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教就会,一学就能记住的孩子有多赞!每天10分钟训练超强记忆

 优家教育 2020-09-24

图片版权归优家教育所有,未经授权不得擅自使用 

前阵子,柬埔寨一名卖纪念品的男孩火了。

视频中,这名年龄不大的小男孩,为了卖出纪念品向女游客大秀语言天赋,一口气说了9国语言,还外加会说广东话。


男孩见游客似乎没有购买的意愿,还放“大招”,唱起歌曲《我们不一样》,最后终于打动女游客成功售出商品。

网友看后纷纷惊呼:

“情商智商不是一般的高。”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知识也能在不经意间改变人生!”


“正能量。孩子这么聪明,读书一定能帮助他改变命运!”


知识能改变命运,但学习绝对离不开记忆力。

不得不说,一教就会,一学就能记住的孩子有多赞。
 

 


 
还记得那个诗词才女,高考状元武亦姝吗?她以613分(上海高考满分660分)的成绩入读清华大学。

当初,在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上,这个16岁的女孩,以2000首诗词的储备量横扫全场,三战三捷,一举夺魁。

北大博士陈赞叹她:“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武亦姝说:“四五岁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背唐诗宋词元曲。开始是背着玩,慢慢的,就有了语感......


武亦姝犹如开挂的人生,与她高超的记忆力密切相关。

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有超强的记忆,都想从小训练孩子的记忆力。而实际上,孩子在5岁前的记忆力是无穷的,是学习的关键期。

关键期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为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

在关键期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孩子学起来容易,学得快,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错过关键期再去学,就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事倍功半。那么,孩子学习的关键期是怎样的呢?

●孩子出生后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和喂干的食物的关键期。

●2~3岁是计数能力(口头数数、按物点数、按数点物、说出总数)发展的关键期。

●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关键期。5岁左右是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关键期。

●2岁半~3岁半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

●3岁左右是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

●3~5岁是发展音乐能力的关键期。

●3~8岁是学习外国语言的关键期。

●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5岁左右是数概念发展的关键期。

 
印度“狼孩”卡玛拉七岁之前只会狼嚎和爬行,被救回以后,虽然经过长达6年的专业人员的护理,也才学会走路,到17岁时才学会十几个单词,智商仅仅相当于一个幼儿园孩子的水平。它表明,如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时机,将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记忆力也一样,需要把握住关键期,不断地训练它,去坚持,帮助孩子练就超强大脑,孩子的记忆力就会越来越强,过目不忘,也是可以实现的。

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人类记忆能力的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在3-7岁的整个幼儿期,而4-5岁为孩子记忆流畅性和记忆备用性以及永久性记忆发展的关键期。

未来杰出的人才,都是现今的“神童”,而每个神童都有着超强的记忆力,没有一个好的记忆力是很难在任何领域有所成就的。

记忆力这东西,后期训练很重要。孩子如果能被训练出超强记忆力,在以后的学习中家长能省很多心。

 


 
很多人都发现,孩子很少会对4岁以前的事情,有很清晰的记忆。所以,家长就认为,孩子小时候再怎么启蒙、培养,达到的效果可能都不会太好。

但是,你要知道,我们做的是培养孩子记忆的能力,而并不是强制孩子记住所有已经发生过的事和学过的知识。

孩子在幼儿时的记忆能力水平是较低的,尤其意义识记有待发展,缺乏记忆方法和技巧,然而,幼儿期却是人类记忆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4-5岁左右更是人的记忆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也就是说虽然孩子的记忆能力差,但,这一时期人类大脑的发育,决定了人的记忆能得到发展还是阻碍,人的记忆能力在这一时期最容易得到开发

有位叫做“周婷婷”的女孩,她天生全聋全哑。富有爱心的父亲周弘不忍女儿一生生活在冰冷寂寞的无声世界之中,他一边为女儿四处求医治病,一边对女儿进行教育,她不但很快能听,而且能讲。

周婷婷父母正在训练她的记忆力

此后,父母还专门训练她的记忆力,周婷婷6岁便已认识2000个汉字;8岁能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数字,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她被誉为中国的“海伦·凯勒”,最后被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录取,获得了心理咨询专业硕士学位。

据科学家研究显示,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是有记忆的天赋的,就像孩子学说话一样,要不断地练习,和科学的方法,才能保持一种很灵活自如的状态。


 


 
有位妈妈说,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 不管什么都学, 比如,很多大人会随地吐痰,他跟着学;幼儿园有一些小朋友做鬼脸,他也跟着学;家人吃饭吧唧嘴,他更加跟着学,但是,我教他识字、读唐诗,他就学不会了,真的好头疼。

有个成语叫“投其所好”,想要大脑记东西,也得投其所好。

大脑喜新又念旧。

1

念旧

大脑对熟悉、了解的东西它感觉非常亲切,就很容易记住。

重复记忆法,看似是比较“笨”的方法,却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论语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

每天早起和睡前的时间段,是孩子大脑记忆力最强的时候。利用这个时间段,给孩子重复播放古诗、儿歌或者故事,不知不觉他就记住了。

2

喜新

大脑很喜欢新鲜有趣、形象的东西,它也很容易记住。

孩子对于自己喜欢的或者鲜明、生动、有趣的事物非常感兴趣,重复多次后,往往能够不费力的记住相关事物。

像“幼儿园”、“汽车”、“飞机”、“火车”等都是具体形象的概念,孩子对这些具体形象往往记忆深刻。

你会发现,教孩子认识数字时,从110可能教了一百遍,孩子还不会。但,如果你告诉孩子“1”像筷子,“ 2像”鸭子,“3”像小耳朵,“4”像小红旗……孩子可能一下就记住了。

这种方法就是联想记忆法,避免了枯燥,还有助于孩子记忆,大多数孩子都会感兴趣。

它通过相似的外形,教孩子由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从而达到记忆的目的。

每天,孩子都会有新的经历,比如学到新的知识,接触到新的游戏,或者认识新的事物。这时,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把刚学到的,加工一下,让孩子一起联想,比如,听了一个新的故事,可以鼓励孩子想象一下主人公是什么样子的,穿着什么衣服,干了什么事情……

时间久了,孩子记忆力会越来越好,说不定哪天,他都能和你复述老师讲的故事了。


 



小小刚开始学拼音的时候,“aoe”总也记不住,常常把“b”读成“p”,把“ie”读成“ei”。有两次,在课堂上他读错了,小朋友们都笑话他:“小小你拼错啦,你拼错啦!”“你拼的根本就不对!”小小因此备受打击,变得不爱举手了,拼音也越学越差。

老师发现了这个情况,并告诉了妈妈。

妈妈没有责怪孩子“你怎么就是记不住呢”!

而是问小小:“你总把bp这对好朋友认不清,你是不是很沮丧?

小小点点头。

妈妈说:“你已经学的很不错了,你已经认识aoe等其他字母了,看你才学了多长时间啊。

小小的心情好多了。

经过妈妈的教导,第二天,他已经可以分得清“ie”和“ei”了。

老师夸他进步了,小小就更加开心了。

以后,小小的语文成绩一直不错,他对于语文的热情,对于学习知识的热情从来没有丧失过,对于自己的记忆能力也从来没有失去过信心。

在记忆知识的过程中,最怕的就是,孩子自己给自己造成记忆上的障碍,现在许多孩子就经常会对自己的记忆能力缺乏自信,还没开始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

美国心理学家胡德华说:

凡是记忆强的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记忆充满信心


我们鼓励孩子学习记忆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先树立起信心,坚信自己一定能记住,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

其实,学习新知识、记住新鲜事物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每个生命都天生爱学习。

孩子厌恶的不是学习,而是“一定要学好”,还有“记不住”带来的严重后果,带来的无尽痛苦、烦恼和伤害。

如果跟记忆知识相伴的都是善、都是美,都是好,那么,孩子怎么能记不住呢?
 
托尼.布赞曾说:

你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

孩子的大脑,的确是一个沉睡的巨人,需要智慧的父母去唤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