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芥子与白芥子的区别

 植物游记樊蓉 2020-10-29
写在前面

我们前面介绍了芥子的用途,用的是黄芥子的图片,药典收录的芥子有黄芥子和白芥子,安同学给我寄了白芥子。

两者从颜色上可以明显区分,天地网显示的市场价格:白芥子在12元一公斤左右,黄芥子在8元一公斤左右。

黄芥子价格三年来比较稳定,白芥子从两年前的25元每公斤逐步降价。价格对于市场走向有很强的指引力。

黄芥子以其价格优势,较多的出现在药厂货中,想来也是白芥子逐年价格下跌的原因,我们来看两者的区别。

希望文末有小伙伴补充两种芥子的含量检测数据,进一步说明他们两的质量差别。

药典上的芥子

【基源】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或芥(Brassica junceai)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白芥子”,后者习称“黄芥子”。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性状】 

白芥子:直径1.5~2.5mm。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具细微的网纹,有明显的点状种脐。种皮薄而脆,破开后内有白色折叠的子叶,有油性。气微,味辛辣。  

黄芥子:较小,直径1~2mm。表面黄色至棕黄色,少数呈暗红棕色。研碎后加水浸湿,则产生辛烈的特异臭气。

【含量】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芥子碱以芥子碱硫氰酸盐计,不得少于0.50%。  

【性味与归经】 辛,温。归肺经。 

【功能与主治】 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用法与用量】3~9g。外用适量。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文献中的芥子
01
传统经验上的差别

芥子为十字花科白芥属植物白芥或芥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白芥子”,后者习称“黄芥子”。

两种芥子的临床功效基本一致,但白芥子的祛痰平喘作用强于黄芥子,黄芥子的毒性大于白芥子,因此白芥子的市场需求量较大。

由于两者的外观性状相似,有不法商家把黄芥子用硫黄熏烤,冒充白芥子销售,严重影响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性。

02
化学成分上的差别

芥子中主要化学成分为:硫代葡萄糖苷类和芥子碱类。

芥子碱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雄性激素、缓慢降压等多种药理活性;

硫代葡萄糖苷类成分及其降解产物,具有镇咳平喘、抗氧化、抗癌、抗菌等功效。

白芥子较黄芥子含有更丰富的芥子碱类成分,其中量较高的4-羟基苯甲酰胆碱,常作为鉴别白芥子药材的指标性成分。

硫代葡萄糖苷类成分是十字花科植物种子中的特征性成分,此类成分是由一个含糖基团、硫酸盐基团和可变的非糖侧链组成。

基于R基团的不同,硫代葡萄糖苷可以分为3类:脂肪族硫代葡萄糖苷、芳香族硫代葡萄糖苷和吲哚硫代葡萄糖苷。

sinigrin和sinalbin分别为黄芥子和白芥子中特有的硫代葡萄糖苷类成分。

在白芥子中未检测到sinalbin,在黄芥子中未检测到sinigrin,却发现大量sinalbin。

中药传统通过炒制达到杀酶保苷的目的,以防止硫代葡萄糖苷发生分解。

水提取时生品白芥子中sinalbin发生降解,而炒制后相应成分得以保留。

在高温炒制过程中,油脂类吸收带强度变化不大,但蛋白质吸收带强度显著降低,表明蛋白质(酶)发生了热变性。

从分子光谱水平上揭示了白芥子药材炒制“杀酶保苷”的意义。

相关图片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芥子中芥子碱类和硫代葡萄糖苷类成分化学稳定性和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张青山 王卓 孔铭 刘丽芳 李松林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药质量研究室 江苏 南京

(2)白芥子饮片的质量评价研究 张村 李丽 肖永庆 逄镇 李桂柳 于定荣 麻印莲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北京100700 

(3)不同产地白芥子和黄芥子中芥子碱硫氰酸盐的含量比较 王海波 河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 河南 郑州 450003

(4)中国药典2015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