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节奏的生活、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让胃病的发病率连年飙升,大部分人的胃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养胃成为了现代人的重要课题。 而说起养胃,人们脑海里首先想到的就是“吃点什么”,像白粥、红薯、苏打饼干、红茶等都是呼声很高的养胃食物。但豆苗子却要告诉你,这些你深信不疑的“养胃食物”可能都是骗人的,吃不对反而还会伤胃! 白粥的主要成分是糊化的淀粉,属于半流质饮食,非常容易消化,在肠胃不适或是连续大鱼大肉后喝一点白粥确实能减轻肠胃负担,让胃暖暖的很舒服。喝粥养胃的观点也就这样深入了人心,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首先,肠胃有“用进废退”的特点,健康人如果长期喝粥,肠胃功能得不到充分利用就会逐渐退化,引起萎缩性胃炎,不仅不养胃,还可能伤胃; 再者,粥不需要过多咀嚼就被咽下,没有经过唾液淀粉酶的初步消化,到达胃后会刺激胃酸过多分泌,对于反流性食管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来说,反而会加重病情,对肠胃健康更加不利; 而且,粥的营养成分比较单一,长期喝粥还易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并不利于胃病患者及其他病人的康复。 红薯养胃也是一个常见的误区。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胃具有“喜暖恶寒”的特点,而红薯性温,可以暖胃,所以不少人就误会它能养胃。 但实际上,暖胃≠养胃,对于胃火旺盛、胃热的人群来说,吃红薯反而会加重不适症状,损害胃健康。 而且,红薯除了暖胃,还会产酸,它含有的一种氧化酶在肠胃道内会分泌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原本胃酸过多的人吃了更容易出现呃逆、反酸等症状,对肠胃起不到保护作用。 另外,红薯中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对于脾胃本身就比较好的人来说可以促进肠胃健康,而对于原本脾胃就不佳、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则更易引起腹胀等不适。 相信不少人都听过,喝热牛奶可以缓解胃胀和反酸,但其实这只是表象。 热牛奶可以稀释胃液,暂时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缓解症状。可它促进胃酸分泌的作用比中和胃酸的作用更强,进入人体后可使胃酸分泌量增加30%,这就意味着在出现反酸不适症状时喝牛奶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经常这样做反而可能损伤胃黏膜,加重胃病。 所以提醒大家,在胃病发作时并不宜喝奶,正在进行抗酸治疗的人,也最好少喝牛奶。 苏打饼干中添加有碱性的碳酸氢钠,一些胃病患者觉得经常吃它能帮忙中和胃酸,达到养胃目的。但苏打饼干只对胃酸过多的空腹胃痛有效,对其它原因引起的的胃痛、腹胀、嗳气等胃部不适,并无作用。 而且对于健康人来说,胃部的pH值一般在0.9~1.5之间,属于强酸环境,经常吃苏打饼干还可能使胃部环境的酸性降低,不利于其杀灭杂菌,反而增加胃部患病风险。 茶叶中的茶多酚具有收敛性,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发酵过程中茶多酚因发生氧化反应,含量要明显少于绿茶,所以民间一直流传有“绿茶伤胃,红茶养胃”的说法。 但即便少了茶多酚,红茶中依旧含有咖啡因,这种物质也会促进胃酸分泌,本身胃不好的人,还是少喝为妙。 小贴士:一杯茶中茶叶的用量一般不宜超过2克。空腹时不建议饮用茶、咖啡等含有咖啡因的饮料。 数据显示,我国有肠胃病患者1.2亿,是当之无愧的“胃病大国”。而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养”,既然上面说的这些养胃食物不靠谱,那我们究竟该吃些什么来养胃呢? 养胃黄金粉其实就是小米锅巴,这是北京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陶琳推荐的养胃秘方。 小米入肾、脾、胃经,有健脾和胃、补益虚损、和中的功效,非常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将其做成锅巴后它会从偏凉性变为温燥性质,有更好的厚肠胃、助消化作用,老少皆宜,在家就能自己做。 【食材】小米100克,淀粉10克,面粉70克,鸡蛋1个 【做法】将小米、淀粉、面粉倒在一起,加1个鸡蛋、1勺食用油,搅拌均匀后揉成面团。将面团擀成薄饼状,然后切成合适大小的小方块,在平底锅上煎制或放入烤箱烤制皆可。 这个养胃茶其实就是大麦茶。 大麦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的多种维生素,有降脂、解油腻的功效,可增强胃动力,促进消化。而且它不含咖啡因、茶多酚、丹宁等刺激性物质,不仅不会影响胃酸分泌,还能助眠安神。将它炒制后泡成茶,滋养脾胃的效果更好。 91岁的名医姚希贤姚老有一个用了60多年的“治病绝学方”,这个方子具有益气健脾、降逆止呕等功效,既可以改善脾胃不适,又能帮助杀灭幽门螺杆菌,辅助治疗胃部疾病,一方多效,十分神奇。 【药材】清半夏,黄连,党参,茯苓,公丁香,枳壳,连翘,乌梅 ![]() 【注意】药材的具体用量及用法,需由专业医师根据个人体质调配,切勿自行抓药、用药。 最后豆苗子要提醒大家,要想好好养胃,除了补充养胃食物之外,日常养成三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更重要!三餐规律才能让胃酸分泌、胃的运动起搏细胞也形成规律活动,从而使胃的功能更协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