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新七来源之意外之事》 |《全员经营》学习系列⑬

 乔诺咨询 2020-09-24

导语


创新七来源之意外之事

各位好,今天的主题是开始进行《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这本书的分享。

在谈这本书之前,我想强调两个点。

第一个点,就是我们在当今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聊这本书,那是太有现实意义了!因为当今时代就是创新的时代、创客时代,特别是李克强总理提出来的“双创”理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这样一个剧变的时代,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聊这本书,那当然现实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第二个点,想说的是这本书不是一个理论著作,而是实践和训练。管理没有理论,管理不是理论,德鲁克一直强调这个观点,管理只是一种实践。其实管理就是创新,在创新的这个范围里边,德鲁克依然反复强调这个观点,我们不是谈理论,而是谈企业在具体的经营过程当中如何通过反复的实践,不间断的,不中断的训练,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本领。这本书聊的就是这个,从哪些方面如何进行,这是我要强调的一个点。

在这本书里边,德鲁克举了很多很多美国企业的例子,包括美国政府,美国历史上发生的各种案例。其实我们如果在课堂上,会举中国本土企业这些年来的很多具体案例来说明他的一些观点。

本着突出这两个点,一是围绕着创新,二是创新的本质就是要经过训练和实践来获得。我们今天的分享先把整本书过一下,这本书一共是三大章节,或者叫三篇。

我现在手里拿的版本是2000年海南出版社9月份的第一版,我不知道您手里拿的版本是哪一版?这个版分成三篇,第一部分讲的是创新的具体来源,机会从哪儿抓,牙从哪咬,口从哪张,这个点从哪儿发现。第二篇讲的是如何对内部创新的部门、人员、经费等等进行管理,这能具体的细化到甚至连一个会议该怎么开都会有涉及。第三部分是如何把我们找到的这个创新机遇点导入市场。导入市场的几个策略方法就是第三个部分。

我们就从第一部分开始聊起吧。在这里,首先解释一下这本书的名字,为什么叫《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新好理解,什么叫“企业家精神”呢?告诉各位,其实企业家精神就是创新精神,企业家就是创新家,会创新的人就叫企业家,不会创新的人,即便他拥有一家大企业,经营一家大企业,也不能叫做企业家,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为什么当时非要把企业家作为书名里面的一部分,就叫“创新”不行吗?因为当时在德鲁克所处的那个时代,当时整个社会都认为创新活动是存在于企业当中,组织内部,来进行创新,通过企业的经营活动当中不断的开拓、创新,能够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能够使经济活动进行得更加顺畅。所以当时就说创新是企业家、企业经营者的本职工作,是企业经营者分分钟在做的事情,这样理解。

其实后来随着德鲁克研究的深入,随着他自身在不断的提升,进入更宽范围的研究,在他的晚年时候,自封为“社会生态学家”。换句话说,以我们现在的观点,其实在2000年,全世界都已经认同了,创新绝不仅仅是是企业内部的行为,绝不仅仅是企业独有的行为,而应该是整个人类社会、国家政府都必须进行的事情,应该从政府层面倡导组织、整个国家、各个层面、各个领域来开展创新活动。这早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共同认可。

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就把这本书理解为,这本书就是在教我们、引导我们,在企业里面,在政府服务公共部门如何进行创新,不仅仅是企业,包括政府和军队。治大国若烹小鲜,一通百通。

另外再强调一个点,就是这本书里边讲的“创新”是实践、训练,不是个人行为,是组织层面的实践和训练。现在这本书里边谈到的创新,绝不仅仅是个人的灵光乍现,所谓天赋、禀赋、是少数极个别人的天才事情。错,这本书是立足于整个组织、系统、制度、流程、经营活动的行为层面上该如何进行创新。

我曾经在90年代的国内讲一门课,叫“创造力开发”,现在回想起来,我在2000年开始意识到那个课程和现在我们所谈的创新相比来讲,简直就是天地之别。所谓“创造力开发”更多是指个人思维模式上的创新,什么收敛、发散等等,指的是个人思维形式上的一些训练、开拓眼界、脑筋灵活,或者急转弯,做类似这样的一些训练,善于发散、联想、逻辑推理等等这些方面。但是它们和组织相比,过去的那些东西感觉确实是低了一个层次。

所以现在立足于整个组织层面,系统的层面,该如何进行创新,这就是这本书的一个价值点所在,而且也是前所未有的突破性的。其实在德鲁克这本书之前,真的没有如此系统全面的、可操作、可落地的指导性创新书籍出现,还没有过,所以这本书确实有它开拓性的意义。

咱们今天就讲讲第一篇,创新的实践,其中关键的是从第二章到第九章,讲了七个来源,就是创新的机遇来源。这七个来源里边,大家看目录就可以知道了,我就不再照着念了。


就想说一下七个来源之间的关系,有以下几点,请各位可以注意一下。

第一,这七个来源,从来源一到来源七,越往后,创新的难度越高,成功的概率越低。也就是说排名第一的是最容易成功的,风险最小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七个来源里边分成前四后三,前面四个是企业内部的人士更容易发现、意识到,后面三个是全社会的人谁都可以意识到、发现的,换句话说,就是前四个是企业内部更加应该给予高度关注的来源,后三个是全社会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关注到,机会是人人平等的。

第三点想说的是,这七个来源之间的另外一个关系,就类似于一栋楼面朝四个方向的窗户,每一个窗户看到的中心风景是不一样的,但是每个窗户看到的边缘风景和另外一个窗户看到的边缘风景会有重叠之处。所谓叫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滴水都可以反映出七色光来的意思。

好了,知道了这七个来源的三个特点,这里大家自然就会得出结论了。我们作为企业的经营者、运营者、中高管,对我们来讲,如果您精力有限,您最应该关注这七个来源的哪几个呢?您关注的当然是一二三四了。

但我不是说后三个不重要,特别是第七个无比重要,基于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来源,特别是一些技术型公司、高科技企业、以技术起家的企业。但是德鲁克说了,基于新知识、新技术的创新是风险最高的,成功率最低的,摆在第七个。换句话说,但非有辙,走前六条道儿,不能走第七条道儿,请问这是为什么呢?所以您如果是技术型的企业,当然还应该关注第七个,是为什么呢?而且我们又不能弃技术于不顾,所谓创新创业的时代,你当然要关注新技术、新知识、新材料、新工艺。您如果要走第七条道儿,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应该怎么样才能提升成功率,降低失败率呢?您当然也应该关注第七个了。

我们现在还是从一开始到四简单说一下。注意,再强调一点,来源一到来源七这七条是七个大的来源,其中又各分成若干个小的来源,也就是说还要再细分,这是德鲁克几十年的研究心血,不是我这两句话就全部能说到的,您确实还是有时间一定要打开书翻一翻。比如说来源一里面分三个小的方面,来源二分成四个方面,这里边都是有细分的,所以建议您还是要回去看一看书,我在这里只是提纲挈领的帮你梳理一下,调理而已了。

先看看第一个吧。第一个是七大来源之首,排在第一个,风险最低,成功率最高。意外之事是什么意思呢?这里边又分成三条小道: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败、意外的外在事件。

这三个意外之间,哪一个又最容易成功,风险最低呢?毫无疑问当然是第一个。那现在就问您一句了,您关注过意外成功吗?您组织的意外成功,您个人的意外成功,您关注过吗?发现过吗?当发现的时候是如何对待的?您抓住了吗?所谓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预备的,您抓住了吗?怎么才能抓住?特别是我们组织里边遇到了意外成功,是让它从我们眼前溜过、滑过了,还是我们真正抓住了,变成我们的主营业务,为我们带来丰厚回报了呢?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您是怎么忽略了呢?如果您没做到又是因为什么?做到了又是因为什么呢?

在这里边,德鲁克提出的具体建议是什么呢?这个具体建议就是您一定要回去训练所有的员工,训练您组织里所有的人,大家有意识,有目的的去寻找意外的成功。也就是意外的成功一定是发生了,但是发生了不等于我们发现了,我们发现了吗?您意识到了吗?怎么才能发现呢?就让大家开会讨论我们最近有没有意外的成功呢?在哪个领域,哪个板块里边有意外的成功了?大家聊、写、说,您有这方面的做法吗?您如果没有这些做法,我只能说您一定是制度和流程里面有盲点,有误区,那制度流程百分之百在很大意义上没有多大价值了,就把人当机器或者工具了。您可以不叫这个名字,您可以叫别的名,但是它本质的含义叫“意外的成功”。您意识到是什么意思了吗?意外的成功就不是意内的成功,意识到了吗?

有的人说,我意料之内的成功找都找不到,玩儿命都弄不到,我还有意外的成功吗?谁说这句话,我只能送给您一句话——您一定有重大盲区,在您的企业经营当中不可能从来没有发生过意外的成功,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您一定发生过,关键您不知道如何去发现。

意外的失败不可能逃出您的法眼,但是当您面对意外失败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呢?请各位回忆一下您怎么做的,如果您对待的方式不对了,您即便发现、看到了意外的失败,也算是白搭呀。

意外的外在事件,在我们当今时代,这种事情是越来越少还是越来越多?毫无疑问,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天天都是发生着意料不到的事情,意外的事件,比如说谁能想到北京11月就下这么大的大雪,是北京有史以来历史上气温最低的11月了,比它气温低的11月在历史上曾经只有一个,太意外了。

这意外的外在事件对谁是件好事?滑雪场,提前开张经营了,现在所有的滑雪场老板都乐疯了。所以当意外的外在事件来临的时候,您做好准备了吗?变成您的发财机会了吗?内容确实太多,第一个来源我就简单的点到这儿。其实要都详细展开,这一本书估计又得聊个十回八回的,进度就太慢了。

这是第一个意外之事,建议您,我真的想建议您,您再忙,再没有时间,您一定打开书把第一章意外之事看一看行吗?看一下这一节。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年我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就是在这个章节上留下了眼泪。一本管理学的著作能让人看哭,您说这是为什么?我看这本书到这段的时候,肠子都悔青了,前半辈子都干嘛呢?一天到晚都忙什么呢?稀里糊涂的就这么过,为什么早不看这本书呢?真的非常后悔,所以我真的建议您把这个看一下。后面的不协调、程序需要、产业市场结构貌似好像很理论味,但是告诉您根本就没有理论,通通都是实践、实践、实践。

今天着重分享了来源一,诚恳的建议您,回去不仅要看看书,而且您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在您的组织里边怎么训练全体员工,都能够及时、准确、到位地发现您身边出现的意外成功。这就是今天给您留的思考题,恳请各位回家思考一下行吗?相信您一定能够找到答案。真找不到答案,您就翻书,一定能找到答案。

好了,今天就到这儿了,谢谢各位,感谢各位在线上热情的等待。谢谢大家,晚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