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悲伤来临时,想哭你就哭吧!

 柠檬心理课堂 2020-09-23

柠檬心理FM
用专业温暖你的世界

一个朋友霖最近遇到了她人生中最大的事:怀孕了。却又因为在和老公争吵的过程中推搡流产。

短短三个月,人生的大起大落让她情绪极为低落。

她来找我,第一句话就是:让我静一静好么,我真的很累。

确实,我知道在我之前肯定有很多人安慰过她:

别哭,你肯定可以坚持的!

别哭,我理解你,这么大的事咱们一定能挺过去的!

别哭,难过是没有用的,我们只有......

说实话,每一次听到这种安慰人的语言时,我的内心都是一种很复杂又难以言说的冲动:能不能不要再让她坚持了!什么叫难过没有用!让她痛痛快快的哭一次,这才是真的对她好好吗?!

情绪没有好坏,有的只是你怎么去看待这种大家所谓的“不好的”情绪,愤怒、悲伤、恐惧,焦虑、等等,这些大家都认为是不能长存的,是必须要克服的。

但似乎又缺了那么一小块过程,那就是学会接纳这些情绪,然后再为我所用。

举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来说:

灾后心理变化通常会经历这两种特别重要的阶段:

  • 冲击期

在这个阶段当事人会因为突发的重大打击表现为震惊,恐慌,甚至是木僵的状态,那么我们的危机干预人员就需要在后方解决好他们的饮食、安全、医疗等其他问题,来提升他们的安全感,让他们顺利进入一个情绪平缓的阶段。

  • 防御期

很多经历过这些重大突发事件的人会慢慢从惊恐中走出,但如果采取不当,则会走到一个“否认、回避”等消极的情绪和行为。

那如果换到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平常态来说,如果这时候身边的很多人一直都是阻止你发泄情绪,劝说你“不要难过,哭是没有用的”,甚至说硬性的鼓励你一定要坚强起来,那么当事人就会慢慢封闭自己,回避人际关系,路就会走偏。

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就会一直持续在第二“防御期”内无法自拔。

而事实上,我们身边的人应该体现出理解,尊重当事人现有的情绪,不管是嚎啕大哭,还是默默掉眼泪,你的陪伴要远比打鸡血有用的多。

也许有人会说,灾难后的情绪是非常极端的,用在平淡的生活中会过了些吧,那我们就来看看下面两个例子,你应该会非常熟悉:

一个四岁的小男孩跌倒了,膝盖明显的看出来有血丝,母亲在旁边喝令禁止他哭“有什么好哭的,不就擦破了块皮吗?你是个男子汉,不要哭!要勇敢!”

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和同桌闹矛盾,现在是一句话不说,成绩下滑,老师为此叫家长。女孩哭了,母亲却极其严厉“好意思哭!在学校什么正事不干竟做这些鞋撇子事!”

如果你是那个小男孩,当时的你最想对妈妈说什么?

妈妈,我真的很疼,而且都流血了,我很害怕。

不过,我哭一哭就不会害怕了,我有妈妈的关心,我会勇敢的!

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当时的你最想对妈妈说什么?

妈妈,我哭是因为我和我的同桌闹矛盾了,我们关系一向都是最好的,我怕以后真的两个人关系破裂了。

我哭是因为我没经历过被叫家长的事,我是个好女孩,希望你不要因为这些事情就认定我是个坏女孩。

是的,这些回复是我们从众多成年后的青年男女口中得到的调查结果,遗憾的是我们回不到过去,不会再有同样的场景同样的人物存在让我们可以鼓起勇气当场反驳那些指责和质疑。

但,我们又是幸运的,当下的我们如果再遇到类似的情景,我们是知道该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的,也知道该如何应对身边那些控制不住情绪的朋友们:

想哭你就哭,我坐在这陪你就好了。

也许这就是对他就是最大的支撑。

哭过之后,我们就能越来越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