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教授” VS 胡适:对85年前的这场文化论战,你怎么看?

 传统文化管窥 2020-09-26

中西文化之争,是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的主线之一。

围绕着这条主线,自近代以来,我国学术界、思想界乃至全社会,曾爆发过多次大论战。

其中,有主张复古的保守派,主张全盘西化的激进派,主张中西合璧的折衷派,等等。

我们今天要说的这场论战,爆发于1935年,距今已整整85年;

其余声一直延续至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是解放前中国思想文化界关于中西文化的最后一次、也是最集中的一次大讨论。

01

“十教授宣言”

1935年1月,王新命、何炳松、陶希圣、萨孟武等十位知名教授联合署名,在《文化建设》杂志上发表了《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一文,后被称为“十教授宣言”

这则宣言很短,仅2840字,却迅速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文化出路到底是中国本位还是全盘西化”的大论战。

十教授是中国本位派。

他们在《宣言》中认为,由于西方文明的冲击和新思潮的传播,中国几千年来所积淀形成的价值信仰和文化生态,已经呈现整体性、根本性的坍塌与崩溃。

他们的话说得很重——

“中国在文化领域消失了,中国政治形态、社会组织和思想内容与形式,已经失去它的特征。

由这些没有特征的政治、社会和思想所发育的人民,也渐渐不能算是中国人。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从文化的领域去展望,现代世界里面固然已经没有了中国,中国的领土里面也几乎已经没有了中国人。

为了使中国在文化领域恢复过去的荣光,重新占据重要的位置,亟需进行“中国本位文化的建设”。

对此,十教授提出:

1.中国问题具有特殊性和时代性,因此文化建设应注意中国此时此地的需要;

2. 既反对复古,也反对非古,主张对中国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 反对盲从的全盘西化,主张以中国需要为标准来吸收借鉴西方文化;

4. 中国人应有急迫感和创造力,以便迎头赶上西方文化,并为世界文化做出贡献:

等等。

总之,“中国是既要有自我的认识,也要有世界的眼光;既要有不闭关自守的度量,也要有不盲目模仿的决心。”

“不守旧,不盲从。根据中国本位,采取批评态度,应用科学方法,来检讨过去,把握现在,创造未来。”

02

西化派的诘难

十教授宣言发表后,迅速点燃了“战火”,遭到了以胡适、陈序经等为代表的西化派的批驳。

胡适撰文指出,“十教授口口声声舍不得那个‘中国本位’,他们笔下尽管宣言‘不守旧’,其实还是他们的保守心理在那里作怪。”

他认为,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不过是晚清“中体西用”论的“最新式的化装出现”,是张之洞《劝学篇》的翻版——

“根据中国本位,不正是中学为体吗? 采取批评态度,吸收其所当吸收,不正是西学为用吗?”

而所谓“不守旧,不盲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时髦论调,都不过是本位派们遮掩其保守心理的烟幕弹。

胡适指出,今日之大患,并不在十教授所痛心的“中国政治形态、社会组织和思想内容与形式,已经失去它的特征”,而是在这些方面,“处处都保持中国旧有种种罪孽的特征,太多了,太深了。” 

在他看来,“文化各方面的激烈变动,终有一个大限度, 就是不可能根本扫灭那固有文化的保守性”,所谓本位,就是“固有环境与历史之下所造成的生活习惯”,“简单说来,就是那无数无数的人民。”

不论制度是如何的变,物质生活是如何的变,思想学术是如何的变,“日本人还只是日本人,中国人还只是中国人。”

胡适认为,就当时而言,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全盘西化或充分世界化,借西方文化的清新空气,以打掉我们“老文化的惰性和暮气”,而不是维持那个“中国本位”。

陈序经也认为,对于已经落后的中国文化来说,最要紧的是要认识文化的时代性和普遍性,而任何坚持中国特殊的理由,都只能成为复古和倒退的借口。

所以,他主张在当时的情势下, 为了中国的进步和发展,与其主张折衷调和,不如主张全盘西化。

在他看来:“中国文化根本不如西洋文化优美,而更不合于现代环境与趋势,故不得不彻底全盘西化。”

03

“不独化,不同化”

针对西化派的批评,十教授又撰文力辩。紧接着,众多学者名流也加入战团,将这场论战推向了高潮。

随着讨论的深入,双方在更加明晰自己主张的同时,也在不断吸收对方观点的合理之处, 调整和修正自己的看法。

西化派逐渐认识到,“现代化不等于西化”,开始倾向于用“现代化”的提法,来取代容易引发争议的“全盘西化”。并赞同在“西化”过程中,还要尽量保持民族文化“特质”,保存和弘扬中国“固有的优美文化”。

中国本位派也强调,他们只是反对“全盘西化”,而并不反对“西化”;西方文明的领先是有目共睹的,中国急需“采纳西洋的优美文化”,来发展壮大自己。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如何对待中西文化的问题上,学者刘絜敖提出了“不独化,不同化”的原则。

所谓“不独化”,是指“我们应该了解世界生活和世界文化的相关性,不可闭关自守地企求复古”;

所谓“不同化”,是指“我们应该尊重我们独立自尊的文化与民族,不可在与欧美文化接触之时,便为欧美文化所同化。”

他指出:

“不顾世界实情,一味主张复古的人,不消说我们是誓死反对的。

就是完全忘了自己,而主张全盘西化的人,我们亦不能不表示惊奇!

我们并不是欧美文化体下的附庸!

我们自有我们自己独立发展文化的使命!

我们本来是有定型文化的民族,并非其他无文化民族之可以全盘接受外化者可比!

我们吸收欧美文化,只为补我们固有文化之不足,所以我们虽可大量吸收欧美文化,但吸收过来,我们即须使其立刻中国化!

我们不愿生吞!我们不愿活剥!我们不愿在我们的腹内,有一个可以顽梗致命的怪东西!

我们更不愿我们吃了这个怪东西后,我们就根本化体为白皮色的欧美人!

我们始终是中国人,我们是有我们独立自尊的人格的!”

对于85年前的这场文化大论战,你怎么看?你支持谁,反对谁?这场论战对于我们今天,有何借鉴意义?

欢迎留言发表高见!

    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