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暴力沟通:观察、感受、需要、请求,非理解不能领悟,十分深刻

 心动情感说 2020-09-22

读完了《非暴力沟通》,特别有用的一本书,对于生活的指导意义,特别的强。

顾名思义,这本书的理念,倡导我们要,非暴力的进行沟通,不论是在家庭,亦或是在工作、生活中,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非暴力沟通,共有4个步骤,即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道理很简单,但是要做到却很苦难,因为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把一些概念进行混淆,所以理解会出现偏差。所以,要真正实现效果,必须精准的理解步骤中的4个概念,最重要的,即要与极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分开来。

以上,4个步骤的概念,容易混淆的概念,一一对应:

观察——评价

感受——想法

需要——欲望

请求——命令

观察,强调的是一种客观的本来面目,而非带着我们意识的主观评价。比如,她在买书上面花费很大。就是一种评价。观察的话,应该这样说,她每周花在买书上面的钱有10000元。一般说来,形容词、副词、情绪的词,都是评价的属性。

感受,强调的是来自心灵的声音。但是,很容易与想法混淆。

需要,强调的是自己真正在乎的东西,但是与欲望很容易混淆。这也是很多人不了解自己的原因所在。比如,我们真正需要的其实是健康,但是我们的欲望却喜欢美食,越多越好,这其实是矛盾的。我们的需要不是越多越好的美食,而是恰到好处,适可而止的七分饱,而非满足欲望的十分饱。

请求,而不是命令。这点最容易让人混淆,也是非常值得引人深思的一个点。很多家长,动不动就喜欢命令自己的小孩,反而引发强烈的逆反心理,请求式的,或许更好。

精准的理解4个步骤,以及容易混淆的概念,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做到非暴力沟通。这是极为有用的。

比如,孩子很邋遢,用非暴力沟通的4个步骤,家长可以这样给孩子说:看到满屋子都是,你脱掉扔在地上的袜子(观察),这给我的感受很不好(感受),因为我喜欢整洁(需要),你可不可以把这些袜子收捡好(请求)。

更重要的是,这里面也有一个双向沟通的问题。意思是说,你也要注意沟通对象,从他的视角出发,他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这个很重要。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听,家长各种怒吼,还是不听。其实应该反思的是,你是否真的有过用心,倾听孩子的视角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说白了就是,你真的懂孩子的感受与需要吗。

很多时候,你觉得孩子很笨。其实是不是因为,你与孩子的观察到的东西,视角不同而已,就犹如盲人摸象一样,你们摸到的东西不一样,你是不是应该观察一下孩子观察到了什么,感受一下孩子的感受,理解一下孩子内心真正的需要与请求。这个非常重要。

家长很多时候,把孩子的需求与欲望混淆,有时候那是孩子内心很重要的一种需要,家长却认为是一种欲望,说到底,还是没有真正的站在孩子的视角去理解孩子的感受与需要。

所以,非暴力沟通的4个步骤,不是认真就能够做到的,必须用心,才能做到。非理解不能领悟。

用这一套非暴力沟通,其实可以解决很多沟通问题。

这本书作者讲述了一个他自己亲自参与解决的难题。一个学校,老师与校长,沟通极困难。她先找到所有老师了解情况。结果,那些老师告诉她的全是各种想法:他是个大嘴巴,他很啰嗦,他总是讲几个小时没完没了,他总是不把下面的人放在心上。

作者让老师讲观察,事实是,校长很喜欢在每次开会的时候,添加自己的童年与经历,并且形成了口头禅:这让我想到……

后来,作者让校长一起与所有老师坐在一起,作者也发现了校长的问题,但是结果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指出来,大家都在弄自己的手指甲,或者心不在焉的玩手机等等,用沉默表达愤怒。

作者鼓励大家说出观察到的东西,结果有一个老师站起来,还是说的是一种评价,他是个大嘴巴。最后,校长得知以后,居然抱怨: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愿意告诉我原因所在?!

其实很简单,不是不愿意告诉,而是大家没有掌握这套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其实,如果真的,能够用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精准的表达,其实真的就是,对事不对人,别人也不会觉得是你在批评他,或许还觉得你很有思想,很有主见,很有勇气,但是切记,不要弄反了,用评价、想法、欲望、命令,去表达,那样适得其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