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什么原因让人具有侵犯性?

 柠檬心理课堂 2020-09-23

侵犯行为往往十分复杂,人们是否做出侵犯行为也取决于各种各样的因素,从个人层面到情境因素,多层次的综合作用才造成了侵犯行为的发生。

No.1

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会发现,有些人的侵犯行为要比其他人多得多,那么,是否存在某些个性特质使得一部分人会表现出比他人更多的侵犯性呢?

心理学中曾提出A、B型人格特质,A型人格的主要特点是:性情急躁,缺乏耐性。

他们的成就欲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做事认真负责、时间紧迫感很强、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动作敏捷、生活常处于紧张状态,但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属于不安定型人格。

A型人格的人相较于B型人格的人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行事冲动、遇事容易生气且攻击性较强。

在日常生活当中,大部分人都能够从容地对待一些碰撞和摩擦,但是A型人格者对待这些碰撞和摩擦往往会有过激的反应,即使是极其微小的烦恼也会表现出对抗和暴怒的情绪反应。

回想一下当你遇事之时的反应,或许,你就是A型人格。

No.2

不同的归因方式也会对侵犯行为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想象一下,当你漫步在公园的小路上,突然一个冒失的家伙撞倒了你,并且对你破口大骂,你会有怎样的反应?你会觉得他的行为是故意的。

如果他在撞倒你之后,把你扶了起来并且对你道歉,此时你会觉得他是不小心撞到了你,或许就不会变得十分愤怒,也不会想要寻机报复。

我们对他人行为目的的归因直接影响我们对他人行为的反应。当我们的归因出现偏差的时候,通常会把他人的动机做出恶意的归因,即总是会认为他人的行为是有意而为之,继而就会做出报复性的侵犯行为。

当我们回看一些校园欺凌事件时,我们会发现,起因往往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或是在食堂中不经意翻了一个白眼或者路上不小心撞到了对方,可在一些人看来,你就是故意针对他,这样的归因偏差继而引发之后的欺凌报复行为。

No.3

去个性化对于侵犯行为的发生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当我们处在一个群体当中时,我们的个人意识会下降,自我评价和控制能力也会大幅下降,此时的我们的心态和行为倾向于跟随整个群体。

我们看校园欺凌事件,往往是一群人欺负一个人,这群人中的每个人都跟被欺负的小孩有仇恨吗?他们难道都不害怕被惩罚吗?不

是的,他们只是跟着这个团体,一个人带头,所有人一起,一些人也害怕受到惩罚,可是当他想到处在这个群体当中时,这种恐惧感和内疚感会大大降低,认为即使受到处罚也是大家一起,而不是我一个人。

No.4

家庭暴力、校园欺凌……这些侵犯行为,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我们需要去了解它们发生的原因,从而才能针对它们做出更好的防治措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