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笔记:39.40.41.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回归9480 2020-09-28

道德经

第三十九章

1】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2】其致之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3】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 誉。是故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

1】:一:道或者道纪(谷神,希,夷,微,德以及非常道而混成)。灵:应验。

天清地宁:《四时调神大论篇》“天明则日月不明,阳气闭塞,地气者冒明。”意思是天地没有规则,万物不生。所以天地得一故能天清地宁。

往昔曾与大道相合的,天,地,神,谷,万物以及侯王。他们与大道相合,遵道而行因此而清,宁,灵,盈,生,正。

2】其致之也:引申,换言之,推而言之。

贵与贱:少与多。

蹶:跌倒,挫折,失败。

昔之得一者从另一方面来说,天地如果没有秩序规则,万物恐怕就会灭绝。侯王无道,就不会有百姓支持他,恐怕就会失败。所以“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少是因为多的存在,少的成功是因为多的支持。)

[3]所以侯王使用“孤寡不榖”这些卑下的称呼来拉近与百姓的距离,这难道不是以百姓为本吗?不是吗?所以愿与“无誉”相容才是“至誉”。因此,不要表现的像玉一样华贵,而应该和石头一样平凡。

译文:往昔曾与大道相合的,天,地,神,谷,万物以及侯王。他们与大道相合,遵道而行因此而清,宁,灵,盈,生,正。“昔之得一者”从另一方面来说,天地如果没有秩序规则,万物恐怕就会灭绝。侯王无道,就不会有百姓支持他,恐怕就会失败。所以“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少是因为多的存在,少的成功是因为多的支持。)所以侯王使用“孤寡不榖”这些卑下的称呼来拉近与百姓的距离,这难道不是以百姓为本吗?不是吗?所以愿与“无誉”相容才是“至誉”。因此,不要表现的像玉一样华贵,而应该和石头一样平凡。

第四十章

1】反者,道之动,【2】弱者,道之用。【3】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反:循环往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不改周行不殆)。

2】弱:小而柔弱,慢且静。(万物生长,闲而静。非猛然一变。)

3】有,无:有为果,无为用。(道在 无 的阶段发挥作用,在 有 的阶段彰显其道果。)

译文:道的运动是循环往复的,它的作用却很不容易被人察觉,可是天地,万物都是由道而生。大道的运行默默发生作用的阶段是 的阶段,天地万物的初生就是道的成果。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1】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2】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1】建言:通过口头或文章提出有益的意见。

明道若昧:道在天地,却和于光,同于尘。

进道若退:生长收藏春夏秋冬循环往复。进似退。

夷道若颣:(颣,瑕疵,毛病,缺点)生生不息,总不能全。

上德若谷:(谷,河谷,流水道。)上德无为而无以为,就像河流顺势而下。

广德若不足:道周行不怠,德勤修不止。

建德若偷:(偷,趁人不知时拿人东西。行动瞒着人。)立德行德本以无为,似偷。

质真若渝:(渝,改变。水变污。)德行愈发深厚,愈发近道。以至于质真的程度已经能够凸显哪怕一丝丝的污垢。

2】大白若辱:极白,白到能凸显任何一丝杂质。形容道之明。

大方无隅:极大,大到没有边角。形容道之大。

大器晚成:大道周而复始持之以恒其用方能有果。(弱者,道之用)

大音希声:道之无为周行不怠,默而行默无闻。(大道生发万物周行不怠却无声无息。)

大象无形:道充盈天地却视之不能见。

道隐无名:道隐匿于天地万物之中,么得具体的形象可以描述它。

夫唯道善 贷且成:贷,宽恕,饶恕。只有大道是仁爱慈悲的,宽恕万物成就万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