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

 回归9480 2020-09-29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致虚守静是天道

心灵虚寂,生活清寂。万物蓬勃生长时,我反复观看它的生死循环规律。所有事物纷杂昌盛,各自过后归其本源。返回本源叫做静,静叫作复归本性。

复归本性叫做常理,知这常理叫做明。不知常理,乱加管理有凶险。知常理才能宽容,有宽容才能有公允。有公允才能公全,公全才是天道,有道才能长久,始终无危殆。

老子用万物回归本根为依据,就明万物的生长循环规律,懂这些规律才不会老乱加妄动。人不妄动而去悟道才是终身无殆。

万物的变化包含道,

有老子的《道德经》引导,通常人们都会如树高万丈,落叶归根的想法,回归他们的根源。世上万物是如此,人生也是如此,回归根源,回归故里。

老子把回归根叫静,不难发现,世上的万物或是人,开始生长——发育——中年——老死,这个过程中,人和万物都在自然运动的过程,也就是老子的有的过程。回归根源、回归故里叫静,致虚守静,才能宁静致远。

家乡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谁不说家乡好,家乡有我们的神圣的父母呵护长大,人的心灵回归故里,回归自己的根,是一种安详,一种宁静致远。回归叫静,寂静我们能复命,我们回归自己的本源。还自己的真我本性,这是天生的本性,还我真我天性。懂这个循环过程叫常,是天地常理,不仅是人,天地一样。

这此规律是天地的常理,懂这些常理叫明,明达四方。不懂这些常理,人会不知常规,像无头绪的苍蝇,乱飞乱撞,妄作凶险就会来。只有知常理,才会守常理,懂守就明对错,对错中,世上有很多无奈,懂无奈就能容,容下世上太多的无奈,有容乃大,容纳百川。

能容下百川,容下天下人民,才是天下坦然大公。胸怀谦虚,常忍世人不能忍,常容世人不能容,这才是虚怀若谷,容纳百川。

容下天下人民,坦然大公,这才是天地法规,天地万物平等,也是自然法规。自然运行法则就是道德法则。懂得自然运行法则,才会始终无殆。

静悟道

老子的虚极,虚寂到极点。他的柔、弱能穿、能透,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弱的能耐。这里虚、静,的极点。我们有没有注意,他的盈、满等,都是盈则亏,满则损。而这里的虚极、静极,都 没有写会有相反的作用。

不难得出结论,人虚、静到极点。这就进入老子的道虚世界中。进入道虚就能涵容一切,不倚仗能通妄自干涉。无私心无妄念,才能大公无私。大公无私就能包容太虚,才能回归生命的本源。人的心灵、生命回归本源,心灵无比安宁。只有回归本源,才会永存不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