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坏的标签

 柠檬心理课堂 2020-09-23


文:张琪   主播:夜歌

1

不知道各位宝妈们有没有注意到,很多时候你一些不经意的话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在他们有效地心里刻下深深的印记,不信?我说一些场景看看你是不是这样:在教孩子写作业,而他却始终不会时,你可能会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都不会”;在孩子顽皮时,你可能说过“你看看隔壁家的小哥哥多乖,哪有你这么顽皮”;在孩子总是做错事时,你会可能会一时气急说“你就一直这样吧,我再也不管你了”。这些你不放在心上的几句气话,却会在孩子心里深深的扎下了根。

孩子会觉得:反正我就是个笨孩子,再怎么努力也没用;反正我就是个坏孩子,再怎么想改变也改不过来。久而久之,孩子慢慢的真的变成了你口中所说的那个“笨孩子”,那个“坏孩子”,你却还在一个劲的埋怨孩子的不争气。

2

柠檬曾经接到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个上初中的小男孩,总是喜欢偷偷拿家里的钱出去玩,父母打骂过很多次了都改不了,后来父母无奈,只能带他来过来做咨询,在与那个小男孩接触后,柠檬了解到了事情的症结所在,曾经那个小孩子第一次拿家里的钱,被父亲发现后狠狠的打骂了一顿,父亲还说:这么小就会干出这种事,以后就只配做一个小偷。后来有一次家里的钱不见了,他的父亲直接去扇了那个孩子两巴掌,让他把钱交出来,小男孩一直说不是自己拿的但是没人相信,这两件事在孩子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男孩后来就觉得:反正在你们心里我已经是个这样的人的,不是我拿的也说是我拿的,那我以后还不如就按照你想的做好了。渐渐的便越拿越多,越拿越频繁。

这其实和心理学上说的“期望效应”有关:你期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后他真的会成为这样的人。你可能会惊讶于你对一个人的期望居然会这么大的影响着这个人的行为,但是很多事实都证明了这个现象。

3

曾经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去考察一个学校,他“挑选”了18个人告诉校长和老师,这些孩子都是经过科学鉴定的智商型人才,过了半年,他再来到这个学校,发现这18个学生的表现的确都超过了一般的学生,再后来这些学生更是在不同岗位上都做出了不凡的成绩,而事实上,那些学生并不是经过科学鉴定选出的人才,只是罗森塔尔随机挑选出来的而已。

其实“期望效应”的原理很简单,你对孩子的期望会给自己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孩子他一定会成为这样的人,这个暗示左右了你的行为,接着你的行为又将这种暗示传递给了你的孩子,慢慢的,孩子便朝着你所想的那个方向发展。

4

“期望效应”传达给我们的一个观念是: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的更快,发展的更好,反之,对他传递消极的期望,会使他自暴自弃,放弃努力。所以,你一定不要去否定你的孩子,不要轻易去给他贴上“坏孩子”“笨孩子”的标签,而是要满怀期望的去激励他,告诉他“我相信你一定会做到的”“我就知道你是最聪明的”,这样的激励会使孩子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发展,慢慢的,你会发现,他变成了你所期望的那个样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