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的姑射山神女象征什么?与断发纹身的越人又有什么关系

 心慧文化 2020-09-22
读过《庄子》的人,都会对姑射山的神女影像深刻。《庄子》中的姑射山神女,是何等的端庄美丽,是何等的超凡脱俗,是何等的逍遥自在,又是何等的神通广大。那么,庄子所描写的姑射山神女到底象征了什么呢?又到底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这是研究《庄子》的人,都喜欢谈论的一个话题。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 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


庄子的这一段文字,似乎故意在绕圈子,先写肩吾跟连叔说,他是从接舆那里听到这些话的,又对连叔说,他并不相信接舆说的这些话,认为接舆是在吹牛皮。

“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 ,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这就是接舆对肩吾说的话,也就是有名的姑射山神女的形像,这段文字不用翻译,让人一看就会对神女产生无限的遐想。也有人认为庄子只是说“有神人居也”,并没有肯定说神女,所以这是一位男神仙,但更多的人,也包括我在内,更愿意相信这是一位端庄美丽、超凡脱俗、逍遥自在、神通广大的神女。

连叔曰:“然,瞽 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


这是庄子借连叔的口,肯定了接舆所说的话,并不是大而无当,更不是大有径庭、不近人情,而是确有其神、确有其事。

“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 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世蕲乎乱,百度百科和古诗文网在整篇文章翻译时,把这句话翻译为:以此求得整个天下的治理。但在单独翻译这四个字时,又翻译成:世人喜求纷纷扰扰。蕲,祈求。乱,纷扰,倾轧。很显然,他们的翻译和理解是自相矛盾的。世,世上、天下的意思,《左传·成公十二年》:世之治也,诸侯间于天子之事,则相朝也。

世蕲乎乱,其实是一句倒装句,调正过来就是:蕲世乎乱,也就是祈求天下得到治理的意思。


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就是指神女对宇宙天地万物都一视同仁,并且还能够使天下得到治理。也就是说,神女还能够用她的精神力量,来保佑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也就是“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庄子借用连叔的话说道,姑射山神女的德行,对宇宙天地万物都能够一视同仁,怎么还会计较人世间的得失呢?而且神通广大、水火不侵,这都是因为神女的德行至高至大的缘故,就连神女身上掉下的尘垢,都可以成为人间的尧舜。

《庄子》读到这里,无疑都会对姑射山的神女憧憬不已,如果能碰到这样的神女,那真是太好了。但是,读完这一段令人神往的描写,人们也不禁会想,这个姑射山神女的故事,是连叔听肩吾说的,肩吾又是听接舆说的,那姑射山上到底有没有神女啊?而从庄子写这段话的意思来看,似乎庄子也没有真的见到过神女,但却相信姑射山上是有神女的。

那庄子写这个故事的用意又是什么呢?又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总不会只是编一个神话传说逗人一乐吧?


我们可不能像有些人那样,仅凭主观猜测就认定这是庄子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这是庄子在现实中受到挫折之后的精神寄托,这是庄子追求的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也有人认为这是庄子在骂世人的德行太差了。

要真正理解庄子写姑射山神女的本意,毕竟不能离开这篇逍遥游,必须联系这段文字的上下文,才能明白庄子的意思。

在上一段中,庄子用了尧让天下的故事,来说明什么才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显然,这位端庄美丽的姑射山神女正是一位神人,她居住在姑射山上,不需要房屋居室;她“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不需要任何的饮食;她“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也不需要香车宝马,这才是至人无己。她“其神凝 ,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神女用她的神力保佑着世间万物,人们却还不知道这是神女保佑的,这就是神人无功。至于姑射山上到底有没有神女,人们都不一定弄得清楚,这就是圣人无名。


庄子就是借用肩吾、连叔、接舆的口,通过这个故事,再次向我们讲述了什么是无己、无功、无名。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庄子是为了把无己、无功、无名这三点讲清楚,才故意借用了肩吾、连叔、接舆的话,而不是庄子自己的直接描述。由此,我们也可以领略庄子在写作上的高明。

庄子之所以要借用三个人的口来描写姑射山的神女,一方面是为了说明神女的无己、无功、无名;而更重要的方面,是为了指出我们还不知道真的有至人、神人、圣人的存在,是指出我们还不知道最高境界的道是什么样子。连肩吾都不敢相信姑射山上是不是真的有神女,更何况我们一般的凡夫俗子。

庄子是为了让我们明白并相信的确有道的存在,的确有已经得道的人,才举了尧让天下的例子,又写了姑射山的神女。庄子还怕有人不理解,又用了“宋人资章甫”的比方。

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这个比方的意思很简单,但也有很多人把这个比方理解错了,他们把越人的“断发文身”当成了重点,却不知道这个比方的重点是宋人的无知,宋人是因为不知道越人是不需要衣帽的,才想把衣帽卖到越国去,结果白辛苦一趟。


宋人不知道越人的生活,就好比我们不知道神人的情况。很显然,庄子是拿宋人的无知,来比作我们的无知,是指我们对道家的道,以及道家的修道和得道都一无所知。

庄子还强调,修道和得道并不是一件吃亏的事,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更不是中老年人的心灵鸡汤,而是有莫大的好处、莫大的快乐在里面,就连已经得到了天下的尧,只是见到了四位得道之人的面,就觉得天下对于自己来说,已经根本无所谓了。

庄子写道: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

尧也来到了汾水北岸的姑射山上,去拜见了四位修道得道的人,尧才知道修道得道原来有这么大的好处,而且是终极的好处,而自己得到天下的好处跟他们四人比起来,实在是比都没法比,所以尧才觉得在他们四人面前,自己有没有天下都不足道也。

这就是庄子写姑射山神女的真正用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