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法摆脱的乡愁情怀,难以抗拒的食俗诱惑,尽在八月十五中秋节

 鉴识历史文化 2020-09-25

“最美不过中秋月,最亲不过故乡人”,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如约而至,在秋高气爽、凉风习习的仲秋时节,唯有中秋夜的景色最为动人。

苏轼曾仰天望月问出:“明月几时有?”的千古绝句;白居易也曾吟出:“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中秋是一种月圆人团圆的情怀,而这种情怀的表达方式,往往都寄托于诗人的笔下。以《春江花月夜》闻名于世的张若虚,在这首诗中描绘的中秋月明,则别有一番滋味,“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而明代诗人皇甫汸,在诗作《舟中对月书情》中写道:“不识别家久,但看明月辉”,可见中秋夜的明月,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也是人们寄托美好愿望的载体。

明清时期,中秋与“团圆”浑然天成,这种寄月托思的节庆情感,一直延续至现代社会之中。

无法摆脱的乡愁情怀,难以抗拒的食俗诱惑,尽在八月十五中秋节

八月桂花香,中秋好味道

中秋月圆如镜、月色皎洁,当风清月朗、桂花飘香之际, 最动人心弦的莫过于和家人,一边吃着月饼,一边品尝着桂花酿的甘醇,此时此刻不关世俗、只关风月。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饮食是一种,可以融入各种节日的文化风俗。如果说美食是一种深邃的额文化,那么与中秋节息息相关的节庆美食,便是令人无法是释怀的节庆食俗。

可以说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食物,就是外形酷似月亮的“月饼”。但中秋美食,绝不仅限于此,用琳琅满目来形容也绝不为过。

无法摆脱的乡愁情怀,难以抗拒的食俗诱惑,尽在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作为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节日,从开始出现之时,便与食物结下了不解之缘。中秋节的前身“祭月节”,是一种比较隆重的祭祀活动。

这虽然体现的是古人对月亮的崇拜,但是在祭祀之前会准备大量食物,目的就是为了表达虔诚的敬畏之心。

中秋特色食俗不仅增添了节日色彩,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味蕾。品尝月饼、饮桂花酒、制作糍粑,吃藕盒子、田螺和各类水果,不仅让中秋节日气温更为浓烈,同时也可以满足人们的口舌之欲。这种一举多得的节日习俗,让中秋节变得格外引人注目。

无法摆脱的乡愁情怀,难以抗拒的食俗诱惑,尽在八月十五中秋节

实际上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在过中秋节的时候虽然习俗有所差异,但是皆以祭月、赏月、饮酒、吃美食为主。

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饮食习惯不、文化同,所以中秋美食也会出现南北差异。

比如,北方人再过中秋节的时候,除了会吃月饼和桂花酒之外,还会吃芋头和饺子等美食;而南方人则喜欢吃藕盒子、田螺等。

虽然在食俗方面会有一定差别,但是对中秋节却都充满了美好的想象。

无法摆脱的乡愁情怀,难以抗拒的食俗诱惑,尽在八月十五中秋节

第一、中秋必备美食月饼

月饼,是一种家喻户晓的食物,“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俗语便道出了中秋吃月饼的食俗。

相传月饼最初起源于唐代,是军队用来祝捷的食品。据说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并于八月十五凯旋归来。

吐番人曾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一边吃月饼,一边指着空中的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

当然这种说法只是民间典故而已,实际上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才第一次出现了“月饼”一词。

到了明代《西湖游览志会》中才有:“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的记载。

无法摆脱的乡愁情怀,难以抗拒的食俗诱惑,尽在八月十五中秋节

由于月饼的形状与月亮相似,再加上月饼中的馅料十分丰富,人们在吃月饼的时候,会有一种不言而喻的香甜感。

八月十五的晚上一家人抬头望月,并吃着香甜可口的月饼,简直就是有一种乐不可支的快感。

按照老北京的民俗来看,在中秋节的时候不仅要吃月饼,而且还要吃“果子”,前门外和德胜门外的果子铺最正宗。

《老北京风俗》中有这样的介绍,老北京还曾将中秋节称为“果子节”。这种习俗虽然具有地域性,但是却足以表达出北方人过节时的欢快场景。

无法摆脱的乡愁情怀,难以抗拒的食俗诱惑,尽在八月十五中秋节

笔者认为,虽然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月饼虽然并没有那么好吃,但是却不能否认中秋节吃月饼,是追忆往昔的最佳媒介。

轻咬一口月饼,儿时的记忆便翻涌上来,但是成年之后,由于为了生计,又不得不背井离乡去谋生。

此时此刻,在中秋节的晚上,看着天上又圆又大的月亮,吃一块形似月亮的月饼,内心中便会觉得已经和家人团圆了。

现如今由于美食文化蓬勃发展,所以各式各样的月饼纷纷上市,可以说酸、甜、辣、咸味道的月饼,完全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无法摆脱的乡愁情怀,难以抗拒的食俗诱惑,尽在八月十五中秋节

第二、中秋节美味之桂花糕

中秋之际正是桂花飘香之时,无论南北都有吃桂花糕的习俗,距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这种以糯米粉、糖、蜜桂花,为原料制作而成的美味食物,早已经变成了人们记忆中最不舍的味道。

从外观上看去色泽黄白分明,咬一口滋润松软、细腻化渣,口味香甜可口具有浓郁的桂花清香。桂花糕作为一种美味食物,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

尤其是对小孩子而言,看着天上像玉盘一样的月亮,吃着甜到心里的桂花糕,简直就是童年最难忘的记忆。

若论起哪里的桂花糕最正宗,非南京桂花糕、峡阳桂花糕莫属。从种类上来看,主要分水晶、芝麻两种。

笔者认为他们在品尝桂花糕的时候,并不是只感受到了桂花糕的香甜,同时也可以回想起家乡的味道。

无法摆脱的乡愁情怀,难以抗拒的食俗诱惑,尽在八月十五中秋节

第三、中秋习俗之饮桂花酒

中秋节到来之际,人们不仅有赏月的雅兴,同时也有赏花、饮酒的习俗。正所谓吃着月饼、赏桂花,这既是一种节日食俗,同时也是古人的一种中秋情怀。

笔者认为大家可以闭上眼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一下这样的情景,想必就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了。

中秋之夜仰望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饮一杯桂花酒,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不仅可以感受到节日的美好享受,同时也能深切的体会到亲情的可贵。

到了现代社会,人们在赏月时,多以红酒代替桂花酒,总是感觉少了那么一丝韵味。

无法摆脱的乡愁情怀,难以抗拒的食俗诱惑,尽在八月十五中秋节

曹植在《仙人篇》中,就曾描绘过饮桂花酒的场景:“玉樽盈桂酒,河伯献神鱼。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如。”

玉樽中盛装着桂花酒,一边饮酒一边畅想仙人韩终与王乔,邀请我来到天上的情景,这是何等的惬意和畅快。

而宋代豪放派词人苏轼,也在《新酿桂酒》一词中写道:“捣香筛辣入瓶盆,盎盎春溪带雨浑。收拾小山藏社瓮,招呼明月到芳樽。酒材已遣门生致,菜把仍叨地主恩。烂煮葵羹斟桂醑,风流可惜在蛮村。”。

不仅道出了桂花酒的酿造过程,同时也体现出了饮酒的乐趣。

无法摆脱的乡愁情怀,难以抗拒的食俗诱惑,尽在八月十五中秋节

第四、吃藕盒子、田螺

在南方地区,有中秋食藕的习俗,不仅寄予了阖家团圆之意,同时也体现出了另类的中秋食俗。

江浙人还发明了一种“藕饼”,即将藕切片后用两片藕中间夹肉、文蛤,这种做法其实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医认为藕煮熟以后性由凉变温,有养胃滋阴、益血功效。

田螺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有清热止渴、明目等食疗功效,所以南方人将田螺当做席上佳肴。

据《顺德县志》记载:“八月望日,尚芋食螺”,实际上就写出了南方人,在中秋节时有吃芋头、田螺的习俗。

实际上中秋吃田螺,还有另外一番含义,中秋前后正是田螺“空怀”之时,腹内无小螺肉质特别肥美,是食田螺的最佳时节。

可见这种中秋食田螺的食俗,主要是与饮食文化息息相关。虽然田螺并不是名贵的海产品,但是却可以体现出南方的中秋食俗。

无法摆脱的乡愁情怀,难以抗拒的食俗诱惑,尽在八月十五中秋节

结 语

笔者认为,不管节日的味道是浓还是淡,亦或是在时代发展浪潮中逐渐被稀释。但是每当吃起月饼的时候,便能想到中秋佳节,就足以鉴证中秋节的文化魅力。

中秋节作为华夏民族的节日坐标,早已经变成了位居春节之后的第二大传統节日。除却它的民俗、文化意义,单凭食俗文化就足以令人念念不忘。

每当人们吃月饼、桂花糕、田螺,以及饮桂花酒时并不是,只是单纯地吃美食。而是将这些食物当做一种情怀,而这种情怀就是中秋节的味道。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就要来到了,作为仲秋时节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不仅可以激起人们追古怀今的情思,同时也为阖家团圆提供了一个契机。

漂泊在外的人,都有一颗归家的心,但由于平时工作比较忙,再加上成家立业之后琐事特别多,所以很多人早已对故乡越来越淡漠了。而中秋节便是回家的由头,也是思念家乡的寄托。

【参考文献】

《中秋的味道》

《无月饼不中秋》

《中秋习俗各不同》

《你不知道的中秋食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