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果入托(上)

 简心素文 2020-09-27

大果入托(上)

孙子的乳名叫“果果”,是他还在妈妈肚子里,我们连男孩女孩都不知道时起的。原因是他的到来带给我们太多的开心,简直就是“开心果”,所以就开始称呼他“果果”。后来,他出生了,是男孩,小区里有好几个叫“果果”的宝贝,为了区别此“果果”非彼“果果”,我们就叫他“大果”——爸妈的爱情大果,大家的开心果。

转眼间,大果三周岁了,说好的到九月上幼儿园,那时大果就三岁九个月了。大是大了点,不过还好,毕竟不是最大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去了附近的一家私立双语幼儿园参观。名曰参观,实则面试,大果表现一般般,连老师问他名字他都不说。事后问他怎么不回答,大果斩钉截铁地说“因为我不想回答啊”。据此,大果很可能会失去来该幼儿园就园的机会。这样的表现,可没给同为复旦生的爸妈长脸。

不仅如此,单一个自己吃饭的问题,大果就“锻炼”了整整两年,还没脱离别人来喂。不是不会,是不自己动手。有时,为了让人喂他,故意不洗手,或者拿大人说过的话做为他不自己吃的理由。比如,奶奶曾经和爸爸说过“不喂饭吃不饱”,他也就跟着学舌“不喂饭吃不饱”。这还了得!不能让他继续长在奶奶和姥姥身边了,必须去托班接受锻炼。

爸爸果断行动,周一联系,周二体检办理入托交费,周三就入托。这样,刚满四十个月的大果,就进入了距家10分钟路程的一家台湾老板开设的日托班,比原计划早了四个半月。

之前,给大果或多或少地也介绍过入托是怎样的状况,他经常会用听来的一些大人们的谈话做判断。比如,媒体曝光幼儿园做饭用的食材有腐烂,问他去哪个幼儿园,他就会先问:“是哪个幼儿园有发霉的西红柿?”如他所愿,他因为没回答出自己的名字,所以那个有过发霉西红柿的幼儿园估计也进不去。

入托第一天,大果几乎在懵懵懂懂中“误入圈套”。妈妈因为怕人多影响就没进去,爸爸和奶奶找到带班老师,交代了睡觉的行李和替换的衣物,由年轻漂亮的香香老师抱过来大果,爸爸和奶奶立马走出来,坐在公共大厅里等办手续的高老师。

没几分钟,只见香香老师抱着嚎啕大哭的大果从身边穿过,可能大果也看到了奶奶,哭喊声变得更加撕心裂肺。无奈,奶奶和爸爸赶紧走下楼,仿佛还觉得哭声就在耳边,这下子连奶奶也忍不住眼里泛起了泪花。

等来了高老师,介绍之后爸爸就去上班,奶奶负责填一个基本信息表。对于不怵文字的奶奶来说,填表倒不是什么难事。于是,找一个僻静的地方,摘下近视镜,先认真浏览一下表格的基本内容,然后边构思边填写。尤其在填写有关大果生活习惯爱好的栏目时,奶奶填写得尤其认真,唯恐落下哪一个细节。这是托班老师了解小朋友的一个快速通道,奶奶必须交代个八九不离十才行。

比如,大果的性格特点,奶奶用了一个词“慢热”;大果能否独立吃饭,答曰“会,但需要辅助”;大果的表达力,答“很好,背唐诗好几十首”。写着写着,奶奶不免小得意起来,心情变得和大果一般天真了。表格交给老师后,老师看着写得密密麻麻的表格,夸了一句“大果奶奶的字好漂亮啊”,奶奶莞尔一笑,心里的答复是:“重要的是内容啊!”(待续)

作者:又一村

◆又一村:生活,向前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