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诊所经营的几大误区,你占了几个?

 昵称10991833 2020-09-22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认为应该就是这样的事实,结果可能并不真实。比如:患者来诊所就医的原因,很多医生认为技术好、服务好、价格低、环境好,患者就愿意来。


    技术好,能很快治好患者的病,患者当然愿意来找你就医。服务好,谁愿意和一个态度恶劣的医生来交流呢?价格低,钱不好赚,能治好病当然是价格越低越好了。环境好,脏乱差的地方,你会愿意去吗?这样分析下来,的确无懈可击。但是,事实真的就是这样吗?
刘臻老师认为,其实,这些都是经营的误区。
误区一:技术好,门诊量就会提升
   技术好,一定程度等同于疗效好。在大型的三甲医院,医院的着力点都是想着如何提高医疗技术,以便救治更多的疑难患者,从而提高医院的口碑。但是,对于个体诊所,是不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呢?刘臻老师在多年的观察中发现,那些日门诊量大的诊所(日门诊量在100人以上)与日门诊量小的诊所(日门诊量小于30人),除了门诊量的大小区别,这两类诊所医生的技术指标(比如学历、从业时间、接受继续教育的次数和时间、技术职称、对外专业能力等)几乎是没有区别的。很多技术职称已经达到中级的医生(除在当地已经成为技术权威的医生),日门诊量也是低的可怜。


    为什么?原因在于医生和患者认知角度的不同。一个医生的技术好坏,患者和医生评判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医疗技术,对于同行的医生能看得懂,对于医疗外行的患者是看不懂的。所以,定位的角度不同,宣传的方向也不同,在患者的眼中,接受到的信息也不同。
   有一些医生滥用激素类药物,或者用成人的药量去治疗儿童的疾病。然而,这些人却被人们视为名医、神医。原因就是患者看到的是疾病的迅速治愈,关注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
误区二:服务好,门诊量就会提升
   各类调查结果都显示,公立三甲医院的服务满意度远低于个体诊所这一类型的小型民营医疗机构。但三甲医院的门诊量却远高于小型民营医疗机构。从诊所的层面来分析,门诊量小的诊所,才有时间做服务;而门诊量大的诊所,医生看病都忙不过来,根本没有时间做服务了。这就显示出,服务好的地方未必门诊量高,当然这不是不该做服务的理由。
   提高服务质量,是否也能提升门诊量呢?答案是:任何提高门诊量的举措,如果做的不好或者不能持续下去,效果都有可能瞬间归零,甚至落下不好的口碑;而只有个性化的服务,才有积极作用。
误区三:价格低,门诊量就会提升
    苹果手机价格不菲,但是卖的却很好。华为手机从低端走向高端,销量开始直线上升。一个廉价的商品,常常与没价值画上等号。大医院挂号的时候,普通号与专家号收费不一样,所以,在患者看来,一个医生收费的高低,也体现出治疗水平的高低。遇到困难的患者可以不收费,但是对于具有真本领的医生来说,自降收费标准需要一定的技巧。
误区四:环境好,门诊量就会提升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诊所一定要开在环境好的地方吗?不一定。要看人气,人气旺的地方,才会有更多的人聚集。正如晚上去饭店吃饭,虽然看到这家店很干净,但是人很少。而旁边的饭店,环境相对较差,服务员忙得都来不及收拾上一位顾客留下来的残局。面对这样的情景,你会选择哪家饭店吃饭?
   刘老师最后说道,以上四大误区,在基层医疗机构经营中是最常见的。医生必须改变观念民:做好医疗经营,技术是必要的条件,同时,收费、环境、服务也要适度。如果把握这把“适度”的尺子,才能把你的诊所经营的很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