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绝的创作技巧

 二月花kantfgjk 2020-09-28

广告

(教)格律诗词创作简论(程亚恒)

作者:程亚恒 编著

当当
广告

格律诗词常识、欣赏和吟诵(国学教养教育丛书)

作者:吕君忾

当当

一、起承转合

所谓起、承、转、合之说,以绝句诗论,一般说来是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三句为转句,四句为结句。其法各有不同,现分述如后:
(一)起句
起者或引事起,或就题起,或对景兴起,或比起。
最理想的起句要响亮、突兀、高绝,可是于绝句而言,一般情况下难以办到。
绝句求其自然即可。起,又分明起、暗起、陪起、反起等等,试举例说明如下:
1、 明起。所谓明起者,为开口即将题面说出,毫无些许做作。
如刘庆霖《北疆哨兵》:
三载哨兵明月陪,壮心已共白云飞。
他年若许天年老,血洒边关铸界碑。
起句直接入笔哨兵,可谓下笔擒题。此法最便于初学。
又如拙作《佳节思亲》:
梦里慈颜醒未疏,幽明虽隔若当初。
眼花犹自游针线,夜夜挑灯伴我书。
首句直接点明思亲之切。
2、暗起。暗起者不见题字,而题之本意固在。
如刘庆霖《黄山挑夫》:
鬓霜草履短衣寒,身在松风云壑间。
行到峰峦奇险处,四围山影一肩担。
是由挑夫的外表起笔,较明起更有形象性。留与读者悬想之空间,而造成无穷之意味。
3、陪起。先借他种事物,以引出本题来,
如刘庆霖《蝶》:
草丛田野庆春归,每自无言惜晚晖。
能使行为成艺术,如花飞去又飞回。
起句不见蝶,而是由草丛、田野、春归等眼前之景况烘托引出题目“蝶”来。
4、反起。在于不从题目正面说起,而从反面引出本题。
如刘庆霖《清明喜雨》:
一冬无雪近春耕,忽听云间霹雳声。
移椅窗前天色晚,坐观风雨过清明。
题为“喜雨”,而作者却从冬雪写起,恰能反衬出“喜雨”之题。
(二)承句
承,即是承接。承的方式也很多。有总接、明顺、暗接等等。无论那种方法,都须依据诗的景路、理路、情路接续下来,使上下文连接严密紧凑。
承接应注意与题目关合,并紧接起句之立意,不可松泛,力求一气贯注为妙。
如王昌龄之《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题为“闺怨”,其主旨在一“怨”字。起字却不写“怨”,而从“不知愁”叙起,乃用反起之法,故承句紧接起句,用凝妆上楼以衬映出“不知愁”之意态,语意方能连贯。
又如刘庆霖《春日杂题》:
篱园红紫尽如痴,笑脸迎人多不疑。
唯有刺梅知世故,花开育有护花枝。
诗咏剌梅花儿之趣,兼有其他寄意。而起句不写剌梅,而是从园中别花“如痴”陪起,
三)转句
绝句的转句一般是第三句,转句在一首绝句中占极重要之地位,须转得有精神,有变化,又须与起承相揖让,且要灵活,而又不可离题太远,能互相照应方为杰作。
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思路上的转换,即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等等。转句是诗的着力点,是为尾句的蓄势。
转不仅使诗在章法上给人一种回环往复、摇曳多姿之感,更能引导读者从中体认思路,进而品味出情感和主旨,
故历代诗人对于转,无不费煞心思,以求收振人魂魄之功。
转法之技巧略述于后:
1、推进转法。就题目本意,推进一层而转,唯仍须与起承关合。
如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于起、承二句正写湖上晴雨,第三句即从“西湖”进一层着笔,转到“西子”的比喻上来,奇而不突,以引发对美景的感叹,此谓之进一层转法。
再如刘庆霖《题张家界天子山》:
手握金鞭立晚风,一声号令动山容。
如今我是石天子,统领湘中百万峰。
前二句写天子山执鞭(金鞭为水名)令山之态,第三句由“天子”进一步写入,转到“我”上来了,为神采之尾句拉满弓弦。
这种转法,转句也常使用最是、更有、偏是等强调性词语。
2、退让转法。即就题目本意退一步来说。
如刘庆霖《佛兰》:
唯能七遇却难寻,淡淡清香未可禁。
果是幽兰真境界,凡心一点即禅心。
转句“果是”二字是一种假设。既能呼应上文难寻、清香,又能照顾下句,此退一步转法。
此种转法往往使用但使、倘若、谁将、我欲、但期、欲教、纵然、纵教等比较模糊性词语
3、反意转法。即从题目之正面意义,转为反面之意。
如贾至《春思》: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却,春日偏能惹恨长。
起承之“草青柳黄,有色有香”,春意何多。而转句忽言有愁,是全反上文之意,谓之反转法。再如刘庆霖《中秋独饮》:
桂魄当空窗影微,世人争占月清辉。
今宵独饮闭门醉,我那份光分给谁?
前二句写世人皆中秋赏月,三句转写“我”闭门独饮,与前文形成对比,是为反转。
4、忽字转法。用“忽”字或与忽相类的转折词,做为转的连介词。
如前面提过的面刘庆霖《清明喜雨》:一冬无雪近春耕,忽听云间霹雳声。王昌龄之《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再如刘庆霖《小女》:

我家小女爱星空,胆小缠人牵手行。
忽指天边圆月语:嫦娥晚饭煮星星。
以一“忽”字,即让人离开起承的情境,形成了转折。

5、逆挽转法。逆挽不限于第三句,绝句各句根据需要适时而用。
如:有人请乩仙作《梅花》诗,乩遂写“玉质婷婷清且幽”,
那人却说:“要红梅”。
乩即续三句:
玉质婷婷清且幽,着些颜色在枝头。
牧童睡起朦胧眼,误认桃林去放牛。
把白梅变成红梅了。
某商人文墨很浅,行酒令时吟出了“柳絮飞来片片红”一句,众人皆嘲笑其句不通。
恰金农在坐,金农即为其遮羞。续了上三句,成了:
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
夕阳初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
化不合理为合理,令坏句起死回生。逆挽之法也适用时间上、空间的顺序逆排,是一种造境方法,非关章法,故不述。
(四)结句
结句又称落句。结句之意,即是将前面三句,作一总结以为收束。所谓收束,即是点题作结。放开一步,即是题外作结。亦是作结的二大类。
1、点题作结,如韩偓《己凉》: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题为“已凉”,而结句言“己凉天气”,呼应题意,是谓之就题作结。
2、题外作结。这种结,由诗题宕开、引伸、外延,但不应离题范围过远,仍要与题意相合。此种结,较之点题结更为含蓄。
如刘庆霖《吉林雾凇》:
玉树婆娑映彩桥,阶霜渚雪日方高。
严冬犹有春潮涌,一夜江声上柳条。
题为“雾凇”。前二句起承为冬景,三句用推进转法由“冬”及“春”,而结句却是“江声柳条”,初看似与题目无关,实则雾凇都与江、柳相关。
3、几种结句技巧
(1)以景托情。沈义父《乐府指迷》云:“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情最好。”说明了以景作结,产生的余韵较长。
夕阳唱晚:校长(137912046) 20:45:10
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长江天际流”,以不尽江水表达送别友人远去的依恋之情。
(2)直抒胸意。直吐情感,多用于豪放慷慨之作。
如谭嗣同《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去留肝胆两昆仑!悲写壮怀,雄健豪迈。
3)置问猜想。以问达意、以猜传情,情感欲吐不吐,表达情感婉曲,引人遐思。
先说置问,诗中运用设问、反问、问而不答、有问有答、答非所问等例子很多。
如茜桃《呈寇公》:
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
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通过假设和提问,婉曲批评寇之奢豪。有时,不能或不好直接表达某种情感、意见、见解时,也需要通过提出疑问模糊表达。留下余地让读者去判断和猜测。
又如论坛雨燕老师的《秋兴》:
隼雁穿云遨碧天。银鳞净水戏悠然。
秋来漫道添愁绪,不见枫栌笑意嫣?
本人拙作:《蠡湖春晚》
群峰绰约水悠悠,山色湖光隐俪俦。
割爱更添亡国恨,丈夫何不挂吴钩?
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处!
再说猜想。作者的创作已经是猜测了,又要引导读者去猜测。
如刘庆霖《流星雨》:
小坐篱边仰面看,露风着发觉轻寒。
流光纷坠如金雨,想是星车夜路翻。
前三句较平,结句一个大胆猜想,使全诗顿时生色。
这类型的结,往往用上“想是、料是、料得、疑是、可能、猜作、或可”等猜测、不肯定的字眼。
(4)宕出远神。就是常说的“宕开一笔”,以求“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如张藉《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结句就前句之势,进一层描写。表达上更深更远。
再如刘庆霖《过五指山》:
椰风相伴友相牵,登得奇峰天海间。
一抱白云沾五指,蓦然回顾手成山。
作者对已经极好的第三句还嫌不够,利用尾句再次深入。
结句一般须与第三句紧密配合,才能发挥得最好。结句常法还有抒情作结,反语作结、劝慰作结、警策作结、引理作结、悬念作结等等。
与诗一样,结亦无定法,概因题材、思想、语势、韵味之不同而结异。
三、整篇布局
诗作者触发灵感后,也就随之确定了题材和立意,欲以绝句形式写出来,就要沿着创作冲动提供的线索进行谋划整篇。这就是谋篇布局 创作的灵感和线索往往是一个词,或一句诗,精心有条理的布局安排,便会使之成为一首较成功的绝句。反之,则会有句无篇。使好句与好篇和谐统一,句意精炼,通顺自然,言有尽而意无穷,才是真正的好绝句。
(一)关照呼应
绝句首尾圆合,前后照应,方显条理清晰,构架坚实。因绝句前后只二联,所以后联呼应前联,有侧重第三句呼应者,多数则是采用尾句呼应。
(二)环环相扣
环环相扣也是呼应的一种类型。其呼应更加紧密。
(三)两事并比。
绝句有前后二联构成,根据主题需要,二联灵活运用赋、陈、比、兴、状、议等表现方法,一般把整诗分为二层。二层之间一般具有推进关系、对比关系、解释关系等等。二联一事一议,一景一情最为常见,或者是二联分别把今昔、是非、善恶、盛衰等意思相反之两事或两种情景相并列出,以表达诗意
(四)倒叙穿插
一般说来,绝句的之重点在后联,将后发生之事先说,或不按事件发生顺序插入某事,使其显得更为突出。绝句短小,称诗中轻骑兵。一般须紧抓一事、一物、一景、一人、甚至一角度去写,且须深入挖掘。但在短短的四句中,也须注意起伏、虚实、动静、缓急、轻重、强弱的变化。一般须将较强较精彩的句子放在后面说,如同唱戏的压场。构篇中须调理好铺助与突出的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