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实践:激发善意,勇于担责

 blackhappy 2020-09-22

今天照例写一写这段时间的管理实践,最真实的管理场景和管理动作,记录了我这段时间的所思、所感、所行,是作为一个创业者最真实的点滴记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所有的平庸都是自我设限

在玄奘西行之路上,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人马俱绝。他一个人用17年时间,把人类的智慧带到人类的发展进程中。他曾誓言:不求得大法,誓不东归一步。于是接受了这条路上所有的挑战,无论是自然的、人为的、内在的、外力的,最终完成了如此伟大的壮举。

做任何一件事最怕的就是,刚开始踌躇满志,慢慢地意志消沉,到最后一筹莫展。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一件事情是容易的,都不简单,一件事情突破不了,浅尝辄止,换了其他事情也好不到哪去。任何想法的落地,都会面临很多困难,如果一遇到困难就想调转船头,终将一事无成!

做难做的事情,彻底打碎自己的畏难心理,更不要有畏难情绪,正是因为难,我们的工作才更有价值!否则,哪有我们的机会!就像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的一句话:在茫茫的黑夜之中,要发出生命的微光,带着队伍走向胜利。

所有的平庸都是自我设限的结果,大胆一点!反正你只活一次。把握任何一次可以挑战和突破的机会,一定不要害怕失败,更重要的是不要顾及面子,一有机会就要干。人都是在事上磨的,大不了从头再来!

创业是一段艰难的旅程,九死一生,如果选择容易的事情,这么多高手在前面,压根就没有我们做成的任何可能。对一个创业者来说,一定要做那种艰难而正确的事情,而不是那种别人都做的事情。

创业又是一个长期修行,坚守的是长期主义价值观。如果看得短,什么事都很难办,但稍微一拉长,很多事就看明白了。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短期是不是跑到第一,跑到前面,没那么重要,关键是能不能滔滔不绝。就像《鞋狗》里的那句话:懦夫从不启程,弱者死于途中,只剩我们前行,永远都不要停。

2、一次裂变后的管理思考

事情不怕慢,就怕重复的错误一犯再犯。一次裂变活动,前前后后准备了那么久,产品上的研发、活动前的精密策划、这么多人拿出这么多时间做这个事情,各种显性与隐形的成本是很高的。“代价”这么高的活动,不能就这么草草的结束了。活动后需要好好复盘,认认真真准备了这么久的一个项目,没有一个“痛彻心扉”的复盘,什么也得不到。人与人之间,最后真正比的不是速度,而是加速度。速度刚开始可以很慢,起点也可以很低,但只要有加速度,一切都来得及。

最怕的就是,活动前叫声嚷嚷,活动中偃旗息鼓,活动后败下阵来。前面雷声很大,到头来雨点很小,一点用没有。

大家真的要重视这个,活动中要坚定不移的坚决执行之前制定好的策略,毫无妥协的执行还不一定能成功,更何况一会东一会西、换来换去的。没有主见的管理者就是这样,说风就是雨,事情执行不好肯定有一大堆借口在那摆着,做好了又不知道好好总结经验,最后什么也得不到。

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有坚定不移的决心、毫不动摇的信心、一往无前的勇气,业务上更是如此。一件事情上突破不了、浅尝辄止,换了其他事情也是一样。任何想法的落地都有很多困难,如果连这种最能把控的事情都做不好,一遇到困难就想调转船头,怎么能指望你做成其他事情。

工作上不要有畏难心理,创业更是如此。不难,不难要你干嘛!

这个周还没有结束,不管是裂变目标还是业绩目标,还没有完成的想方设法也要去实现它,努力到最后一刻,否则目标就是定着玩的,毫无意义。

3、营造简单开放的氛围

对于简单开放,管理者首先要做到将心比心,不矫揉造作,不粉饰太平。阿里有句土话“因为信任所以简单”,每一个看似简单的背后,都需要强大的内心与自我管理能力。

特别是面对冲突时,管理者遇到事情一定不能规避冲突,一个团队的真正的和谐不在于你好我好大家好,而在于遇到事情可以毫无保留的说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秉承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我觉得,团队之间要坦诚,鼓励争吵,最怕不痛不痒,你好我好而其实最后谁都不好。就像一个包,今天挑破了,痛一下也就慢慢痊愈了,否则最后有可能就会发展成为癌症无药可救。

当然,这一切的考验都是你团队底层的文化和信任,需要你去努力营造简单、开放、坦诚的氛围。

4、打造高绩效的环境

吉姆·柯林斯在其著作《从优秀到卓越》中指出,“若你能打造出一个勤勉者得以成功、懒惰者将自动或被迫退出的环境,业绩便会自动改善”。德鲁克说:如果一个管理者不能对下属提出高标准的绩效要求,如果对人际关系的和谐过于关注,甚至超过了对高绩效的追求,这样的人不能胜任管理工作。

由此可见,打造一个高绩效的环境是有多重要。而要想打造一个优秀的团队,培养最优秀的员工,就要让他们和优秀的伙伴一起工作。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工作,会形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氛围,会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奋发向上,于是一种高绩效的环境就产生了。

管理者不能将就不渴求成长的人,不能将就弱者,不能将就不适合的人。强者生存、弱者淘汰,这是自然规律,也同样适用于团队建设。让优秀的伙伴在一起工作,会激发他们对于成长的渴求。他们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学习,就会越来越强。

5、成长机制、会议机制、创业精神

这个周重点归纳起来就三个词,一个是成长方面的成长机制,一个是目标方面的会议机制,一个是团队方面的创业精神。

首先是,最底层是成长机制。个人和组织的成长机制,这是打地基,从每天的一点一滴的积累开始,每周有个小总结,每月有个大总结,一年有小成,三年有大成,十年就是专家;围绕工作目标的学习,围绕个人成长的学习。不仅自己学,还要带动身边的伙伴学,把学到的东西分享给身边的伙伴。反求诸己,个人内部与组织内部有无穷的能量,潜力是无穷的,咱们想办法把他们激发出来,激发的核心是自信与信任。这些东西都不难,不要一提成长学习就畏难,先行动起来。读原文,悟原理,很多东西是读完以后道理是在工作生活中慢慢长出来的。《道德经》一共5500字,读一遍也就40-50分钟,多读几遍后,读一遍也就15分钟,一天能读七遍。《大学》经(205字)+传(1546字)一共才1751个字。

其次是,中间层是会议机制。例行性会议,决策性会议,把每天的早会晚会开好,把每周的管理者会议全员会议开好,把每个月的启动会开好,把决策性会议开好,把一次次的培训会、共创会、裸心会开好。把会开好,一定不复杂,开的非常复杂拖沓的会议,一定是方法不对。大道至简,开会也是一样。 特别是晚会,在晚会上是把复盘和共创落实下去的最好的管理动作。

第三是,最上面是创业精神。创业精神就是直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责任与担当。在看到问题的时候看到希望,在充满希望的时候看到问题。同时,在提出问题时,要带上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心态。

6、少就是多,狠抓主要矛盾

早上读《锁定高端》这本书,顶尖高手做到高效的秘诀只要两个动作:区分和取舍。作为管理者,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一定要做好区分和取舍,将80%的时间和资源投入到最最关键的核心产品、核心员工、核心客户上,整个区分和取舍的过程,就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过程。

这就是少就是多的道理。经营高手,不是追求多,而是抓住最关键的少,一眼看透本质,集中所有资源和时间牢牢的抓住关键要害,最后自然水到渠成。

对于咱们也是一样,咱们的最最核心的用户是谁?核心的主营业务是什么?主营业务下最匹配的组织设计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才是这个模式下的核心伙伴?找到咱们要想击穿管理者领域的牛鼻子,一致性法则持续聚焦,直到做到第一。

7、管理就是激发人的善意

今天与几位伙伴交流完,越来越感觉到,把企业做好的责任真的是非常重的。对公司里的每个人来说,真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那么简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燃点》里面有一个场景,罗永浩在创建锤子几年后,一次接受采访说:本来以为自己做手机没什么负担,做成就成了,不成还可以做别的,后来发现不是这样,当锤子有了几百上千人的时候,突然发现每个人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公司散了还可以再建,但对每个家庭来说,却是没有那么容易,当初这些人很多是放弃了华为、腾讯、阿里等高薪职位,追随自己……

这应该就是企业家的责任。很多东西只要经历了,深度了解了每个人背后的故事,才能真正懂得背后的东西。

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人的善意。今天在开会之前,思考的出发点都是围绕这句话在思考。真的是这样,管理就是激发人内心的善意,而不是相反,对着来。

同时也再次翻了翻先生写的《我相信》,管理者要能在相信这个层面,先行与团队的伙伴,相信大家的每一次口头的承诺,纵然没有任何回报,也要承担应付的责任。

管理者要做的就是激发和释放每个伙伴本身固有的潜能,创造价值,为人赋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