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孩子看到童话中的黑暗面

 柠檬心理课堂 2020-09-23

阴暗面能产生塑造品质、强大心灵的心理效应


      

童话里不只有善良美丽的公主,有会永远爱你的王子和不会改变的美好结局,还有想要用毒苹果毒死白雪公主的皇后,还有诅咒睡美人的巫师和其他丑恶的形象。于是就有许多妈妈开始担心,这些黑暗面能展示给孩子看吗?

存在即是合理。童话中的阴暗面之所以存在也是因为它能产生塑造品质、强大心灵的心理效应。因为这一点,在国外童话的研究被应用在教育、社会、心理疏导等诸多方面,可见如果家长能够正确合理地使用童话,无形中就相当于给孩子请了一位“强大心灵塑造师”。而要做到这点,柠檬带大家了解一个对童话的认识误区,就是过度地关注阴暗、恐怖面的负面影响力。不少妈妈小心翼翼地向孩子讲述那些黑暗的情节,生怕孩子会受到影响。于是在向孩子讲述童话时,无意间就向孩子传递了对恐怖的畏惧、逃避情感。导致孩子在听童话的时候,忽略了故事的重点而一味地害怕,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对现实生活产生迷茫恐惧。

对此柠檬可以告诉各位妈妈,孩子对这些残忍的画面感到害怕是很正常的,但同时也是一次好的锻炼。所以妈妈们不必过度担心孩子会因为受到这些成人化东西的影响而变得有暴力倾向。这其实和全世界的孩子大多都会打格斗游戏,但很少有人会因此走上犯罪道路一样。其次,让孩子早些认识到世界还有不好的一面有利于他们战胜对世界的恐惧感。大人在讲故事的时候就是将孩子内心世界杂乱的恐惧具体化,坏人就是邪恶、贪婪、嫉妒的化身。教会孩子认识这些丑恶,比起只呈现美好的一面是一种更好的保护。另外也不用担心孩子的心灵会因为这些受到玷污,因为我们还有很多渠道教会孩子正确的道理。所以,恰当地展示阴暗面会起到疫苗的效果。

那么,如何将童话的彩色面和阴暗面和谐地展示给孩子,把最好的给孩子呢?在这里,柠檬给您支两招。妈妈们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可以有意地强化童话中的“转变”。

转变是每则童话的本质,《王子变青蛙》中精彩之处就是因为王子变成了青蛙,《丑小鸭》里最美好的就是丑小鸭在历经努力后变成了白天鹅,还有许多许多这样的例子。认识到这个就会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麻烦时得到指导。会让孩子认识到,转变是人生常态,而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是生活出现了变化,而只要我们像童话故事的主人公一样勇敢智慧地面对的话,结果就不会令我们失望。

那么怎么强化呢?妈妈们可以适当地改编故事,尽量具体化地凸显主人公的优秀品质,这样孩子会清楚地知道现实中该怎么做。比如告诉孩子,为什么灰姑娘会得到女巫的帮助而遇到王子呢?是因为她的善良隐忍,没有因为生活的不如意而变得怨天尤人、世俗野蛮而是温柔地成长,成长为优雅端庄的姑娘。最后,妈妈们尽量一次性把一个故事讲完。一个完整的故事会让孩子清楚地认识善恶,更会增强孩子战胜恐惧的信念。因为童话的结尾,通常是美好战胜了丑恶。这其实是在向儿童传递这样的信息:无论一件事物是多么令人恐惧,它最终都会被幸福和美好所取代。如果只讲述了令人恐惧的过程,没有及时交待美好的转变,百害而无一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学会呢?

文:李其

主播:夜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