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出来的秘密》(九):幸福,只要捅破这层窗户纸!

 启明灯 2020-09-21

何劲波老师:

我们来看祖师大德怎么讲格物?

来看一段《达摩破相论》,禅宗有一位祖师叫达摩,达摩有一些著作,其中有一篇著作叫《破相论》,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
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
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
答曰: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

 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达摩破相论》

弟子问他:请问老师,有没有这么一个方法,它能特别有效。

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有没有一法最为省要?就是简洁扼要,最起作用还最省事儿,你给我个简便方法。就像咱们做数学题,有没有那个简便算法?

达摩祖师回答说:唯观心一法,“唯”是只有,没别的。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摄是干嘛?摄就是统领,一把抓,我这手一伸所有的东西就都抓在手里了,这叫摄。说这一个法,总摄诸法。所有的法都在这个里面,什么意思?你的所有的体验都在体验里边。心是什么?心是感觉嘛,体验嘛,你所有的体验都在体验里边,这叫观心。只有这一个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

好,那我们来讲观心是干嘛呢?观心就是格物。什么叫格物?就是你盯着你的那个感觉一直看,一直把自己放在那个感觉里边去体验,这叫观心。观是啥意思?观就是看的意思,观看观看,但是观和看是有区别的,我把手举起来,看见我的手了吗?这叫看见。你有情绪的时候,你能看见吗?就是有一个东西它没有相的时候,你也能知道,但是你看那个情绪的时候,你没有用眼,明白了吧?你不用眼去看就叫观,用眼看就叫看。

他说唯观心一法,说你去感觉你的那个感觉。好不好懂我这意思?感觉你的那个感觉,就这一个法,这一个法叫格物。

各家说法都不一样,达摩祖师讲叫观心,佛家还有一个词叫忏悔——格物,忍辱——格物。好多人其实没看懂,没看到它背后真正的要义,很多人以为忏悔是干嘛呢?以为是跪在教堂里面的小木屋:神父,我忏悔。你这么忏悔就忏悔了?有人以为忏悔就是我错了,捶胸顿足,这叫忏悔?所谓的忏悔是什么?忏悔就是你把那个感觉处理掉啦,这才叫忏悔呢。佛家还有一个词叫消业。

儒家讲这个词叫什么?儒家讲这个词叫中和,那天赵老师不是讲了么,“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都是一个办法,各家讲的都是这个。心理学的这个办法叫啥?疗愈。都是一个东西。

好,我们来看“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说这所有的东西,我一把抓,所有的东西,我一把全部解决,这个办法最省事儿,最重要。接下来学生就问“何一法能摄诸法?”真是奇了怪了,怎么一个法能解决那么多法呢?我们看这个屏幕上,屏幕上有这么多字,你说我解决哪个字就能把所有的字全解决呢?我告诉你哪个字也解决不了别的字,但是我解决屏幕就把所有的字给解决了。这个意思就懂了吧?

所以你就知道心和这些字,它不是一个维度的事情,心和那个法不是一个维度的事情,你有没有听到经典上讲呀,说诸法平等。诸法为什么平等?明明法力不一样,效果不一样,解决的问题,面对的众生,面对的受众都不一样的,为什么诸法平等?因为它都在心里。

空相是什么意思?它不具备所有属性,但是所有的属性都在它里面。无善无恶,空相就这个东西。诸法空相,因为它的本质就是这样的。你说郭靖,有郭靖吗?不好意思,是金庸;黄蓉?不好意思,没有黄蓉,是金庸;洪七公?不好意思,是金庸,明白了吗?诸人,金庸;诸法,空相。好懂这意思吗?听不懂没事,听不懂就过,听不懂就把它撂在边上。

我们接着来看“何一法能摄诸法?”因为维度不同啊,一个是屏幕,一个是字,那能是一回事儿吗?它不是一回事儿,它维度不同。

我们讲一讲维度,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图。我告诉你,维度不对是一件很麻烦的事,维度不对为什么很麻烦呢?我来举个例子,说是科学家们讲那个例子,他只是讲的这个图,我直接把他的素材拿过来用,他讲的跟我讲的不是一回事。


说有一个面包圈,然后把这个面包圈弄一个横面把它横切,就切出这么个图形来,知道这个关系,看这个图就知道是啥意思。然后干嘛呢?然后要请一只蚂蚁,为啥要请一只蚂蚁呢?因为蚂蚁的维度跟我们不一样。科学上告诉我们说人是三维动物,蚂蚁是二维动物,什么意思呢?人观察事物的时候是宽度、深度、高度,都要观察,所以他观察到的是立体的;蚂蚁观察这个事物是宽度、深度,它看不到高度,它没有高度概念,所以它只能观察到是二维的。因为我也不是蚂蚁,我不知道它到底是怎么观察的。我们就借用科学结论来举一个例子:

说:亲爱的蚂蚁同学,我们来共同探索一下面包圈的真相。

然后请蚂蚁来到这个平面上,于是这个蚂蚁就开始了苦苦的求索,就开始了对面包圈真相的探索。

这个蚂蚁穷经皓首,终于整明白了:啊!我终于开悟了,我知道那个面包圈就是两个圆。看到了吧?这蚂蚁是不是得出结论了?说面包圈就是两个圆。

你说两个圆……你用眼睛扫了一下,注意!你没有去研究,只是用眼睛扫了一下说:亲爱的蚂蚁同学,你说的那个两个圆呀,不是真相,它是一个圆,是一不是二。是不是经常也听说是一不是二?

蚂蚁一听:啊,是一不是二。这是古圣先贤说的呀!“是一不是二”肯定是真相,那我现在看到的是两个圆,肯定还有问题。

于是它要继续研究,研究来研究去,它得干嘛?它就得编故事,它就得编出一个东西来让自己相信这两个圆其实是一个圆。但是这两个圆永远都不会是一个的,明白吗?这是它的维度决定的。

就是你如果维度没出来,你始终都不知道在讲什么,这就是我告诉你千万别去想,因为一想你就在想这个维度,明白了吧?所以我就告诉你千万别去想,你越想越出不来,越想越是那只蚂蚁。

好,那我们来看一下,说我们这个生命也好,这个世界也好,它到底有多少维度?这个维度呢,科学上有很多种解释,据说现在的科学家们已经探索到第十七个维度了,一个维,两个维……就是一个X轴,一维;X、Y轴叫二维;上过立体几何的知道我说的什么意思,X、Y、Z就是三维了;四维加时间,五维加什么,等等。据说科学家们现在已经证明到十七维了,但是我肯定的告诉你,这个维度最终的结果一定是无限维。这个你想都不用想就知道一定是无限,你要这样去看那个维度呀,太累。

那么我们怎么样来看这个维度呢?我来举一个例子:这儿有一个小香插,把它当成一个小碗,这个东西叫什么呢?小碗。不好意思,这个世界上没有碗,真的没有碗,碗是个假象,有什么呢?有陶瓷。陶瓷捏成这个形状了就叫碗,陶瓷摁扁了就叫盘子,所以其实没有碗,只有陶瓷,碗是个假象。这么讲好懂吗?他们说哦!我知道了,原来碗是个假象,陶瓷才是个真相呢。我说陶瓷也不是真相,陶瓷也是个假相,我告诉你分子是真相,分子这么组成叫陶瓷,那么组成就叫别的材质了。你说哦,原来分子是真相。那我告诉你分子也不一定是真相,为什么?因为分子是由量子组成的。你说啊,对对对,你这么说就对了,是由量子组成的。

好,接下来我要跟你讲的是什么呢?我要讲的是,你有没有发现原来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物质的——碗,它是个现象,你原来认为是物质的,接下来你发现这个物质是不存在的,物质是什么?物质是由背后的那些东西组成的,那背后那个东西叫什么?你会发现它叫分子或者叫量子。

请问这个碗你是能看见的,陶瓷你是能看见的,分子量子你能看得见吗?没看见,你怎么敢说它是量子的?没看见你怎么敢说它是分子的?对不对?你没看见你怎么敢说?我学过呀!明白了吗?我学过呀!好,你有没有发现它叫知识的。原来它是现象的,现在你发现现象后面它是知识的。对不对?有没有发现已经是两个维度了?那么什么叫现象呢?比如说物质的,行动的,很多行动,你要努力,这不就是行动嘛,这些都是我们叫现象维度,或者叫物质维度,叫哪个维度都行。

那么接下来我们讲它是分子也好,原子也好,你有没有发现它是个知识的,那么知识它是什么维度?它是逻辑维度。有人给你讲你才知道,因为才所以——它是个逻辑维度,它里面有它运作的因果逻辑。那逻辑维度又包括哪些东西呢?比如说包括你的知识、包括你的经验、包括你的记忆、包括你的能力,是不是它包括这些东西?那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有一个现象维度,这个世界还有一个逻辑维度,那我想跟你说的是什么?我想跟你说的是,这个世界是个多维度的世界。

我们今天讲“唯物”,只有物质的。我告诉你不是,物质外面还有知识呢,知识外面还有呢,没讲呢。它是个多维度的世界,但是你要解决问题的时候,你要找到那个能解决问题的维度才管用,就是决定性的那个维度才管用。就是我们讲这儿开花呢,开花你得找见种子才顶用,你没找着种子,你花那个辛苦也没用,你做多少都徒劳无功。知道我这意思吗?

所以你必须找见那个维度,那我们发现说它无论是个碗也好,还是无论是个量子也好,它其实都在你的认知里。你认为它是个碗,你认为它是个陶瓷,你认为它个量子,它就是那个东西。是不是这样的?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新的维度出现了。这个维度是什么?是认知,是感觉,是经验,是体验,是这个东西。发现没发现?它是你的体验,是你的感觉,它在这个维度里,那么我们讲真正的这个感觉,不是我们说的视觉、嗅觉这些东西,真正的感觉是这个感觉背后的那个东西,感觉背后那个是啥?心之体。

你没有发现这个世界有好多个维度呢,现象是一个维度,逻辑是一个维度,感觉是一个维度,然后从感觉后面有一个维度,感觉后面那个维度是啥?是个全维度。因为所有的都在它里面,它是无限,谁能比它大?没人比它大,它是个无限;谁能比它小?谁也不能比它小。好,它不大不小,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它是这么个玩意儿。它就是那个无限维,它就是那个总维度。

我这么一讲,你有没有发现这个世界有几个维度呀?现象呀,逻辑呀,感觉呀,然后把感觉后面那层窗户纸一捅破,真相就出来了。所以为什么处理感觉而不是处理事件?事件差太远了,事件是那只蚂蚁,明白了吗?事件是那只蚂蚁,感觉是啥?感觉就是那个全维度的那个东西,跟我们这个世界链接的那个通道,就是那层窗户纸,就像我们跟外面就隔这么一层玻璃,我们把玻璃一打开,我们就跟外边连通了,就这么个东西,那这个玻璃叫什么?玻璃就叫感觉这个意思懂了吗?

那我们再来看,这儿讲“心者万法之根本”什么叫根本?上节课我们讲“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其实根本这个词,根是啥意思?那个树啊,树不是往下长嘛,它往土里面钻吸收营养的那一部分叫根。那么本是啥东西呢?本就是钻到土里去了的。你看,本就是木头的木,底下画了一根横线。

什么意思?那个三叉叉钻到土里头去了,那个就叫本。露在土外面的叫根,钻到土里面的就叫本。“末”是什么意思呢?木是木头的木,上面画一根横线。上面画一根横线是什么东西?树梢。什么叫本末呢?本末就是树梢和树根。本末倒至是啥意思?就是树梢朝下,树根朝上。

《大学》上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什么意思?就是任何事物有本末,本末是啥意思?有树根有树梢,树根树梢啥意思?谁决定谁。知所先后,好多人就理解为:先干啥后干啥。不是那个意思,不是先干啥后干啥,是谁来决定谁,这叫知所先后。

你知道谁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知道那个东西,你就接近道了。你一直在探寻最后那个真正起作用的东西,那就是道。所以这个世界你发现追到最后的时候,就是那个道在起作用,道是什么?道就是感觉,你的心之体,这个东西就是道。

这儿讲了“心者万法之根本”,这个心是什么?心就是所有体验的载体。你没有感觉啥也不用说,你没有感觉连我都没有,有了感觉你才开始感觉万事万物,才开始感觉万法。“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所有的都是从感觉里边出来的,所以叫唯心所生,只能从感觉里头出来。知道吧?

然后又讲“若能了心”,了心是干嘛?了心是我明了我的这个感觉,我知道原来是感觉起作用,这就叫了心。如果你在感觉上修,则万法具备,所有的东西都在感觉里边。说我把这个屏幕一拿走,所有的字都在上边。明白了吧?比如说原来屏幕是被投影机决定的,我把投影机拿走,所有的字都在上面;你说原来投影机是由电脑决定的,那我拿走电脑,所有的字都在上面;你说其实电脑是小姑娘操作的,我说好,我把这小姑娘带走,所有的问题自动解决。明白我这意思了吗?所以它从这个地方来解决,它叫什么?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所有的OK了,都在里边了。

然后讲“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那些枝枝叶叶,花花果果,都靠什么?都靠那个树根来解决。说“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说你砍树,你得把根伐掉,这个树才能砍掉;你栽树得把根栽活,这个树才能活。所以你插上那些枝条没有用,枝条不生根,这树也没用,所以有根才行!

那接着就讲了“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说如果你是明了感觉去修,咋修咋成。少力而易成,为什么少力而易成?你连情节都不需要了,不是少力吗?直接观照感觉。我不是刚才讲格物了嘛,你直接观你的感觉,这就叫少力,你用不着解决那么多复杂的事情。什么叫易成?容易见效果,为什么容易见效果?从根上解决,当然容易见效果啊,力气还少,效果还好,为什么不用这个办法呢?

说“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心闹不明白,就不知道感觉是什么,白费力气。修了半天,见着效果了吗?我不知道诸位有没有过修行的基础?就是你学心理学、灵修、传统文化、佛法,各种的,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个基础,你有没有发现好多人修修修,修到某个位置就卡住了,瓶颈,修了几年“咔”一个瓶颈就出来了,突破很难!修多少年那个地方就是突不破。为什么?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因为这个时候他要换维度了,前面那个东西把它领到门里边了,现在他要换维度。没换,费功而无益,功夫花了不少,就是没见效果提升。

“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善恶是啥?感觉好感觉不好。一切善恶,所有的体验都在你的感觉里。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什么叫心外别求?你跑到感觉外面去找东西了,感觉外面是啥东西?感觉外面是逻辑、现象、行动、物质,你去解决那个东西去了,不好意思,终无是处。到最后啥也没有,冤不冤啊!

这段话有没有点感觉?这一段叫《达摩破相论》,这是《达摩破相论》里面最前面的几句话。

四句教我们最后总结一下,前面讲了三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这些都是概念,但是概念是什么呢?就是你必须还得知道,你没有这个概念,你就跑到别处去了。

你比如说格物这件事情,其实很多学心理学的都会用这个办法,但是你没见他开悟,你没见他活出来。为什么?因为他最关键的第一句没闹懂。“无善无恶心之体”什么意思?他没有站在金庸的角度解决问题,他跑到郭靖那解决问题去了,跑到黄蓉那解决问题,甚至跑到郭靖他儿子那解决问题去了,那你始终解决不了,只有站在这个“无善无恶心之体”,只有站在这个角度,这个高度上,然后运用格物的这个办法,才能解决问题。

那么格物是干嘛呢?我刚才说了,格物就是当你的情绪出现的时候,当你的各种匮乏感、恐惧感、愤怒等等,反正就是知恶,感觉不好的时候,直接观你的感觉。那有的人说没办法,那就扫描,或者说想象出来去观想,就是有那样的一个感觉,然后我就看着它,这也行。什么办法都行,总而言之,你是一直去体验它。

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不分别。什么叫不分别?哎呀,这个感觉不对——不分别,你甭管它对还是不对,反正是去体验。但是人是什么样的?人是很容易逃走的,什么叫很容易逃走的呢?这个感觉气的不行,怎么能这样呢?就不想观它,你逃走了,没有观它,它还在那里。

好,的不行,这个时候不分别,不认为它对还是不对,只是放松的静静的去观它,只是去观它,去体验它,随便用哪个词都行,你知道是干啥就行了,你就去观,观到那个程度的时候,它会释放。

那个程度是多长时间呢?也许是五分钟,这种情况要看你的功夫了,一般情况半小时以上,当然有的人可能两三个小时,有的人可能要好几天,有的人要好几个月,好几年都有,我不知道它会多长时间,反正就是那么的去观,观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会释放。什么叫释放?它就会分离出来,因为它不是你,它会释放出来,你会发现那个情绪它会慢慢慢慢地往上走。

我以打嗝来举个例子,你会发现它往上走,它会顶,这个气老往上顶,顶顶顶顶顶“嗝”出来了,一个饱嗝咕噜出来了。瞬间你就有这个感觉,你自己一观照,你就发现:啊,轻松了。那我告诉你,这就是一次格物完成了,这就是格物,这个办法记住了吗?这个办法很重要,四句教很重要,这个办法学会,够你一辈子用,真的,够一辈子用,绝不是夸张。

好,这就是四句教,我们把这个四句教牢记于心,特别是格物这个办法。

下期预告
     《活出来的秘密》(十)  
内圣自动外王!还找啥方法


本系列音频及文字由启明灯整理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