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海战役的“解放兵”老随

 简心素文 2020-09-27

淮海战役的“解放兵”老随 

今天是周末,单位里没有了往日的喧嚣,显得很寂静。窗外,太阳懒洋洋地挂在半空,空气能见度不好,或许是昨晚村民在山上放火烧荒的缘故。办公桌前,手指闲得无聊,就一任思绪把它指向“老随”,码起了文字,记下这个人的点滴。

老随并不姓“随”,再说《百家姓》中也没有这个姓。叫他老随,只是因为他为人谦和,容易相处,理论起事来常说“随你”,久而久之,人们倒把他的本名给淡忘了。

初识老随,是在上个世纪93年的春天。那时,我家盖房子,老随是建筑队上的人。在我的印象中:他六十岁上下,脸形窄小,眼神很是柔和,话不多,手上满是老茧;个子不高,身材不是太直,总是穿一件褪了色的旧式绿军装,重蓝裤子上时常挂点泥浆,脚上蹬着解放鞋。在大家的眼中,老随是个值得信任的人,用农村话来说叫“老能执得着”。他在建筑队的工作是晚上看材料,相当于企业的“仓库主管”,白天捎带着干些轻活,比如,挖挖沟、拌拌灰、推推车、递个工具什么的。

老随挖的地沟,沟底很平,两边瞧得见棱角,放大了看像战壕,加上他的一身装扮,于是就有人打听他的过去。提起过去,他的眼神顿时飞扬了起来,口齿也伶俐了许多。他说他原是国民党第六兵团李延年的兵,参加过淮海战役,那时他们的部队是预备队,在败退时被共产党俘虏了,成了“解放兵”,经过部队上的忆苦思甜教育,被编入叶飞的十兵团。于是就掉转枪口,过长江,进上海,后随部队去了福建,打漳州,打厦门,打金门。

评价他的老长官李延年,他说这个人有本事,是蒋介石的嫡系。虽说剿过共,打过内战,生活作风不好,但人家打起小鬼子来却一点也不含糊,打过台儿庄,攻过昆仑关,血战潼关时杀手下的师长眼睛眨都不眨。我问他,这些事你都经历过?他眼神一合说没有,那都是听老兵说的。问他见过李延年吗,他长什么样?回答说李延年身材很高大,说话不快但很有条理,对待下属和士兵也宽厚,没有什么架子。他还说部队上有个班长,没有钱娶媳妇,李延年知道后就给这个班长批了一些钱,让他成了家。说起“国军”打仗,是不是都像电影里演得那样,当官的在后面拿着枪,让当兵的去送死。他说哪里的话,国民党中也有很多能打仗的,像李延年、杜聿明、胡琏、张灵甫他们,谁都不是善茬儿,但共产党的纪律确实要比国民党好。

谈到为什么不当兵的事,老随的眼神暗淡了许多。停顿一会儿,他说他怕了,打起仗来是要死人的,咱还没娶媳妇,家中还有老娘,所以金门失利后不久,他就转业了。 转业时,他有许多战友都分配到政府部门,组织上原本在洛阳给他安排好了工作,但他没去,说家里边分了地,他要回家照顾老娘。

老随说他经历的最惨的战斗就是49年10月打金门,三个加强团9000多人,就那么几天,说没有就没有了,整建制覆灭。那个惨啊!他们是后续部队,隔着海就能看见在轰炸和炮击中燃烧的船只,还有那分不清是敌是我、血肉模糊的遗体。

“一将功成万骨枯”,对于老随的怕,当时我没有过多的思考,多年后读刘伯承元帅的传记时,才理解了许多。不管是共产党的兵,还是国民党的兵,他们都是农民的子弟,一场战争要毁掉多少家庭啊!

最后一次见老随,是98年的冬天,问他现在还干建筑队吗?他说今年春上就不干了,孩子们孝顺不让干,现在是专心在家带孙子。让他到家坐坐喝点水,他说他要去党史办找战友,这些年战友们对他挺照应的。

之后,便再没有老随的音讯,想来他应该挺幸福的。

作者:春日桃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