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例PICC透明敷料处发生接触性皮炎的案例分享

 紫燕玥玥 2020-09-25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提供了无痛性静脉输液治疗通道,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输液技术,具有安全、操作简便、保留时间长等优点,可以有效避免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以及化学性静脉炎等,特别适合需要反复长期输液或化学治疗的患者。但是部分患者置管术后由于自身过敏体质对材料过敏、放化疗后机体内环境不稳定等原因,而发生置管侧肢体透明敷料覆盖下局部皮肤反应(接触性皮炎)。若处理不当,轻则导致置管部位感染,重则导致导管感染,甚至可能威胁患者生命。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案例:

患者女性,29岁,淋巴肿瘤,因病情需要于外院在右上肢置入PICC导管一根,2020年6月8日患者居家期间来我院进行导管维护,主诉敷料黏贴部分皮肤痒,将敷料揭开后患者皮肤如下:

透明敷料黏贴处皮肤发红,散在皮疹伴渗出,穿刺点少量黄色脓性渗液。


处理:


局部皮肤给予生理盐水清洁待干,碘伏棉球擦拭后给予浸润碘伏的纱布覆盖穿刺点及皮疹处30 min,待干后涂抹皮肤保护膜,予水胶体敷料保护。嘱患者居家期间注意观察皮疹进展情况,随时来院复诊。


居家期间因私人原因,托延至2020年6月18日(10天)来门诊进行导管维护。
患者主诉敷料覆盖部位瘙痒加重伴轻微疼痛,疼痛评分2分。将敷料揭开后患者皮肤如下:敷料覆盖处皮疹伴密集水泡,穿刺处肿胀,测量臂围,较之前没有变化。


处理:


生理盐水擦拭清洁局部皮肤,碘伏消毒后,用1 ml注射器抽出水疱,碘伏纱布覆盖皮疹处30 min,生理盐水100 ml+地塞米松5 mg浸润纱布后覆盖皮疹处30 min,充分待干,涂抹地塞米松软膏,避开穿刺点。最后给予藻酸盐覆盖穿刺点及水疱破损处,使用消毒纱布覆盖,透明敷料外固定,嘱患者居家期间注意观察皮疹进展情况,随时来院复诊,2~3 d换药。


2020年6月20日患者主诉皮疹较前减轻,但透明敷料黏贴处皮肤瘙痒症状未减轻,可见穿刺点少量渗液。如下图:


处理:


生理盐水擦拭清洁局部皮肤,碘伏消毒,生理盐水100 ml+地塞米松5 mg浸润纱布覆盖皮疹处30 min,充分待干后,涂抹地塞米松软膏,避开穿刺点。使用消毒纱布覆盖缠绕,弹力绷带外固定。

2020年6月20日患者皮疹明显好转,穿刺点干燥,主诉瘙痒减轻。如下图:




我们来看一看由这个案例引发出来的问题:患者PICC导管处的皮肤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呢?是接触性皮炎还是湿疹?为什么患者导管处皮肤会出现这样的皮肤变化?面对敷料引起的这一系列问题,我们选择敷料时应该注意什么?当患者的皮肤已经出现问题,我们又该如何护理?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下面的分析。

一、如何判断患者发生了接触性皮炎或湿疹?


接触性皮炎
PICC置管后局部皮肤过敏多指对导管和固定贴膜的接触性皮炎,皮损首先仅局限于接触部位,机体高度敏感时,可泛发至全身。主要表现为红斑、浸润、丘疹、甚至出现水疱或大疱。患者主观感受为局部皮肤痒、抓挠后不能缓解,反而使红斑面积扩大,影响日常生活。一般情况下,经对症处理和护理干预后,皮肤过敏可以缓解,仅局部会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不影响肢体功能活动。

过敏性皮炎
主要表现为在贴膜或胶布固定部位的皮肤发生瘙痒、皮疹,分为三度:


湿疹
患者主诉瘙痒难忍,穿刺处皮肤表现为粟状红色丘疹或水疱,呈点状或小片状糜烂,并发感染时,可出现脓疱,严重时有脓液渗出。

综上分析:该患者皮肤变化出现在透明敷贴黏贴处PICC导管周围,且发红有水疱并伴有渗液,患者主诉瘙痒难忍,因此为接触性皮炎。

二、PICC过敏性皮炎的原因?

PICC 置管后发生局部过敏性皮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分为外部因素与内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是患者自身所具有的特殊过敏体质,例如患者对消毒液过敏、患者皮肤容易出汗使得皮肤与导管之间出现瘙痒、部分患者为易过敏体质对透明敷贴过敏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清洗擦拭时引起的物理刺激、透气性较差的透明敷贴刺激、碘伏与酒精等消毒剂刺激、手术降低患者免疫力等。

针对此患者发生接触性皮炎的原因分析如下

1

询问该患者无消毒液过敏史。


2

患者1年前有PICC置管史,留置导管3个月后因透明敷贴过敏,予拔除导管。

综上分析:患者此次出现接触性皮炎原因为3M透明敷贴过敏。

三、遇见对透明敷料过敏的患者,我们该选择何种敷料进行固定?

临床常用的敷料有:3M透明敷贴、泡沫类敷料、藻酸盐类敷料、水胶体敷料、无菌纱布敷料,那么针对此患者我们应该应用哪一种敷料呢?

综上分析:患者对3M透明敷贴有接触性过敏史,使用水胶体敷料时,渗出液过多,易导致敷料下水疱发生,故不宜使用,该患者曾使用藻酸盐敷料,效果不佳,加之费用较其他敷料偏高,家属拒绝使用。因此针对患者用无菌纱布替代透明敷贴联合弹力绷带,使患者PICC贴膜造成皮肤过敏的现象得到改善。但由于纱布敷料的特殊性,需要48 h更换,因此增加了患者的换药次数。

四、发生过敏性皮炎如何处理?

1
向心性拆除原有敷贴后,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生理盐水替代乙醇清洁局部皮肤,待干后,再用碘伏棉球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而外消毒皮肤三遍,顺序为: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各一遍,充分待干。

2

用生理盐水清洁局部皮肤,用浸润地塞米松的纱布覆盖皮肤过敏处,待30 min后用生理盐水再次清洁局部皮肤充分待干,避开导管穿刺点0.5 cm用无菌棉签将地塞米松软膏均匀涂抹于创面处。

3

将8 cm×7 cm无菌纱布通过无菌剪刀顺着纱布长边中点处位置往对侧方向作一4 cm的垂直开展,并在开口位置嵌入PICC导管,在纱布上摆放导管外露的位置,在摆放时需要对角度进行固定,避免牵拉,打折,正压接头部分采用高举平台法,通过纸质胶布在纱布上固定,外面再缠绕一层消毒纱布,通过弹力绷带固定最外层,避免导管滑脱,2 d更换一次敷料。


     针对个人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可有效预防皮炎的发生,如果穿刺点有渗出液,使用无菌纱布比透明敷料更为恰当。使用透明敷料或者水胶体敷料建议每周维护一次,使用纱布敷料48 h维护一次。没有最好的敷料,只有合适的敷料,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1] 陶雍, 薛嵋, 毛静玉, 等. 氯己定醇和聚维酮碘对PICC留置期间过敏性皮炎及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J]. 上海护理, 2019, 19(2): 37-40.
[2] 曹美华, 徐艳霞. 地塞米松在PICC接触性皮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 2015, 25(10): 11.
[3] 余喜梅, 任燕, 摆江萍, 等. 地塞米松软膏加纱布敷料在肿瘤病人PICC导管相关严重过敏性皮炎中的应用效果[J]. 全科护理, 2014(27): 2497–2499.
[4] 李晶, 薛斌. 新型医用敷料的分类及特点[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12): 2225-2232.

作者:程秀云

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华美院区重症医学科 

文章和图片转载自“ 中卫护研院 ”公众号 转载已获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