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允谏止杀掠(资治通鉴卷一二三之二)

 德昌馆 2020-09-27

  宋文帝元嘉十三年(丙子,公元436 年)九月庚戌(初二),北魏乐平王拓跋丕的大军抵达洛阳,征讨杨难当。杨难当见北魏大军到了,这才感到恐慌,并派使者去表示愿意接受北魏诏令,还把驻守在邽上的军队撤回仇池。北魏军各将领一致认为:“不杀掉他们的头上,等咱们班师以后,他们一定会重新集结作乱。另外,咱们大军离家远征,如果不掠夺些财物,就没法补充军饷,也没东西犒赏将士。(不诛其豪帅,军还之后,必相聚为乱。又,大众远出,不有所掠,无以充军实,赏将士。)”拓跋丕打算听从众将的意见。这时,北魏中书侍郎高允正在军中担任拓跋丕的军事参谋,他劝阻拓跋丕道:“如果听从各位将领的意见,就会伤害这些部落归化朝廷之心;这样做,大军班师后,叛乱必将来得更快。(如诸将之谋,是伤其向化之心;大军既还,为乱必速。)”拓跋丕听高允这么一说,就打消了继续进攻的念头,而是妥善安抚新归附的部落。由于北魏军队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秦陇地区的民心才逐渐安定下来。

  “全城为上,破城次之”,能够得到真心拥护比能够从中掠夺到一点东西要好得多,那些曾经十分强大的草原游牧民族,多数因为不能理解这个问题,所以最终都失败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