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的“象帝之先”观念,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哲学思维启示或智慧奥秘?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20-09-21

《老子》虽文论简约,但字字珠玑,涉猎颇广,已自觉运用哲学思维来观察、思考宇宙和人生等“哲学”问题,成为引领和带动中国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源泉和引擎,给璀璨的中国文化烙上了“别具一格”的风格和特征。详见拙著《道与物》。

观於海者难为水,游於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孟子

“象帝之先”一思维观念,出现于《老子》第四章,“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象帝之先”,与“吾不知谁之子”二者相互界定,相互阐发。掌握其中一个意旨,就会揭开另一个的哲学思维奥秘。

“象帝之先”,旨在揭示大道或恒道的存在特性。它既是对宇宙存在原始本宗的一个回溯探寻,又是对象形直观思维的一种超越。

从现有古文献上看,《老子》是“大象无形”思维的首创者。这一思维的开创,突破了固执具体物象和形状的象形认知思维的定限或桎梏,将象形直观思维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和境界。

象为象形字,主要有三个涵义。一是形象,为有形之始。二是可见者,为物之始见。三是法象,为变化的法象。概括说来,就是形象、映像和法象。在三者之间,具有一体互摄的思维关系。“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易·系辞上》)“垂象”之“象”,是形状之象。“象之”之“象”,经过“见乃谓之象”这个感觉中介,形成为法象之象。法象既来自对“垂象”的观视,又来自可取法之象状。“形象”为存在物的属性,是物的外在形态或形状。

帝之为名,为图腾、象征之属,离不开定在的物象。起初,人类每一个原始族群分别有其不同的神灵崇拜者。即使是后来形成的普遍性“天帝”,也是拟人化的、具有喜怒主宰特性的有象存在。

象帝为先。

象,为有形之兆。帝,是有物之尊。“象帝”为群物之始,故为有形之尊。世俗以天之主宰者为先始存在者,因为天帝作为主宰者,具有喜怒、赏罚之威力,情感特定,可象可名,故可为人所敬畏、铭记。在当时的人们思维中,天帝作为象帝,就是第一存在,自古以固存。

在《老子》中,“象帝”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指谓有形至大、有为至贵者。天帝有象,而恒道或大道能生天地,故为有形之先。恒道作为不可名状的“象帝之先”存在,就是对物象存在者思维的超越或突破。

象帝之先。

“象帝”之“先”,既是回溯古先,又是相对于“象帝”而揭示大道存在的先后次序。“象帝之先”之“先”,具有标识大道与“象帝”存在之时间次序关系的意义。世人以“象帝”为先,而《老子》以“象帝之先”为先。

“象帝之先”之“先”,既是尊贵之先,又是先后之先。《老子》以恒道为万物一本的生生之始,生成天地万物后又寓于天地万物之中。大道正以其“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庄子·大宗师》),而为先于“象帝”而存在。大道“生天生地”,故在天地之先;大道“神鬼神帝”,故在鬼帝之先。

恒道或大道之先,是因“象帝”而有“先”,本自作为永恒、无限存在,非有先后相对待之“先”。“先天地生”,是相对天地而言“先”。从“象帝”思维上言,“象”相对于天地之有形而言,“帝”相对于有为之神功而言。相对于物象的有先后,可推知大道为无先之先。“象帝之先”,是强名之为先,为世界假定一个本始存在。

否定有限,方能无限。《老子》既是以“象帝之先”为世界万物的起始立一个“可道”的存在,又以之揭示大道为“不可道”的存在。至极则无极,有限的极限就是无限。否定有限,同样是肯定其为至极的存在。“象帝之先”,虽在否定“象帝”,然同时又在确立另一个存在,为“象帝之先”的存在。

无先之先。

大道存在于“生天生地”之“先”,就是至先的存在。作为无限存在,又是无先的存在,故为无先之先的存在。有先有后,是有待存在。无先无后,方是绝对存在。“象帝”可定名为“先”,而“象帝之先”只可强名为“先”。

“象帝之先”,是先之不先。以其相对于生天生地而言为先,然本自幽玄微妙无有其先。虽是“不先”,然可假天地以强名为“先”。无假以名之为“象帝之先”,则恒道无以名谓,故又可假名谓之为不先之先的存在。

从认知层次上言,“象帝”可名,而恒道或大道不可名。恒道虽不可得名,但非空无无有,故强名为“象帝之先”。既是“象帝之先”,则莫有先之者,它就是“至先”者。至先者,超脱先后对待的“先”,故必是无先之先。

“象帝之先”观念,在《老子》中占有很突出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深刻寓义,乃是不可名而强名,超越先后时间性而无有时间性的存在。

站在物象或形象的认知思维角度,则世界是现象和映像的世界;站在“象帝之先”的思维看世界,则世界是大道之表象和显象的世界。构建“象帝之先”的观念,脱离了形物宰化的观念桎梏,创新确立了恒道独立、无限的无先之先、“大象无形”的深刻思维寓意。

恒道既因万物以生而有先,又因自本无限而无先。从《老子》全书来看,恒道只有超越“象帝”,才能在本源存在和德性价值上高于“象帝”,也才能为“无为”“无名”和“无功”等思想提供本体存在上的根据和实存上的地基。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经沧桑而绵延不绝,已充分证明中华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和迎接各种挑战的开拓能力。这一文化内涵,既本自“学··观”的探求真理而来,又呈现着“学··观”的理性自觉和开放思维。让我们齐心协力地一道投入“文化自信”的时代洪流之中,为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冷静的思考,清醒的应对,果敢的斗争,无愧的付出。坚信“文化自信”,践行“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愿为此尽微薄之力,不懈探究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