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笔记:73

 回归9480 2020-09-28

道德经

第七十三章

1】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2】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3】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4】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勇于敢:勇敢。

勇敢就会失去生命,软弱就会继续生存。勇敢还是软弱,赴死还是求生,各有利弊。

2】上天所厌恶的,谁又能明白其中的原因呢?所以圣人对于替天行道,定人生死是很慎重的。

3】繟:舒缓,坦然。

善胜:天长地久。

善应:四时有序,万物华实。

自来:无妄之灾,孰知其故?

善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4】总结: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故圣人无为。

第七十四章

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2】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3】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斵)。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1】百姓不畏惧死亡,那么用死亡来威胁百姓又能怎样!

2】如果有人为了让百姓怕死而做一些出人意料,为非作歹的事情,我会抓住并且杀了他。谁还敢这样做?

3】司杀者:刑部,行刑的人。

一直都有负责行刑的部门,我代替他们来行刑其实是代替木匠去伐木。我替木匠去伐木,是很容易伤到自己的。

此章要说明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尽的本分和义务。在履行自己的义务的时候不要忘记了自己的本职。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代替专业的人去做自己不熟悉的事情,不仅会给他人带来麻烦也会耽误自己的本职工作。

第七十五章

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2】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1】有为:为了凸显自己而有所为。(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道,德者欲不欲故无为而无以为,所以同于道,同于德。“有为”是为了满足自己,凸显自己而有所为。故同于失。同于失就是离道背德。)

是以难治:百姓不会为了满足别人而委屈自己,所以难治。

求生之厚:物质生活过于奢侈或者过分注重自己的生活状态。

轻死:一般的理解为不怕死,但是不怕死的理解与后文的意思在逻辑上解释不通。“百姓不怕死,是因为君王的生活过于奢侈(过分在意自己的生活状态。)所以不怕死。”??

根据后文的意思,这里应该理解成“重生”才更合适。(上有为,下难治;上无为,下自正)

2】无以生为:做事的初衷不是为了维持生活。

贤于贵生:比重视物质生活的人要贤明。

重视物质生活的人尽管没有害人之心,但是他的行为依然是离道背德的,故而折寿而不彰。不执着于物质生活的人做事的动机更接近道德对身心更有益处,因此是“贤于贵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