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历老挝 Episode Two——僧人袈裟的那一抹橙黄

 半金汤 2020-09-24

挝湄公河边的琅勃拉邦,

是千年历史的城镇。

在琅勃拉邦,

有着青藏高原宗教力量相似的心灵触动;

有着自然风光如黄龙瀑布般的风韵;

也有着阳朔西街地球村的喧嚣性格。

集宗教、自然、人文的优雅小城,

在湄公河边妩媚了近千年,

不与琅勃拉邦暧昧过,

又怎能领略她的万种风情?

      ■

      “布施”,老挝语叫“塔芭”本是佛教用语,普通人看就是将金钱、实物分享给他人,而在佛教中是指人的一种行为。千百年来,从未间断的僧人布施活动,是小城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参观、景仰和体验。僧人不但接受信众们的布施,更是把布施所得捐给城里迫切需要食物的贫困人群,佛教徒坚信:施与受均有果报。

在这个以小乘佛教为主的国家,人们的宗教生活和日常生活早就合二为一。

一家家老挝人早早的起床

昏黄的灯光下开始烹煮布施用的糯米饭

老挝人一天的生活就在这氤氲的糯米香气中开始了

   当天边微亮,晨雾中的琅勃拉邦显就开始迎来了一波波的僧人们不同的寺院组成不同的队伍,很快到了面前。

   整个布施过程只有静静的脚步声。他们全部赤足,静悄悄的,没有人说话,来到布施者面前,打开食钵,布施者会抓一把米饭放入,然后再走到下一位布施者跟前。每个匆匆而过的僧人队伍,都是以长者为先,走在前面。年纪小的排在后面跟随。

   传统的布施应该是以糯米饭为主,要一大早做好,先布施给僧人,然后给孩子吃,最后再自己食用。现在由于游客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布施的种类也增加了饼干、牛奶、糖果、水果等。而年纪大的僧人一般只接受糯米团,他们会把得到的饼干糖果再回赠给等在一旁的孩子,只有年纪小的僧人才会把这些带回寺院里。这些也是他们一天的饮食。

   布施在老挝已经不仅仅是传统和传承,也是信奉佛教的最基本觉悟,所以布施的食品都是精心烹制的,把最好的奉献出来。

   每天参加布施的人里面既有当地布施者,也有要参与布施的外地游客。不仅会有佛教徒,可能也会有欧美的“异教徒”但此时大家的心情应该是一至的,理解并真心参与布施是一种敬佛行为。

     对于布施者也是有要求的,如不能穿鞋,不能高过僧人站立,女士不能站立或触碰僧人,不能用左手递送食品。对于游客也有要求,不能穿着暴露、不能大声喧哗、不能阻挡僧人道路、不能同僧人有身体接触、不能用闪光灯拍照。另外最重要的一点你必须尊重佛教才能参与布施。

   当僧侣的食钵差不多装满后,他们会从小的街道返回,这里还会等着一些当地人守在自己家门口布施。

   小小一簇的糯米团几百年来将信众、僧侣、佛祖联系在一起,此时你会觉得非常的庄重和神圣。这是天地间、人与神、信众与僧侣最直接的一次接受,一次对话,一次完美融合。

一年365天风雨无阻,僧人与信众都不会停止施与和被施与。

   琅勃拉邦是老挝佛教中心,仅市区内就有30多座寺庙,居民笃信佛教,是名副其实的佛都。每天清晨和尚沿街化缘是一大景观。等待布施的信徒沿街排列,等各个寺庙的和尚十来个排着队到来时,信徒便把糯米饭、粽子食物依次献给和尚们。化缘的和尚排成长长的队列,橙色的袈裟,在太阳的照射下,映照出琅勃拉邦人对宗教的虔诚。

       琅勃拉邦是老挝小乘佛教的发祥地,而布施在南亚已经拥有上千年的历史。观看体验这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清晨布施是世界各地游客来此地旅游不能错过的项目。

   这一场菩萨纯净之地上演的仁慈大戏,在过去,现在,乃至将来仍然持续演绎。晨间六点始于寺庙终于寺庙,僧人袈裟的那一抹橙黄,成了琅勃拉邦的绝美风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