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亢仓子》白话文【转】

 中关人 2020-09-20
第一章 得道全功

庚桑楚在畏垒山居住三年,畏垒山一带大丰收。畏垒山一带的人民相互传言:“庚桑楚刚来畏垒山,我们都微微吃惊觉得他怪异。如今我们一天天地计算收入虽然还嫌不足,但一年总的计算收益也还富足有余。庚桑楚恐怕就是圣人了吧!大家何不共同像供奉神灵一样供奉他,像对待国君一样地敬重他?”

庚桑楚听到了大家的谈论,坐朝南方心里很不愉快。弟子们感到奇怪。庚桑楚说:“你们对我有什么感到奇怪呢?春天阳气蒸腾勃发百草生长,正当秋天时节庄稼成熟果实累累。春天与秋天,难道无所遵循就能够这样吗?这是自然规律的运行与变化。我听说道德修养极高的人,像没有生命的人一样虚淡宁静地生活在斗室小屋内,而百姓纵任不羁全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如今畏垒山一带的庶民百姓私下里谈论想把我列入贤人的行列而加以供奉,我难道乐意成为众人所注目的人吗?我正因为遵从老聃的教诲而对此大不愉快。”弟子说:“不是这样的。小水沟里,大鱼没有办法回转它的身体,可是小小的泥鳅却能转身自如;矮小的山丘,大的野兽没有办法隐匿它的躯体,可是妖狐却正好得以栖身。况且尊重贤才授权能人,以善为先给人利禄,从尧舜时代起就是这样,何况畏垒山一带的百姓呢!先生你还是顺从大家的心意吧!”庚桑楚说:“小子你过来!口能含车的巨兽,孤零零地离开山野,那就不能免于罗网的灾祸;口能吞舟的大鱼,一旦被水波荡出水流,小小的蚂蚁也会使它困苦不堪。所以鸟兽不厌山高,鱼鳖不厌水深。保全身形本性的人,隐匿自己的身形,不厌深幽高远罢了。至于尧与舜两个人,又哪里值得加以称赞和褒扬呢!尧与舜那样分辨世上的善恶贤愚,就像是在胡乱地毁坏好端端的垣墙而去种上没有什么用处的蓬蒿。选择头发来梳理,点数米粒来烹煮,计较于区区小事又怎么能够有益于世啊!举荐贤才人民就会相互出现伤害,任用智能百姓就会相互出现伪诈。这数种作法,不足以给人民带来好处。人们对于追求私利向来十分迫切,为了私利有的儿子杀了父亲,有的臣子杀了国君,大白天抢人,光天化日之下在别人墙上打洞。我告诉你,天下大乱的根源,必定是产生于尧舜的时代,而它的流毒和遗害又一定会留存于千年之后。千年之后,还将会出现人与人相食的情况哩!”

南荣趎虔敬地端正而坐,说:“像我这样的人已经年纪大了,将怎样学习才能达到你所说的那种境界呢?”庚桑楚说:“保全你的身形,护养你的生命,不要使你的思虑为求取私利而奔波劳苦。像这样三年时间,那就可以达到我所说的那种境界了。我的才干就很小,不足以使你受到感化,你何不到南方去拜见龙的化身老子?”

:天下的水本来本性清澈,污泥浊土搅混了它,不能清澈。人的天性本来是健康长寿,外物私欲迷惑了它,不能长寿。所以养生先要养性。现在世上那些愚人,蠢到极点,抛弃修身养性把功夫都用在玩物丧志上,不知道什么轻什么重。所以圣人对待声色犬马,华服美食,对身心有利的就拿来,对身心有害的就抛弃。这是健全身心的正道。千万个人拉弓射箭对准你的眼珠,你眼睛焉有不被射瞎之理?千万件物蜂拥来戕害你的性命,你的生命焉有幸免于难之时?所以圣人驾驭万物,保全天性,天性保全精神也就保全了。保全精神的人,不想就知道,不计划就成功,精气照耀了内外,心志凝结了宇宙,道德闪耀犹如天地之光。在上做皇帝不会骄傲,在下做草民不会愚昧,这就是得道全功的人,心灵平正不会被物欲勾引役使。所以说:让纯真更纯真啊,心地朴实的得道之士!让光明更光明啊,中正磊落的得道之士!让虚空更虚空啊!保全留住了道,全功成仙。

老子的朋友秦佚死了,亢仓子放声大哭。弟子们说:天下人都有一死,哭什么呢?亢仓子说:天下人亲人死了都哭,我怎么能不哭。弟子们说:哭泣的人都很悲伤,先生却从一开始都没有悲伤的感情,为什么呢?亢仓子说:全世界都没有能使我快乐的事情,怎么会有让我悲伤的呢?脱离了大地的是水,脱离了水的是气,脱离了气的是空虚,脱离了空虚的是大道。空虚是大道的本体,安静是大道的天地,自然是大道的规则,意识是大道的眼睛。道,保全了神仙的大德,拓展了圣人的气量,可以济世扶朝,可以保养形体。喜欢洁白的人说黑色肮脏,喜欢黑色的人说白色不净,我哪里知道现在的世道是干净还是肮脏!就更别说物体颜色了。色盲把黄色当成红色,把绿色看成黑色,我现在说的黑白,谁知道会不会有人说成是红黄?!我又哪里知道天下真正的色彩呢?就更别说物体的颜色了。喜欢财货的人,真不知道他还有什么别的爱好;喜欢马匹的人,真不知道他还有什么别的兴趣;喜欢读书的人,真不知道他还有什么别的消遣。我又哪里知道天下究竟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呢?因此我不沉迷于外物,所以没什么可以改变我的天性纯真。

: 陈国怀国王让他的部长祷去鲁国寻找高人。叔孙卿悄悄告诉他:我国有圣人,你知道吗?陈部长问:什么样的圣人呢?叔孙卿说:能抛弃成见忘记身体。陈部长说:我们国家虽然小,也有圣人,神奇到你都没听说过。叔孙卿问:圣人是谁呢?陈部长说:有叫亢仓子的人,得到老子真传,能用眼睛听声音,用耳朵看物体。鲁国王听了大吃一惊,让叔孙氏厚礼聘请亢仓子来鲁国,待以上卿之礼。亢仓子来了,在宾馆休息。鲁国王亲自恭敬的去请教,亢仓子说:其实我有千里眼顺风耳,不看不听就能知道,不是传言中的眼睛听耳朵看,造谣的太过分了。鲁王说:就算这样,您这样的神力寡人也闻所未闻,请圣人赐教,怎么才能办到呢?亢仓子回答说:我身体和心合一,心和气合一,神和心合一,虚无和神合一,虽然是最小的物体,最弱的声音,就算是远到天边,近到眼皮里的东西,只要出现,我一定会察觉。不是我察觉,而是七窍手足、五脏六腑都能察觉,不过是道自己知道告诉我而已。

第二章 应用大道

不可以相信天,也不可以相信地,也不可以相信人,只能相信大道。所谓的明主和贤人哪里知道这个道理呢!过去桀相信天赐予他天下四海,不好好采用治国之道,天夺取他的国家赐给了商朝。纣王也相信天赐予他天下四海,不好好遵从治国之道,天又夺取他的国家赐给了周朝。现在的懒农民相信地会给他长出许多粮食,不好好实行耕种之道,地夺走了他的庄稼果实让他挨饿受冻。姜子牙的后人相信人性本善搞禅让,不明白治国之道,把全国让给奸贼,小人们用歪理邪说一拥而上盗取了他的国家。俗人不修养生之道,只听任心里的私欲胡作非为,花天酒地声色犬马,结党营私招灾惹祸,结果纵欲亡身,实际是被心灵害死了。所以说:只有道,可以相信。

:上天失去道,就不能长久,苍生诋毁贤人,就不能恭顺,政治不能用贤才治国,就不能政令畅通。那使用大道的人,不显露能力,福滋万物,归功无有,通神事业昌盛,通灵寿命久长,知道并分辨叫认识。知道不分辨叫道。认识治理人民,大道安定人民。日出而作,汗滴禾下土是农民的道。东西运输,唯利是图是商人的道,潜心修炼,追求成仙是高人的道。仗义谏言,定国安邦是臣子的道,清心寡欲,选贤任能是君王的道。以此类推,各行其道,不越俎代庖就叫天下有道。导引则筋骨全,清心寡欲则精神全,少说话则福德全。保住这三全,就叫清明贤德。

:道德昌盛则鬼神保佑,仁义敦厚则君子知礼,信义齐备则小人感恩。有知识的人自己满意,没有知识的也满意。有道德的安乐沉静,愚钝的也安乐沉静。天下的事有似是而非的,似非而是的,先哭后笑的,先吉后凶的;天下的人有人好没才能的,有才心不好的,太尊敬就不亲近,太亲近就不尊敬。 先亲近后疏远,先疏远后亲近,好处太多了反而厌恨,喜欢太多了反而憎恶。有人以快为尊贵,有人以慢为尊贵,有人以正直为尊贵,有人以奸诈为尊贵,各种事物的根由很微妙,不可不知。富贵就通达,这是当然的。同一目标的人 互相敬爱,同一职业的人相互嫉妒;互相给与的人相爱,互相索取的人相嫉;同病相怜,同事相争,都是自然的人情。多才多艺却喜欢谦让,贫困却不去谄媚,劳苦奔波却不觉得羞辱,有钱却越对人恭敬勤劳,就是有德人。

第三篇 用道治国

人类不会准确得知春夏秋冬,天地万物运行的根本原由,如果能准确得知春夏秋冬,天地万物运行的根本原由,那么所有的动物都能找到最适合的环境,再也没有饥饿忧愁和烦恼了。臣子们也不会准确知道统治者会按什么标准来赏罚和对待臣下,如果能准确知道统治者会按什么标准来赏罚和对待臣下,那亲近的疏远的贤明的愚笨的,都会按照这个标准竭尽自己的能力来取得赏赐躲避刑罚了。统治者言而有信,天下就太平,统治者说一套作一套,天下就动荡。百姓们辛苦劳动,反而穷困潦倒,就产生了竞争和怨恨的心情,再也不相信愚民那一套了。对统治者不相信,是因为政令不公平,政令不公平,是因为官吏犯罪,官吏犯罪,是因为他们有法不依,徇私舞弊,有法不依,徇私舞弊,是因为统治者不修仁政,昏庸无道。要是统治者开明勤政,法律就会严格执行,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王子犯法与民同罪,官员就会奉公守法;官员奉公守法,就会政令畅通;政令畅通,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对统治者拥护信奉。据此而知天下百姓不相信朝廷,是因为统治者不修仁政,昏庸无道。

:亢仓子曾经在息壤住了五年,周灵王让内政大臣重金聘请真人说:寡人是无知无才的小子,道德不足愧拒王位,现在旱涝灾害频发,百姓疾苦,怎么才能向天赎罪呢?亢仓子说:水灾是因为政令混乱,官员徇私枉法,冤狱频发,是人事的原因;旱灾是因为仁德不足,骄奢淫逸,统治者宠信奸佞,好大喜功,是道德的原因。天子您要典正刑狱,勤修道德,整治官员腐败,真正铲除了根本祸害,天就会赐福于您,国富民强。

:郑国拥有一把胡人造的宝弓,有一次不小心得罪了楚国,楚国找茬说一定要得到那张宝弓,不然就出兵攻打郑国。郑王怕的不得了,亲自去见亢仓子问计,说:胡人宝弓是我祖先得到的,是我国有德的象征,想要传给子孙。现在楚国自持大国兵强想要霸占,不给就会来攻打,国家就危险。寡人想拿假的宝弓献给他们,怎么样?亢仓子说:王家不要忧心忡忡。现在楚国想要这宝弓,拿假的欺骗他,一旦发现,祸患无穷。现在楚国仗着国大兵强,找个小小的借口,想欺压下国,最后必然失去诸侯的信任。别国听说,必然会到处宣传,防备楚国。郑国就算失去了宝弓,还是有信义的宝物没有丢失。大人就把弓送给他们,怎么就知道不是好事呢?郑王就照计而行,把宝弓送往楚国,楚国人听说以后计议说:郑国都听从圣人的忠告,我们怎么能接受宝弓呢?落的一个残暴没有信用的名声,天下唾骂,诸侯都会生出二心。于是把宝弓还给郑国,不敢在欺压他们了。

:人都贪生怕死,喜欢安全怕危险,要光荣不要耻辱。天下的人都满足就快乐,国家安全;不满足就受苦,国家危险。要是统治者纵欲无度,那所有的官就放开搜刮,所有的吏就跟着剥夺天下人,这样老百姓,穷的卖苦力,富的失去家产。没有一个得志的。天下之人不得志不满足,苟且偷生,流浪逃亡,害怕不能保全性命。官府还要到处追捕逃亡者,百姓忍无可忍,就产生了叛乱反抗之心。如果百姓都有了叛乱反抗之心,国将不国了。不要贪图人口增长,百姓会逃离你;不要修建公堂庙宇,百姓被你弄得疲惫不堪。征税过度,穷人越穷,刑罚越重。富人越富,违法不查,国家将亡。官员不选贤,则办事失去标准,与百姓争利, 百姓就会变得狡猾。百姓狡猾,你就难以控制他们。难以控制他们则统治者越害怕,统治者越害怕下面越变本加厉,下面越变本加厉官员越劳心辛苦,官员越劳心辛苦则赏赐不能鼓励、刑法不能禁止,天下越难太平。这就是任命官员不挑选贤才的恶果。 治国最要紧的,莫过于选贤取士。与其一心招贤纳士,不如政令畅通。要想政令畅通,必须知人善任。判断人才,要是用写文章考验,一百个人里也就四五个人才;用言论考察,十个里面或许有一两个人才;用品德行为专长考察,百分之八九十都可以成为人才。所以至德之世的贤明君主、慧眼识人,使人尽其才。无道之世混乱的君主,要是拿科考来取士,那么一堆文饰巧诈用文章行骗的骗子就蜂拥而来,正直文雅纯朴实在的人就会名落孙山了;要是拿言论主张来取士,那么一堆浮夸狡诈忽悠空谈的家伙就会接踵而至,敢批评直谏耿直忠诚的人就会被冷落一边了;要是拿品德行为取士,那么外表忠厚内藏奸诈的笑面奸贼就会充斥朝庭,而真正修养高尚圣贤的人就会流落山野。像这样乱搞,越求贤纳士,制度越不近人情,法令越朝令夕改,天下越混乱喧嚣。天下最重要的东西,是统治者的行为准则,得到真正的人才就兴盛,失去真正的人才就衰落。统治者明白求贤若渴的道理,却不明白选贤用贤的原则。天啊,守着天赐的基业聚拢国家的人心,怎么能不选任那些真诚正直的人来行事呢!百姓颠沛流离,君主应当深深体恤。天下痛苦之极,关键是刑法不公。如果是贤明的官员,审理案件,就算以智谋欺骗,以武力威胁,以情感打动,以肉刑伺候,以各种花样审讯,到头来仍不失公平。所以他让天下人,活着不感恩,死了不埋怨。如果掌握法律的官吏,都能这样,就是至官。至官的时代,人群和谐,物产丰富,爱敬交深,上下条固,不可摇荡,有如一家。就算有外敌内乱,也是一时,岂能动摇国家?

:周平王吸取了周幽王亡国的教训,拨乱反正,迁都洛阳,广开门路求贤若渴。听到一句对国家有益的建议,禁不住高兴几个月。左右的宦官近臣不住的在他耳边说那个大臣是贤臣,那个是奸臣,说了好几年。平王说:我一个人不修道德,昏庸无能。求贤纳士就怕有才之人流落荒野不为我所用,我怎么能甘于在这里听你们胡说八道呢,我是自闭狂人吗?你们这些谄媚奸佞的无耻小人!妄图谋求私利,收受贿赂,陷害忠良,颠倒黑白,让寡人不能明断是非,自己败坏道德,没有比这祸害更大的了!于是坚决铲除营私**权臣谄媚小人,避免被他们迷惑利用。杀掉左右的谄媚近臣好几个暴尸示众,撤职位高权重的大臣四五人,让天下百姓看看那些欺上瞒下,阿谀君主,白吃俸禄的家伙的下场。天下人知道了一齐称颂平王是盖世明主。于是天下各国纷纷归顺称臣,又收服了海南六七国的蛮夷。

: 真正大治的世道,风俗简朴,政令宽厚简单,禁忌很少。风俗简朴,人们就不互相攀比羡慕,政令宽厚简单百姓就没有什么忌讳,禁忌很少就很难达到犯罪的标准。人们就不互相攀比羡慕,所以不贪婪清心寡欲,安居乐业。百姓就没有什么忌讳就心情舒畅,高高兴兴的交流生活。

很难达到犯罪的标准就社会风气正派,知道礼义廉耻。安居乐业叫做顺,高高兴兴的生活叫做和,知道礼义廉耻叫做正。

腐化堕落的人战胜不了正,弄权狡诈之人战胜不了和,邪恶无耻的人战胜不了正,顺和正三样,国家兴旺的根本啊!

:衰落的世道,华服宝马,虚伪巧饰,禁忌繁多,政令繁琐,人心颇僻。华服宝马,虚伪巧饰所以马屁精多,政令繁琐所以官方多忌讳,人心颇僻所以不知礼义廉耻。马屁精多则人不忠不孝,而笑贫媚富。官方多忌讳所以民情淤塞,而上下各怀异心。不知礼义廉耻则天灾人祸频频,民不惧死。笑贫媚富叫做浮,上下各怀异心叫做塞,民不惧死叫做冒,正直的人不辅保你,有才的人不支持你,有道的人不感冒你,浮塞冒三样,就是乱国之梯。

: 楚王熊圉问:洪灾和涝灾,治理和反乱,怎么办?亢仓子回答:洪灾和涝灾是天赐的,治理和反乱是人为的。如果朝政合理,君王贤明,就算有洪灾和涝灾又能怎么样呢?尧汤的朝代就是代表。所以周朝的史官说:以道治天下,鬼神也无能为力。要是昏君乱政,就算没有洪灾和涝灾,朝廷日益分崩离析,比如桀纣的朝代灭亡,难道只是洪灾和涝灾造成的?楚王熊圉面北恭敬的面向亢仓子行礼说:天没有抛弃寡人,让我听到先生的教导。于是拿美玉十车为亢仓子拜寿,聘请他作副丞相,又问:这样感谢先生恐怕不够吧?亢仓子迫不得已,换上便衣夜间出走,云游他国去了。

:真正天下大治的时代,山里面没有假和尚假道士,市场上没有唯利是图的奸商,朝廷没有奸佞和白吃俸禄的饭桶。弟子国产问: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的心如此纯朴呢?亢仓子回答:政令烦苛那人就变得奸伪,政令简约那人就变得醇朴。国人的品格是随着国家政令的改变而改变的,好比吃叶子的虫子,吃绿叶就变绿,吃黄叶就变黄。弟子又问:怎么样才能让国人富裕呢?亢仓子回答:适当的收税赋用民力,官府清廉简约,国人就富裕;横征暴敛没有节制,官府奢侈纵欲,国人就贫穷。

拿竹竿装上精钢箭头,装上羽毛做成箭,要是拿来做鸡毛掸子,和扫地笤帚也没什么区别。等到战争爆发,讨伐逆贼,把它们放到强弓硬弩中发射出去,三百步之外没有敌人不倒下;干将莫邪,亮夺白日,气贯长虹,要是拿来切菜,和做饭的菜刀也没什么区别,等到恶鬼出没,妖邪横行的时候,圣人拔剑而起发出神光,千里之内没有妖魔鬼怪再敢

: 过去圣明的三皇五帝,让天下太平,万物自然繁盛,各自得到天性,因势利导,从不扰民。近古以后天下奸诈狡猾的人开始统治,正直的人越来越少,趋炎附势唯利是图的人多,善良中正退让沉静的人成了熊猫。歪理邪说压倒了至理名言,于是让天下的人互相猜疑算计斗争杀害,杯具啊!

: 制定刑法一定要重视罪名一般人难以触犯而易于回避,拯救时弊一定要注意避免扰民法令如一,铲除豪强恶霸官府和百姓安宁,执法必严于是官吏不敢谋求私利。官吏不敢谋求私利百姓就会富起来。古代刑法书说:专心救灾就是赦免百姓,特赦罪犯不要过多。特赦罪犯过多就会恶人得势,百姓疑心重重,贤良之人不来辅佐。有犯大罪伤天害理的,官吏把他抓获,严刑逼供广为牵连,诬陷好人,牵连无数,正在准备处决的时候,忽然遇到大赦。被伤害被牵连的人心里郁闷,自己忧愁。因此天下坏人更加肆无忌惮,好人学坏,捕快操劳,政令再严酷,也不能吓着谁了。这都是特赦罪犯过多的错误。大家都痛恨无道不义的坏人,所以才要惩罚他;大家都鼓励有道行义的好人,所以才要奖励他。现在无道不义者被赦免,有道行义者却不加奖赏,想要天下人学好,这不是做梦吗?天下的贤君名臣们都懂得这个道理啊,百姓不是因为你不倡导礼仪而怨恨的,神灵不是因为你不敬仰神灵而发怒的。越倡导虚伪的仁义礼仪百姓越怨恨,越虚情假意拿奢华的祭礼贡献神灵越发怒。

第四篇 用道为君

最初是上天创造了世界,而保持和完成上天意志的是人类。能养育上天创造的美好事物,却不扰乱破坏他们的,就是传说中的天子。天子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保护上天的秩序。这就是天子要着急选任百官所要达到的目的。所以任用官吏,是为了保护民生。现在的贪官污吏反而欺瞒主上,为了向上爬而不惜残害生灵,这就违背了所以为官的根本动机。草木变坏了就会腐朽,树木变坏了就成了无用之材,人变坏了就思想龌龊,国家变害了就会内忧外患,百害丛生,危机和动荡无法禁止。国家变坏的特征呢,就是统治者的仁德不能施予百姓,百姓的疾苦不能反映给上面这样。所以圣明的君主喜欢忠臣和正直之士,就是因为他们能仗义执言,消除腐坏和言论淤塞。君王克制自己回复上古的礼制,贤能的人就会纷至沓来,君王亲自下田劳动,皇后带头养蚕,百姓自然追随教化。由此看来,贤能的人只可以等待而不能刻意追求,形式上追求到的绝对不是贤才;百姓只能够教化而不能够滥罚,滥伐不是天下正理。尧舜只有作为人民主人的辛劳,而没有人民主人的贪欲,所以天下人全都各得其所;后来的昏君只有作为人民主人的的权位,而毫无为人民做主的思想,所以天下人人人都起了私心贪念。有百姓爱戴而君主不喜欢的正臣,有君主宠幸而百姓反感的佞臣,只有任用天下人爱戴的正臣,百姓才能安分的侍奉现在的君主。如果任用自己喜欢的佞臣,国家就危险了,君王怎么能一意孤行,重用佞臣呢?所以如果君王把他的王位很看重的话,就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天下所以叫天下,就是因为是万物的居所;国家之所以叫国家,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人民。国家必然要以百姓为本,百姓安逸国家就安全,所以忧国忧民的君王,必定会求贤若渴。美玉难以辨别,因为有怪石掺杂;金属难以识认,是因为有铁石冒充。

现在乌鸦披上了老鹰的翅膀,但是他却不能准确识别猎物,正是因为明眼的老鹰看见他本来就是只乌鸦而已。现在小人博览经书,或者学会了神奇的技术学说,就穿着君子的袍服去招摇撞骗,愚人听见看见,会以为他真是个君子;聪明人听见看见,一眼认出他本来是个小人。所以如果君主贤明,听其言观其行视其才,根据符合正道的程度辨别贤才;如果君主昏庸,听其言观其行视其才,却只相信符合自己欲望的歪理邪说。圣明的君主用人,不提倡功名利禄,声色犬马,百姓自然高兴的各得其所。倘若君主爱好名声,则天下人沽名钓誉,媚主求荣;倘若君王爱好功绩,则天下人标新立异,争宠求官;倘若君主爱好花言巧语,则天下人争相学习阿谀奉承,文过饰非。让天下人都争相沽名钓誉,标新立异,阿谀奉承,文过饰非,媚主求荣的话,政权就真的要彻底完蛋了。昏君都知道镜子明亮,却不见忠臣明亮。镜子明亮用处一点点,忠臣正士的明亮却功在千秋,舍本逐末,不知道这家伙还是不是君主。

呜呼!君主清心寡欲,精兵简政,臣下谦恭节俭,恪守职责,太平的世道马上降临。这样的世道还有人不满,我从来没听说过。假若君主的心地不开明不正见,则天地之间,四海之内,人和万物,都要流离失所了。用名声功绩花言巧语选用官吏的国家,官吏众多却政治混乱;用道德心地品行操守任用官吏的国家,官吏虽少却政治清明。由此可知遵循大道的社会,一定选取无名无功的贤人当官;逆天违道的社会,一定选用沽名钓誉巧言令色的小人当官。呜呼!君王不能不知道啊!用耳目之道取人,人都汲汲钻营去追求政绩;用心虑之道取人,人都正直清正去追求道德。官员正直清正去追求道德,君主不用教化百姓自然安乐;官员都汲汲钻营去追求政绩,即使严厉的惩罚百姓也不会屈服,现在的统治者哪里会知道!

:丞相邾龙覰亲自来请教如何侍奉君主,亢仓子说:既然你声名显赫侍奉君王,怎么能不怀着一颗天下为公的心,有着一副谦恭下士的仪表,发出那些正直无私的谏言呢?古代清心寡欲勤劳的为国家治理政治的大臣,有别于今天清心寡欲勤劳的为自身修养忠信之名的大臣。为国家治理政治的大臣,动静有节,顺应天时,合乎大体;自身修养忠信之名的大臣,动静有节,不能通达,拘于小节。所以内心以道为主,遇事都能秉公而断;内心以事为主,遇到外物的诱惑就失所错乱。大臣对主上不进谏,对百姓不公正,就对不起自己的俸禄。君主不恭谨,大臣不诚信,小臣就不能好好的当个清官。有能力的不一定忠诚,忠诚的不一定有能力。臣下不忧虑自己不忠诚,而是怕尽忠报国君主却不信任;君主不忧虑不信任大臣,而是怕信任的大臣却不尽忠职守。如果上等之臣主政顺着自己的本性治理,天下就会大治,如果中等之臣顺着本性治国,天下就会打乱。贤明的君主如果任用上等之臣,就会让他随机行事,赋予大权。如果任用中等之臣,就会给他制定功过标准,赏罚分明。

第六章 用道求贤

贤良之所以屡求而不来,难访而容易辞官的原因,不是爱惜身体不为君主尽忠,而是怕尽忠之后君主却步信任自己。自知有才的人,对外恭敬谨慎而内心没有忧患。他为人处事,随和正派而不猥琐,亲近他却越发正派,疏远他也不会怨恨,穷困潦倒就用天命安慰自己,发达富贵就用道德约束自己,众人看他的仪表很贤德,他的言论很贤明,但是如果让他为自己牟利,也许会失望。如果贤人被任命,入朝就进谏劝讽,在外就沉静寡言,恪尽职守,在家节俭。如果他没被任命,藏身于大众,藏知识于眼中,三缄其口,以温饱为乐,加强修养,没有怨言。聪明人不会怀疑他办事的能力,明眼人不会怀疑他做人的品格。有识之士做事谨慎而能力不可忽视,不善言辞而正理不可否认。凡是大家都称为贤人的自己不自称贤人,办事效率在为官中显现,治国功劳在做事中体现。太平的时候,上等人为国运筹帷幄,中等人奉献才能,下等人出力耕耘。

: 齐国有个人叫掊子,有治国安邦之才,辅佐天下之能,是一位孝子良友。以安贫乐道为修养,广施信义而周游各国很久了。但是他所到之处没有君王看重他,反而有时被奸佞小人所嘲笑。于是他背着拐杖徒步前来请教亢仓子说:我听说仙人忘了人情,隐士不放纵感情。一定要遵循圣人的教诲而尊重信义。现在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些君王把故作信义的小人当做信义之人,而把遵循信义而不刻意表现的我作为不信之人;把口头上仰慕正义的人当做义士,而把实际看重义却不刻意表现的我当做不义之人。因此信义之人,经常到处碰壁,怎么能出人头地,实现圣人的教诲呢?请您教导我到底为了什么。亢仓子低头看路,仰天长啸,超然潇洒狂歌一曲——阳光普照啊信义兴盛,阳光暗淡啊信义隐藏。普照和暗淡,兴盛和隐藏,交替着其实是大道天意啊,忽然不见了时代的方向。如果遵循正道而不能为世物所接受啊,就是真理运行受阻的模样。真理运行受阻的时候,正道已经沦丧。正道已经沦丧的时候,高尚的人隐遁他乡。隐居的义士其实可以有所作为啊,却无法作为,可以被任用啊,却不得顺畅。国家有道的时候施展才智啊,国家无道的时候莫逞刚强。时代如此,你不要悲伤。

: 祭公问贤才为何屡求不至,亢仓子说:贤人可以等待而不可强求,人才要谨慎的识别不谨慎还不如不求。君主清净,大臣贤明,天子犯法与民同罪,泽被苍生不分等级,这样贤人会自己前来请求你任用。任用了贤人就会天下清明,看事情看到本质,听言论听出真相,心里不会迷惑忧愁。上天自会成就你,大地自会安宁,万物生长自在,鬼神也不灵验来伤害你。所以说贤才,只可以等待而不可强求。如果天子勤政圣明,大臣正直明理,这样求才,正直公正忠诚的大才就会来到;如果天子苛刻计较,大臣浮躁狡猾,这样求才,狡猾奸佞枉曲的庸才就会来到;如果天子多疑狠毒,大臣阿谀奉承,这样求才,古怪精灵耸人听闻的邪才就会来到,若天子自以为是,大臣顽固死板,这样求才,则沽名钓誉贪婪浮华的佞才就会来到,若天子没有主见,大臣奸佞贪婪,这样求才,则外表忠厚内藏奸诈、笑里藏刀的毒才就会来到。所以说人才要谨慎的识别不谨慎还不如不求。黄帝得到一干贤才得道成仙,商王得伊尹国家中兴,齐桓得管仲,都是这个原因。君王依从大道,布昭圣武,思辑光明,宽厚昌正,而众贤人会不请自来,不是到处访贤才得到的。祭公曰:先生说贤人不求而自至,哪有没有不是贤人却不求而自至的?亢仓子说:不求而自至的非贤人,多的很。天下有道,贤人不求自来;天下无道,小人贤不求自来。有道的君主少,无道的君主多,天下贤人少,小人多。所以说不求而自至的小人更多。祭公问:贤固然有益于天下,材也可以有益于天下,都有益于天下,贤与材有什么不同吗?亢仓子曰:大王问的问题真是窘啊!功成身退,不图名利,生活简朴的叫贤;功成事毕,功名利禄,志得意满的才叫材。贤可以定国安邦,材只能够可以治理国家。所谓定国安邦,就是无为而治,百姓不知道他的所有付出;所谓治理国家,恪尽职守,百姓根据他的行为表现知道他。一个贤人统帅许多材人还绰绰有余,许多才人比起贤人还有不足。所以贤人和才人相去甚远,有人住在山林还出名,有人在闹市还很安静,有人出名却很正派,有人安静却很邪恶。大凡看此人荣貌鄙俗,却是个贤人的例子,一万个里一个也没有;看此人荣貌端雅,却是个小人的,却有十分之九。如果有人不读完长篇大论却抓住文章本质,看人不看仪表却能体察内心,不听世俗的称赞却能明断善恶,不听众人的栽赃却能得知真相,那他就是有识之人。

第七遍 顺应训道

弟子闵子骞问孔子说:“道和孝差几个层次呢?”孔子说:“大道是自然的妙用,孝顺是人道的最高道德。那主宰天地,生化万物,造就形体,养育本性,功劳最大但是不自认为是造物主,宇宙宰,功德王,看不见听不见感觉不到的,我们人类称之为道。道应用于人类就叫做孝。孝,就是好好侍奉父母的别名。好好侍奉父母,就要把毕恭毕敬的顺从作为根本,顺他们的心意,让他们喜形于色,无微不至,一言一行一心一念一举一动都不敢忘记父母。侍奉君主不敢不尽忠,对待朋友不敢不诚心,对上司不敢不恭敬,做好事不敢不勤奋。就算独处斗室,也不敢懈怠不诚实。这就叫做完全孝顺。所以只有诚实到极点的人才能通达孝道。这样的人神明照亮四海,有求必应,就是因为他们好好侍奉父母的缘故。从前虞舜是大孝子就是例子。后娘蛊惑老爸多次想杀害他。舜却越发孝顺,虽然害怕却不怨恨。阴谋让他挖井,扔土想要活埋他,这是上天震动,神明降临,为他开辟道路掏出,侍奉父母更加恭谨。于是他玄德大盛,做了天下的君主。就是因为他好好侍奉父母的缘故。周文王当太子的时候,非常孝顺。早晚一定到寝宫外面问宫人父母是否安康,听到安康就喜形于色,如果父母得了一点小病,就天天愁眉不展。宫人上菜,太子一定看看冷热是否合适,宫人收拾餐具,太子一定要问问父母胃口如何,然后才离开。宫人说父母有恙,太子一定要正冠而敬献精美的食物,一定要亲自是否父母进膳用汤。遇见外国进贡,太子一定要先品尝味道。父母饭菜丰盛太子就吃得下饭,父母饭菜不好太子也吃不下去。父母有过错,平心静气的进谏,父母喜爱的,小东西也要严加保管。因此修成孝道,闻名天下。《小雅》记载,周文王因为尽孝,神明常伴天帝左右。就是说文王一举一动,上天都很赞赏。所以纣王也不能加害他,上天赐给他子孙30代,八百年的江山基业。就是因为他好好侍奉父母的缘故。”闵子骞问:“好好侍奉父母的道理,我有幸听说,那么教育子女的方法呢?”孔子说:“禹汤文王教育子女,用的是礼乐。用乐陶冶情操,用礼教导品行。礼乐交修所以姿容文雅,德高望重。因此能温文尔雅,文明礼貌。作为臣下,杀身为主尚且值得,何况利人利己的事情呢?所以要为太子青睐忠良正直的师傅,让他知道君臣长幼的规矩。学会当儿子,以后才能做好父亲;学会当臣子,以后才能当好君主。知道怎样侍奉好别人,以后才能驱使别人。这就是三王驾驭子女的方法。”闵子骞应声退下,回家好好侍奉父母三年,到处流传着他至孝、至信、至仁的名声。他的德行美名流传天下,这就是他好好侍奉父母的缘故。

:齐太子坐在清台之上,燕庄侯戴着高冠来见,左边戴着美玉的宝剑,右边戴着精美的环佩,盛气凌人,光华四射。齐太子低头读书,视而不见。燕庄侯轻蔑的问:“你们齐国有宝物吗?”齐太子说:“我们君王诚信,大臣忠诚,百姓拥护朝廷,这难道不是宝物吗?”燕庄侯恍然大悟,连忙把宝剑解下来,羞愧的走了。呜呼!糊涂愚昧的人终生也不知道自己糊涂呢!聪明人看见了胸怀宽广不便对他说,小人为了讨好他获得利益反而排他马屁,亲戚可怜爱护他不得不说违心话,这样他的缺点愚昧,自己就看不见了啊!所以君子经常三省己身,看看是不是有缺点过错,知道自己有错却不改,君子看做是耻辱。想要发表言论,但是认识到不能执行,君子就不说。想责备大家的缺点,先看看自己是不是没有缺点,责备大家的过错,先看看自己是否正确?这就叫反省的明智。

: 翟西氏之子特别孝顺,翟西爱惜他就喜欢和他胡说八道。翟西早出晚归,回来说甲死了,儿子信了。过几天看见甲了。过几天回来说乙要谋害你老爸,儿子天天保护他等着乙来行凶,却看不见乙有什么动静。过几天又说丁生病了,儿子去看望,丁安然无恙。这样的事太多了。就算儿子十分孝顺,被骗多了也生疑惑。乡里的人恨翟西氏太能骗人胡说八道,谋划要杀他。翟西听了害怕,回家告诉儿子,儿子却不太相信。过几天终于翟西被杀死了。这样说来话多的人容易疏漏,还有说话不着边靠谱的,叫做轻佻的人,立场不坚定;也有无所事事心里狂躁的人,叫做丛杂的人,行为猥琐小气。还有外表高尚内藏奸诈的人,这样类推下去,数不胜数。如果你不曾阅人无数,你也不能分清看明。总有人非常好事,心里清净却行为频繁,容易躁动却难以安静;还有人司机应变,心里谋划静待时机,时机到了绝不错过。所以内心躁动的人,费神而且损性;奔走追求利益的人,空耗气力而名声受损。人生在世,一旦有不如意的事,就号称生不逢时,和犯了杀头大罪,却等着杀头的时候到来一样,不是很危险吗?博学多才却没有人愿意用,正好可以说时也命也,命运不通,并不根本碍事。善于进谏的人一定会顺应上级的天性,而克制他情欲产生的根源,所以彼此越发互相尊敬亲近;不善于进谏的人一定会顶撞上级的天性而不明白他情欲产生的根源,因此彼此猜忌怨恨的情绪日益高涨。孩子们喜爱的,却是老人们厌恶的;耳目所爱好的,却是心灵所痛恨的。大力指责天下的愚人,是因为自己也不贤明,大力大力指责天下的糊涂蛋,是因为自己也不睿智。用自己的不贤指责众人的愚昧,必然因此而受害,用自己的不智指责众人的糊涂,必然因此而受伤。

第八篇 用道昌农

人们抛弃根本追求表面,就不能一心行动。不能一心行动就即不能守卫也不能战斗;人们抛弃根本追求表面,就会注重索取和压榨,忽视流离失所的人。忽视流离失所的人,国家不断会有灾难祸患,大家都生出高飞远走的念头,不再安居乐业;人们抛弃根本追求表面,就会爱好计策智谋。爱好计策智谋就会多有欺骗,多有欺骗就会在法律制度上做手脚,在法律制度上做手脚就会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古代的圣明君主用来治理人事的方法,先在农业人民方面下手。农民不仅仅是农民,农民也不仅仅是为了种地赢利。贵在施行农民的高尚品性。人人务农则世道纯朴,世道纯朴则法令容易执行,法令容易执行则国境安宁,国境安宁则君主的地位尊贵。人们喜爱务农就会有童心,有童心就会减少自私的本性,减少自私的本性就会使公平的法令容易建立。大力提倡发展农桑则注重付出和贡献,注重付出和贡献则重视人民的疾苦和流离,重视人民的疾苦和流离则人民愿意老死乡里而不再烦恼何处谋生。这样天下归心。天下归心这道理,伏羲黄帝带头下田劳动的事例不就是一个证明?古代圣明君主之所以带头务农和纺织,是把这些作为教化人民的根本方法。于是天子亲自下田带头劳作,诸侯拿起锄头开垦耕田,大夫和士人按照等级大小分给相应的田产以供劳动,是劝人重视农业劳动。皇后和妃子率领宫女和内侍在郊外公田丽养蚕,是劝人重视妇女的劳动教育。男人不用纺织能穿上衣服,妇女不用耕作能吃上粮食,男人和女人相互供养,互相配合从事农业,这是圣明君王的制度。所以敬天按时,踏实用工,不老不休,不病不息。一个人辛勤劳作的成果,可以让十个人吃饱。那时候的治理,不大兴土木,不扩军备战,男人不奔走牟利,女人不嫁到远方,因为那样妨害农业的发展。黄帝说:“四季不可以不按天时,按天时才能让粮食丰收。种庄稼的是人,使之成活的是天,使之丰收的是肥料。所以按天时尽人事施肥料,是耕种的方法。农民不按正道种粮食,工人不安正道造工具,商人不走正道卖东西,不尊天时,缺乏公正,反而大兴土木,穷奢极欲,这就叫做大凶险到来的征兆.”

: 凡是过早播种的粮食未得天时,过晚就不及时,寒暑不按时运行,收成就会多灾多难。冬至过后五十天地气上升,然后才可以耕种。务农的方法,看见植物生长就栽培,看见植物衰亡就收获。上天运行天时,提供肥料雨露供人生产,不会按照人的意志改变。收成好的时候要开垦土壤,收成不好的时候也要开垦,不要错失人为的时节。关键的时候大力劳作,过了时候就适可而止。老人和小孩,关键时刻也要动员出力。不知道顺应天时的人,未到的时候逆天播种,错过的时候后悔不已,关键时刻视而不见。这就是最下等的做法。松土必须在干旱时节,使所施肥料均匀而土质肥厚,种植的时候方可无碍。土地坚硬的地方谨慎播种,不能种太多,也不能种太少。施肥松土的程度,不要不够也不要过分。山地梯田要深种正种,平地良田要广种平种。下面得到地气,下面得到天气,然后全都成活。插秧有时间限制要快速。力度适中所以能大面积成长。端正沟拢走向,通水利,通风,就会丰收多成果。如果庄稼看着多,收成少,就是肥料不足。不除杂草就会荒芜,除草反而禾苗虚弱,就是因为耕作不得法。禾苗弱小的时候,喜欢独自生长,喜欢各自共生。禾苗成熟的时候,喜欢成群结队,喜欢大片成熟。收成就会丰厚,禾苗的祸患,是不一起生长而一起枯死。先长出来的是美味的稻米,后长出来的是糟糠之食。所以耕种的时候,留下先生长的剔除后生长的。果树施肥要多而精,果树不愿群生而愿意单独生长。如果施肥精而不多就会大量死亡。不会耕种的人,留下后生长的剔除先生长的,收获糟糠取出美米,这样丰收就不可能了。

: 种的好的禾苗,茎长大穗,颗粒饱满糟糠少,柔软吃着香,舂麦容易而吃起来使人强壮。种的不好的禾苗,穗小多糠而青涩。种的好的高粱,穗不锋芒但是长大,颗粒抱团糟糠少,种的不好的高粱,根大茎白,叶子枯黄短穗。种的好的大米,茎葆长,秱穗如马尾。种的不好的大米,纤茎而不滋,厚糠而菑死。种的好的麻,疏节而色阳,坚枲而小本。种的不好的麻,蕃柯短茎,岸节而叶虫。种的好的黑豆,长茎而短足,其荚二七以为族,多枝数节,竟叶繁实,称之重,食之息。种的不好的黑豆,必长以蔓,浮叶虚本疏节而小荚。种的好的小麦,长秱而颈族二七以为行,薄翼而醇色,食之使人肥且有力。种的不好的小麦,胕肿多病,弱苗而荚穗。所以种的好的收成好,种的不好的收成差。如果粮食收成好,人吃了身体强壮,耳目聪明,凶气不入,没有疾病。孔子说的好,冬天吃饱不冷,夏天吃饱不热。不冷不热,人不生病。人不生病,瘟疫不流行。瘟疫不流行,全都健康长寿。所以说:民以食为天。所以将要兴国的君主都从事农业。君王不务农,就是抛弃人民。君王抛弃人民,国将不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