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因临时有事外出了一会儿,再回到茶桌时,发现冷却的茶汤竟然变得浑浊,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红茶质量不佳所致,还能喝吗? 这位茶友算是问到点子上了,首先要给这位茶友吃一颗“定心丸”,这并不是红茶质量不佳所致,反而是好品质的象征呢,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冷后浑”,这种现象多出现于红茶。 红茶内有一种重要的物质——茶多酚,在加工过程中,茶多酚酶促氧化形成了茶黄素和茶红素。 茶黄素: 提升亮度,含量越高,汤色亮度就越好 茶红素:美化汤色,含量越高,汤色愈显红浓 在高温的状态下,它们还是各自呈游离状态的,因此刚冲泡好的红茶,茶汤还是透亮清澈,红艳动人的。 而当茶汤放冷后,温度下降,茶黄素、茶红素与咖啡碱之间的缔合作用不断加强,形成了一种比较难溶解的络合物,也称“乳凝现象”,表现出来呢,就是茶汤由清澈转浑浊。 印象中的红茶一般是汤色红艳透亮,喝起来滋味甘醇鲜爽,前文也有提到茶黄素与茶红素的作用,所以在制作红茶时,会尽可能保证这二者的含量。 所以说,优质红茶中,这两种内含物的含量会更高,也更容易发生冷后浑这一现象。 因此,很多茶友认为容易形成冷后浑的红茶,反而是更加优质,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某些茶类,由于工艺不当也会引起茶汤浑浊,但这种浑浊与冷后浑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通常情况下,当冷后浑的茶汤温度重新上升时,茶汤是可以恢复原样的,我们可以试着再用热水冲开,观察其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