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一幅800年古画,放大55倍后网友直呼有趣

 与春天同行 2020-09-22

故宫一幅800年古画,放大55倍,4个老人喝醉了?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着很多中国传世名画,比如北宋天才少年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南宋著名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踏歌图》等等,这些古画之所以能够成为传世佳作,除了画家本人的艺术造诣、社会地位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作品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美妙的意趣。

而在众多故宫古画之中,又以南宋画家马远的作品最为出名,马远是南宋时期,极富盛名的一位宫廷画师,他出生于书画世家,家族五代人都是宫廷画院画家,马远自幼学画,在继承家学的基础上大胆超越,他的画风独特而又富于诗意,作品题材极其广泛,山水、花鸟、人物等等,可谓无一不精,在南宋时期,马远的影响力极其巨大,甚至有“独步画院”之称。

史书记载马远的作品数量众多,流传于世的作品却所剩无几,但他的作品也非常独特。比如这幅《踏歌图》,这幅画距今已经800多年历史,是马远中年时期所创作的一幅山水人物画,表现的是雨过天晴之后,京城郊外的壮丽景色,同时也展现出丰收之年,几位老农在田垄间踏歌而行的欢乐场景。

这幅画中高山、瀑布、楼阁、人物一应俱全,画面层次分明,远、中、近景依次衔接,虚实结合,整个画面视野高远开阔,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中景云雾缭绕着松林楼阁,在画面下方,近景中几个人物点缀于山水之间,整个画面古朴典雅、意趣盎然,最有趣的就是画面下方的近景了!

近景中描绘了一派田园风光,在一片田垄间,6个人物前后行进,两名儿童在前,4个老人在后,此刻两名儿童正回头观望,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而这4位老人看起来似乎很不一样,整个画面最有趣味的,就是这4个老人的动态了,他们的神情和姿态看起来似乎非常奇怪,甚至有些滑稽可笑,而此时这两名儿童之所以回头观望,正是因为这4个老人滑稽的姿态。

为了便于仔细观察,我们把画面下部逐渐放大,放大到55倍左右之后就会发现,这4个老人简直太有趣了!第一个老人的姿态看起来很奇特,只见他拄杖而立、左腿抬起,左手置于额头之上,就好像孙悟空回头观望一样。

中间的两个老人身形起伏、步态飘忽,样子看起来非常搞笑;再看最后一位老人,他正低头弯腰、缓步前行,他的肩膀上扛着一根拐杖(棍子),上面还挂着一个葫芦。

问题来了,这4个老人之所以表现出这样的动态,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们知道,古画中的人物,一般都比较安静,姿态也比较正常,而画中的4个老人神情姿态看起来都很古怪,甚至有些滑稽可笑,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两名儿童为什么会回头看着他们发笑?这时候我们就要结合这幅画的名字和题词来看了。

这幅画的名字叫《踏歌行》,前文中曾介绍,这幅画表现的是丰收之年,京城郊外几位老农踏歌而行的场景,再看画面题词:“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丰收之年嘛,大家自然非常开心,手舞足蹈也很正常,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的样子明显像是喝醉了一样?

再看最后一位老人肩膀上扛着的葫芦(在古代,葫芦除了装药之外,也是方便人们出行时随身携带酒水的工具),你就会明白,原来丰收之年,这4个老人实在是太开心了,所以才聚在一起美美地喝了一场。据此推断,这4个老人很大程度上是喝醉了,也正是这个原因,走在前面的两名儿童才看着他们发笑,而且也离得比较远。

看了这幅画,我对马远的艺术造诣表示十分佩服,他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把4个老人踏歌醉舞的动态表现得生动至极。中国著名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傅雷曾经在他的著作《观画答客问》中写到:“一见即佳,渐看渐倦:此能品也;一见平平,渐看渐佳:此妙品也。”而马远的多幅作品,包括这幅《踏歌图》,绝对堪称妙品。

来源:艺苑奇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