年轻主流的消费人群,现在都在刷微信,刷抖音,都是看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玩微博,玩陌陌,看优酷,看爱奇艺,都在打王者荣耀,这些主流的新媒体和新渠道,达利的广告在哪里?

03

达利最大的失误,

经营太过冒进

达利上市了,上市就需要不断有新业绩,新利润。经营就不得不上新品,不得不快速上市,希望快速出业绩。凭借强大的市场渠道,达利的高层肯定以为,只要压货,只要给经销商足够的广告支持,只要全渠道铺货,产品就一定行。可惜,这套逻辑行不通。

产品匮乏的时代,广而告之就是生意。现在快消品进入挤压式增长环境,同类竞品多如牛毛。沃尔玛足足够15万种SKU,每一款新品都要面临全国17万个食品厂家的竞争对手。中国的快消品每年推出的新品足有52万款,广告力度再强,产品没有对手有吸引力,没有对手有特点,同样不被消费者待见。市场进入“消费为王”的时代,你的广告很不错,可惜我刚开始看,还不太相信,不太认可。

所有的新品,上市都有培育期,继而进入成长期,市场教育成熟,才会进入成熟期。达利却忽略了产品的成长周期,新品上市盲目相信粗暴式的广告,逼迫式压仓,期望挤出市场来,严重忽略市场规律。企业见不到效果,压仓压的更狠,经销商的退换货企业不管,连续亏损,谁敢再去卖力?

04

承诺不履行、压货、换人,

经销商成弱势群体

最近今年,网上经销商跑路、崩盘的越来越多。

老高是某著名快消品的经销商,最近两年,从代理产品身上挣得的利润是一年不如一年,算完人力成本和市场成本,每天起早贪黑,闹心憋屈,到头来挣不了几个钱,不是厂家的装卸工是什么!

与老高一样,这家企业的多数客户,正面临着一个普遍难题:销售额提高很多,却时不时亏损。

但即便如此,近两年来自厂家的巨大增长压力依旧没有放松的迹象。

终于,在看到邻省省会经销商老刘与企业“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之后,老高坚定了退出的决心,要知道,老刘一直是这个厂家的大区级标杆客户,配合好,执行强,可因为连着几个月压货都没有完成任务,就被厂家拆分了,这让老高感到刺骨的寒意。

而可悲的是,行业内这样的案列还有很多, 经销商是厂家的客户,明明客户是上帝,但是很多经销商从未享受过上帝待遇。

不止这些,拒绝压货,拒绝垫付市场费用……等各种理由,都成为失去经销商资格的理由之一。

经销商是厂家的战略合作伙伴,优质的经销商更是一种稀缺资源,开发和更换一个销商都要付出极高成本。没有一个厂家不想与经销商共创双赢,也没有一个厂家会轻言砍掉经销商,只能说商场如战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有句话说的好: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纳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