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对养了54个孩子的夫妻

 视觉志 2020-09-23

图片来源:@吧赫西点及网络

作者|loop

都说吃甜食会让人开心

很多人在空闲时,都会去甜品店逛一圈

然而,这世界上爱吃面包甜品的人很多

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在食品圈其实一直都流传着这么一句话:

每一个面包都是有生命的,做好它就是对生命的尊重

其实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直到我看到了一家特殊的面包店

那对养了54个孩子的夫妻

01

德国大叔的面包店

当巴赫遇到长沙

会有什么奇妙的化学反应?

在长沙湘春路的一条巷子里

有家德国夫妇开的面包店

叫做吧赫西点

这里面积不大,也没有极尽精巧的店面设计

却成为了很多长沙人最喜欢光顾的网红面包店

他们其中,有人不惜骑半个多小时的车子赶来

只为了吃上一口有温度的面包。

那对养了54个孩子的夫妻

为什么说是有温度的面包?

因为做面包的师傅,基本都是聋哑人。

一切还要从18年前说起

2002年,店主吴正荣作为德国环球救助协会的项目负责人

来到了湖南长沙,帮助聋哑儿童

其实他之前在德国有正式工作

吃穿不愁,生活小资

但他心里一直有个愿望,那就是来亚洲帮更多的人

就这样,他和妻子辞了在德国的工作

一起来到了遥远的中国。

那对养了54个孩子的夫妻

那时,湖南省正好需要人帮助聋哑儿童

他和妻子就决定先试一年

可没想到的是,他们这一待,就再也没走了

这里的小孩子虽然身体并不健康

但都非常天真可爱,夫妻二人很喜欢和他们接触

他们耐心地带着孩子们复建

甚至在有些家庭出不起昂贵的复建费用时

他们还会用自己的钱自主资助,或是帮忙联系投资人

就这样,孩子们一天天长大

但吴正荣却发现,这样做还不够

因为聋哑人群面临的挑战不仅仅存在于身体,更存在于生活

于是,在2011年

吧赫西点诞生了。

那对养了54个孩子的夫妻

吴正荣开这家面包店不是为了做生意

他真正的目的,是教聋哑人一份可以谋生的手艺

让他们能体面地工作和生活

然而创业是艰难的,不会因为善良就得到回报

最开始,店里的生意非常惨淡

成本支出也很大,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而因为他的外国人身份,吴正荣还遭到过不少恶意坑骗

虽然难,但他还是咬牙坚持

他当时就想,不管遇到什么都要把店做下去

那对养了54个孩子的夫妻

现在店里一共有8个正式员工,两位学徒

其中有6位是聋哑人

而这些员工,就是吴正荣坚持下去的意义

聋哑人找工作是非常难的

身体本身的残缺,再加上社会歧视

他们很容易陷入经济上的被动

夫妻二人没别的念头

他们就希望把做面包的技术教给他们

如果可以的话,顺便给他们提供工作

让他们能独立有尊严地生活

今年疫情的时候,店里亏损巨大

但他们没有裁员,店主说

如果裁员了,员工该去哪里工作?

那对养了54个孩子的夫妻

这么多年来,夫妻二人从未想过离开

唯一一次动了回德国的念头,还是因为妈妈生病

可是他们真的放不下

如果真的就这么走了,孩子们怎么办?

店里的员工能不能找到别的工作?

而妈妈的离世,也成了他们最大的遗憾

18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

在这段日子中,他们陆陆续续帮了500多个孩子

其中有54位是自主资助

所以他们总说,自己有54个孩子

而这家面包店,也成了汇聚大爱的地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样的面包,是有生命的

这样的店铺,是会发光的。

那对养了54个孩子的夫妻

02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面包店?

这家面包店之所以能成为网红店

其实也是因为背后的意义

为什么要帮聋哑人找工作?

因为这个社会对残疾人,实在是不够友好。

据统计,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口

残疾等级为重度的残疾人就有152万

占到了贫困残疾人总数的54%

而有相当比例的残疾人

都面临着失业或无业的情况

一方面,是因为很多残疾人

没法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

导致不愿意出门面对社会

另一方面,有些残疾人就算条件不差

在就业市场上也会被各种针对

那对养了54个孩子的夫妻

而且,残疾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

接受义务教育的人,要比正常人少很多

所以大部分人只能从事按摩一类的服务工作

对残疾人来说,这世上有几点最难:

读书难,找工作难,养家难。

不读书就找不到工作

就算读了书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

找不到工作就没法赚钱养家

其实国家也很清楚残疾人的难处

所以早都出台了一系列规定

要求一些企业按照一定比例雇佣有能力工作的残疾人

而且还给了他们免税额度

然而事实却是

很多企业宁愿上交罚款

也不愿意接受残疾员工

那对养了54个孩子的夫妻

以前看过一个残疾人的纪录片

一个姑娘因为小时候手部冻伤

没有及时医治,落下了残疾

但右手的不便,并没有影响她的生活

她的左手非常灵活,智力也没有任何问题

不光能够生活自理,甚至还考上了北京科技大学

毕业后,她找工作非常不顺

就算她的手并不影响平日办公

但领导发现这个情况后

无一还是选择了辞退

在很多用人单位眼里,残疾就是残疾

不管你程度多轻,也不论你学历多高

那对养了54个孩子的夫妻

所以你说,为什么要开这样一家面包店?

因为他们残疾人,他们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

去面对这个社会的恶意

做面包也许赚得不多

却也能为他们换来一份尊严。

03

这个社会,正在汇集善意

其实除了吧赫西点

国内还有很多类似的店铺

在为残疾人的就业做着努力

在广州,有一家无声的cake

店主邱老板是做烘焙学校的

学生里面有很多听障人士

他尽心尽力地教他们手艺

却发现听障人士很难找到工作

后来,他的学生越来越多

为了这些孩子,他开了这家无声的cake

那对养了54个孩子的夫妻

起初,所以人都不同意他开这家面包店

营业额不会理想,开了就是亏本

但邱老板没法放弃,因为一旦放弃

所有的员工都会面临下岗

在这家面包店里

员工都用纸笔和顾客交流

他们还会教客人们学习手语

这里没有歧视没有压力

员工们可以互相交朋友

年会的时候还能愉快地表演才艺

……

他们越来越开心,也越来越自信

这份工作帮他们找到了人而为人的骄傲和尊严。

那对养了54个孩子的夫妻

其实残疾不仅仅代表身体缺陷,精神疾病也算是残疾的一种

在北京,还有一家“疯狂面包”

这里的面包,全都是几位有精神障碍的师傅做出来的。

精神病人的世界很复杂,他们中的很多人

会慢慢减少社会活动,变得懒散冷漠

有些人甚至连刷牙洗脸都要受人监督

得了这个病,最重要的就是别闲着

不然他们会渐渐失去自信,失去动手能力

……

一切改变,都是从做面包开始的

那些精神情况已经得到控制的患者

在做面包的途中收获了很多快乐和自信

他们学得很认真,不求做到最好,但求每天进步——

“不能给顾客不好的东西。”

那对养了54个孩子的夫妻

虽然有些人并不愿吃精神病人做出的面包

但起码这份职业,让患者们重新找回了自我价值

对他们来说,这已经足够好了。

这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不公平的事

对残疾人群的不公,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

身体不健康,并不代表着他们没有需求

他们想要的不仅仅是工作

更是这份工作赐予他的尊严

他们不只是想赚钱养家

更想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也许在无数个夜晚里,他们也曾辗转反侧

但幸好这个世界还有一群人不计较得失

愿意用自己的力量带他们融入社会

找回自信,重获新生

这些善意虽然微小

但汇聚在一起,也形成了巨大的光

我想,这便是对残疾人群最大的鼓励和温柔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