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首诗为何在唐三百排第一?张九龄写出君子风骨,你读懂了么

 六不和尚 2020-10-17

唐诗三百首为何首选这首诗?

翻开《唐诗三百首》,第一首诗赫然是张九龄的《感遇》。

张九龄是谁?他的诗为何被选为“唐三百”第一首诗?难道仅仅因为他生活的年代早于李白么?这要从张九龄的生活经历和历史地位说起。

1.张九龄为何被称为大唐贤相?

张九龄,唐玄宗开元时期著名宰相,也是开元盛世最后一位贤相。唐玄宗称他有大臣之体,他直言敢谏,奖掖后进,极有胆识和远见,是缔造“开元盛世”的功臣。旧唐书评价他“文学政事,咸有所称,堪称一时之选”。

张九龄是今广东韶关人。虽然出生在蛮荒之地,但他自幼聪慧,才思敏捷,少年时岁就能写出漂亮的文章。13岁时候,他拜访广州刺史王方庆,受到王方庆的激赏,《旧唐书》记载,王方庆当即就说“此子必能致远”。

张九龄襟怀高畅,风度翩翩,给人遗世独立的“神仙”之感。这是其个人修养不断锤炼的结果。后来张九龄被罢相,有人给唐玄宗推荐新的宰相人选,唐玄宗就会问:“此人风度得如九龄否?”

张九龄给人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

开元十三年,唐玄宗东巡齐鲁,举行封禅泰山大典。当时的宰相张说,却任人唯亲,推荐自己的亲朋故旧充当从驾之人,不少人因为裙带关系,而被越级提拔。

张九龄闻听此事,就给张说上书所:官爵是天下公器,应该根据官员的德望授予,怎么能任用私人呢?如此任人唯亲,不依法度,一定引起天下臣民的诽谤。张九龄非常敏锐地指出,如果张说一意孤行,一定会令“四方失望”,张说自己也会因此而蒙羞。

后来,张说正是因此饱受攻击和指责,以至于丢了相位。

张九龄非常重视“法治”,任何事都要依法办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主张诛杀安禄山的故事。

安禄山早期在范阳节度使张守珪手下做裨将。在一次讨伐契丹的战争中失利,张守珪就派人将安禄山押送京城,等待发落。张九龄就力主杀掉安禄山,他说:“军队就应该赏罚分明,不可偏私,军令如山,怎能临阵退缩,丧失大唐国威呢?”

唐玄宗看到安禄山高大魁梧,相貌堂堂,想特赦其罪。张九龄就说出更关键的理由,他说“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张九龄很早就看出安禄山面有反相,认为他一定会祸乱大唐,可见他是多么目光如炬,眼见万里!

假如能就此杀掉安禄山,也不会有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正是被唐玄宗称为“忠良”的安禄山,却逼迫唐玄宗仓皇逃离长安,大唐盛世也轰然倒塌。

历史,总如此是让人扼腕叹息。

02:张九龄一首诗写出君子高贵品格

通过上文,诸位能了解,张九龄尽职尽责,以法理政,做人刚正不阿,直言敢谏。但,为何《四库全书》评价他“文章高雅”呢?这要从他的《感遇》诗说起。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李林甫开始执政,他屡次进谗言诋毁张九龄,张九龄先被罢相,不久就被贬为荆州长史。对国家的忠诚遭到质疑,远离庙堂的张九龄写了《感遇》组诗12首,以明心志。

《唐诗三百首》所选第一首诗,即《感遇》其一。这首诗朴素深沉,感慨自持,从中能看出张九龄内心的高洁与坚贞。全诗如下: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品格刚正,宁折不弯,可以从此诗看出其品质。诗的开头,张九龄以“兰叶、桂华”做比。兰花在春天葱茏茂盛,饱含生命力;而桂花,在秋月之下更显得高洁,香气扑鼻。这一句,写出张九龄内心的坚定和热忱,他像兰花一样充满生机,又像桂花一样高洁无欲。

正是兰花和桂花,在合适的季节里都能茁壮生长,充满“生意”,故而能够“自为佳节”。兰桂具有各自适应佳节的特性,并不因佳节而改变自己的品性。其实也就是说,君子各适其时,各安天命,并不屈己谄媚,违背自己的本性。

兰桂的这种品性,也吸引了隐逸之士的欣赏。这些“林栖者”,对兰桂产生了爱慕之情,因而“闻风坐相悦”。但是,兰桂真的渴望人欣赏么?恐怕未必。

诗人用“谁知”二字,表示转折,兰桂各适其时,在大自然中自在生长,有人欣赏还是无人看顾,对兰桂而言均无必要。纵然是“林栖者”闻风而来,兰桂也未必会因此而喜或悲。从这句能看出,张九龄赋予了兰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贵品质。

为何这样说呢?请看诗的最后一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草木有其适合之地,也有其荣枯之时,这是自然之理,也是草木的本性。兰桂开花,并不是为了取悦媚俗,更不渴望别人的欣赏。因此他不求美人折,更不在乎赞誉或者批评。

03:温润如玉的君子,坚持什么操守?

由此可知,张九龄此诗看似在写“草木”,其实在描述君子的操守。

《论语》中说:君子务本。君子之所以洁身自好,修身成德,只是在尽自己的本分,而不是为了博得外人的赞誉或提拔,更不会因名利而改变自我。

孔子曾说:“君子无所争”,试看张九龄的一生,他总是尽职尽责,虽然刚直敢谏,但却无私欲,而是为国家,为公义而争。真堪称“其争也君子”,即他的争也恪守君子之道。

从上首诗,也能看出张九龄对君子品德的概括:君子随遇而安,乐天知命,君子各适其时,而不屑去争。并且,君子有其本心,他不渴望别人的欣赏,也不在乎有无赞誉,而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就是为何《唐诗三百首》将这首诗放在第一首。编者居士在《唐诗三百首》的序言中说:(这本书可)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也就是说,《唐诗三百首》是作为儿童教育的教材,它不仅仅是要教会儿童音韵、诗情乃至文采方面的知识,而是以道德感化,来塑造儿童的身心,起到既学诗又学做人的目的。

这恐怕是张九龄个人魅力,也是退士的用心良苦吧?

头条新闻

红楼梦断:贪财的李纨为何悲剧收场,人生无常尽在红楼梦

诗词如何才能写出高境界?人间词话给出4条建议,值得细读

24岁的杜甫一首诗震慑千古,它为何能入选唐诗三百首?

王国维给写诗的五条建议,句句切中要害,王和尚精读人间词话

不自矜 不自屈 不断读书

不崇古 不媚俗 不违初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