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48

 温情海洋 2020-09-25

第三卷修内篇

A   第四十八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B    现代汉语

       读书每天坚持才有积累,悟道每天思考才会进步;体悟到大道内涵和本质,去除外在的形式干扰,就会遵循自然大道。因为遵循自然大道进行实践,是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社会解决好民生问题,民众安居乐业,社会才因此安定;即使因民生问题引起骚动,解决好民生问题,不要激化矛盾,就不会引起社会动乱。

C 各家注释

1河上公注:学谓政教礼乐之学也。日益者,情欲文饰日以益多。道谓自然之道。日损者,情欲文饰日以销损。损之,损情欲也。又损之者,所以渐去之也。

2王弼注:务欲进其所能,益其所习。务欲反虚无也有为则有所失,故无为乃无所不为也。

3杜光庭注:理世之教,以勤学而成功。修身之阶,以损知而契道。勤学则日益而进业,契道则日损而无为。倚伏本殊,语默互致,此明日益之为劣。局世居常,日损之为优。超凡证道,固以符合於不出不窥之冥寂。戒弥远弥少之烦劳,示无为可以握图,有事不足理国。

4王安石注:为学者,穷理也;为道者,尽性也。性在物谓之理,则天下之理无不得,故曰日益。天下之理宜存之无,故曰日损。穷理尽性,必至于复命,故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者,覆命也。然命不亟复也,必至于消之复之,然后至于命,故曰:损之又损,以至於無為。

5吕吉甫注:为学者,未闻道者也,未闻道而求之,则不得不搏,故曰益。为道者,已闻道者也,已闻道者而为之,则期至於无为而已,故曰损。而损之者未免乎有为也,并其损之者而损焉,而后至於无为。无为者,无有而已。无不为者,乃所以无无也。

6苏辙注:不知道而务学,闻见日多,而无以一之,未免为学者也。孔子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苟一日知道,顾视万物,无一非妄,去妄以求复性,而性实无几。

7时雍注:为学者将以穷理,故日益。为道者将以尽性,故日损。损之又损,则尽性以至於命者也。理有所穷,性有所尽,犹未免於为,故言为学为道。惟命有所至,则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以至於无为矣。无为者,寂然不动之时也,然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则亦有为矣,故无为而无不为。

8邵若愚注:为学者日务滋益是也,为道者日损万缘是也。夫为学务益者有二病:一者读诵抄写,持事多闻,名着事。二者寻於书义,穷究文理,名着理。此皆心有所着,故当损之。夫为道务损者,亦有二病:一者断除妄想,心外求静,名执无。二者并去尘缘,专守一心,名执有。此皆心有所执,宜又损之。损去为学为道之心,离着离执,以至无为之道。

9王夫之注:损于有者,益于无。去其所取,全其未有取。未有取,则未有失。故宾百为,而天下来宾。犹且詹詹然以前识之得为墨守,则日见益而所失者积矣。故月取明于日,明日生而真月日死。安能舍此无尽藏,以取恩于天下之耳目哉?

10林虞斋注:为学则日日求自益,为道则日日求自损。故前言绝学无忧,盖言道不在于见闻也。

D本注

1本篇修内之四,阐明体悟大道的过程,以及对社会大道的本质认知。日知日进,日修日为,终成无为,这是正确认知道家文化的根本之路,后世下智之人,歪解老子,扭曲道家文化的实质,因好名利,趋炎附势而已。

2 读书,日习日进,不习不进,日进为学之本,于我之思想文化则日多;体悟大道,须通过重重表象,直达大道之所在,一日之悟,一日之损,日损则必见于道,如环剥于笋,逐层去之,乃见心,见心则见无为也。

3体悟大道,见于无为,则表象千百而一目独见,无为为一,一则通百,一通百通,行用于上,实践则无不为。

4天下无为,各安其命,道之本;天下有事,必以民生问题为起,民生有事,当解决民生,国家之责任,管理司职之根本,不解决民生,名利之心纷起,祸乱由此生,所以解决好民生是社会稳定基础,不可以因此乱天下,取天下。乱之,取之,生灵涂炭,千百人性命,顷刻覆灭;爱于民,仁德于民,不动兵,言兵则为乐杀人者,老子叮嘱“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后世之人,有几人记得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