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用六经辨证实践一则医案

 无梦的天空1234 2020-09-20

使

一、医案

外甥女之子程程,5岁。20年8月25日中午哭诉咽喉痛,下午开始发烧,高烧至39.5℃。夜间其母自行给用肛门退热栓,出汗后烧退,不久复烧。次日早上求治于余。

刻诊:手脚额头脸颊皆发烫,怕冷无汗。舌淡舌尖红,苔薄白腻,白腻苔上杂布红点。咽喉痛,口不渴。无食欲,无精神,昏昏欲睡。问询最近活动情况,告曰近几日因天太热食欲不振,大便不爽,有时隔日一行。前日海边游玩一天,受热又受了凉。

诊断:试用六经原理辨证为太阳太阴病暑湿证

处方新加香薷饮合三仁汤加减。香薷10、厚朴10、银花15、连翘10、杏仁10(打)、生薏仁30、白豆蔻10(打,后下)、藿香8(后下)、竹叶10、滑石15(包)、通草6。1剂,嘱分4次服,一天内服完。

上午约11点喝药四之一,中午稍微吃了一点稀饭,约1点半喝药四之一,半小时后出汗,体温降至37.5。下午精神转好,感觉肚饿要吃饭。下午又药喝四分之一。后大便一次,便量不少,精神更好。到睡前服完一剂。睡前体温37.5,咽喉不甚痛。夜半体温略高,到次日早晨体温36.4度。

二诊太阳表证已解,余太阴湿热未尽,三仁汤加味,调方再服两剂。杏仁6(打)、生薏仁20、法半夏6、连翘5、竹叶10、通草6、茯苓10、白豆蔻8(后下)、藿香5(后下)、滑石15、厚朴10、银花5。药后反馈,诸症皆无,精神食欲皆好。



二、按语

殷师六经原理课多次谈到用六经原理看病的思路和方法,首先要有六经大的架构,掌握六经病的具体生理病理特点和不同情况不同证型特点。临床遇到病案,先分析其隶属于六经哪一经,或与哪些经相关联,再细分证,然后据证灵活选方用药。对于本病案,如果按照余之前惯用方法,会辨证为温病之暑温病。今试用六经辨证法来分析一下,亦更深体会一下六经涵盖温病之确实。

此案有发热无汗恶寒口不渴等症状,初看似太阳伤寒。然其咽喉痛,舌尖红,苔虽白腻但舌面杂布红点,大便不爽等诸症,提示并非伤寒而为温病。病发时处暑日,暑多夹湿,同时暑天人体阳气耗散于外过多,脾胃阳气虚弱,也易内生湿邪。加之前日海边游玩,受海水日光冷热熏蒸,外既受凉致表闭,复热邪上受致咽喉疼痛。太阳不开于外,热郁于内,与太阴湿气相合,遂成太阳太阴同病之湿温证。

方用新加香薷饮合三仁汤加减。香薷、藿香开太阳之表兼化湿邪,银花、连翘透热解毒,三仁汤分消三焦清利湿热。药后汗出热解湿去,效如桴鼓。





三、关于新加香薷饮与三仁汤

《局方》香薷饮仅香薷、扁豆、厚朴三味药,为夏令乘凉饮冷,以致外感于寒,内伤于湿,为表寒里湿之证的常用方剂。新加香薷饮,系吴鞠通将香薷饮加味化裁而来:“手太阴暑温,如上条证,但汗不出者,新加香薷饮主之。……证如上条,指形似伤寒,右脉洪大,左脉反小,面赤口渴而言。但以汗不能自出,表实为异,故用香薷饮发暑邪之表也。香薷辛温芳香,能由肺之经而达其络。鲜扁豆花,凡花皆散,取其芳香而散,且保肺液,以花易豆者,恶其呆滞也。夏日所生之物,多能解暑,惟扁豆花为最,如无花时,用鲜扁豆皮,若再无此,用生扁豆皮。厚朴苦温,能泻实满。厚朴,皮也,虽走中焦,究竟肺主皮毛,以皮从皮,不为治上犯中。若黄连、甘草,纯然里药,暑病初起,且不必用,恐引邪深入,故易以银花、连翘,取其辛凉达肺经之表,纯从外走,不必走中也。温病最忌辛温,暑病不忌者,以暑必兼湿,湿为阴邪,非温不解,故此方香薷、厚朴用辛温,而余则佐以辛凉云。”《温病条辨卷一·上焦篇》

香薷饮与新加香薷饮,外感于寒的病机相同,然前者内伤偏于寒湿,后者偏于暑热,故吴氏称此方为“辛温复辛凉法”。而余前述医案,正对病机,故用之有效。今若按照六经辨证,此方亦当归于太阳病证治之方剂。

三仁汤,亦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原文曰:“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吴鞠通又再按:“湿温较诸温,病势虽缓而实重,上焦最少,病势不甚显张,中焦病最多......以湿为阴邪故也,当于中焦求之。

今按六经分之,该方当归于太阴病证治方剂。

   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