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支农秩事之四

 秋天的牛 2020-09-29

               (支农秩事之四)

第一次捻河泥

在我支农的半山区农村,要成为一个十折劳动力,上岸会挑(包括上山砟柴)、落船会摇(包括下河捻泥)是最基本的要求。眼看已到草籽绞河泥的季节,我向队里提出了学捻河泥的要求,师傅同意了。

春寒料峭,朝阳初露,早上七时左右,我已和师兄将船摇到了画家娄中。画家娄是离我所在支农村庄最近的一个河浜,考虑到我是第一次上船捻河泥,师兄将今天的捻泥地方定在了画家娄里。

第一次干上十折劳动力干的活,我的心情难以描述,不知自已能否行下来?

 站在七吨水泥船的船沿上,随着船身的倾侧起伏,我的身体在狭窄的船沿上左右摇摆。师兄咛嘱我:“小心,站稳”。我大声回答:“不怕”。

回忆自己小学时在城里黄泥桥下学会的狗刨泳;初中时在城东渡东桥下河面上每天的光临;还有文革时期三年,三日两头到火车站大滩去游泳,到断桥有几百米距离,也能轻松打来回。这种小河浜,掉下去大不了湿身衣服。我想:师兄真是小看了我;上船落水我是不会怕的,等下说不定还要让你看看我捻河泥的本领。

双脚叉开,双手握紧捻杆竹,我学着师兄的样儿,把手中的捻向河底插了下去。“哗”的一声,师兄的第一捻,满满一捻黑油油的河泥已经上了船。我也不能落后,加快作业吧。我把双手紧握的两支捻杆竹叉拢叉开、一张一弛,象模象样地在水面下瞎鼓捣了一会,赶紧把捻拉上来。眼看着捻袋已与水面相平,我狠力把捻往船内一拉,也听到了“哗”的一声,但进到船里的却都是水,还有一块断砖头。我的脸一下子红了。师兄看到我的狼狈窘迫相,宽着我的心说:“第一捻就能拖进船来,不简单;把砖头拣出丢掉,再来吧”。

重整旗鼓,重树信心。我大张双手、叉开捻杆竹,那张捻袋大张着嘴,向着河底齐齐下沉,感觉中,河底已经到了。我把大张着的两只手,慢慢合并拢来。

根据剪刀的原理,水面上的捻杆竹并拢到一起时,水下捻袋上的两根捻箔也合拢到一起。站在船沿上,我暗暗掂估着捻袋的份量,感到有点沉。我想:这回总不会再是断砖头了吧;进入到捻袋中的河泥,已是我的囊中之物,只要拖进船里,就算第一功告成了。

捻被我第二次拉上来,看这回的了。我祈祷着:这一捻也是黑油油的河泥,让师兄看看我的厉害吧。看着捻袋已与水面相平,我再次狠力把捻往船内一拉,又听到了“哗”的一声,但随之的是“扑刺刺”的连续大响,浅浅的船底河泥中,瞬时间污水四溅。惊惶中放眼一看,啊!是一条大黑鱼,足有斤半重。我高兴得大叫:“我捻到鱼了”。师兄也很高兴,毕竟他也有享受的份儿。但他却对我说:“你这是外行人捻泥,瞎猫碰到死老鼠,算你运气好”。当时我想不明白,更不服气:鱼是活的,河泥是死的,我连活的鱼都能捻住,难不成还是捻不住鱼只会捻泥的人内行?

那天收工后,我专为此找了师傅。师傅对我进行了一番讲解。

他讲:要捻到好的河泥,首先要了解河床的地形。好的河泥一般都沉淀在河床的最底部,特别是象画家娄这样的小河浜,河床呈的是V字型,两边是河坡,当中是条沟,河泥都沉在沟中间。象我那样叉开捻杆竹,张大捻袋嘴,直插河底的捻法,除非是捻嘴正好正对河床沟底,否则就只能捻些河床斜坡上的断砖烂瓦,那条黑鱼大概是正在河床斜坡上休息,才会被我一捻网住。

他又讲:在画家娄这样的小河浜里捻河泥,要顺应地形,捻嘴张开,一张捻箔朝上,另一张捻箔要紧贴河床的坡面,顺坡推下,直达沟底,然后合拢捻杆,这时捻袋中就捻满了河泥,可以收杆拖进船中。象我那样叉开捻杆竹,张大捻袋嘴,直插河底的捻法,只有在河道宽阔且河道底部平稳的大河江里,才是可以的。

他还对我讲:把河泥往船里拉的时候,一定要因势利导,借力发力,不能一味呈强,靠猛力狠力。当捻袋与水面相平的时候,可用力使船沿向水面倾侧,同时将捻袋向上提拉,看准船沿与捻袋之间距离最短的瞬间,且船沿正要向上回升之际,及时发力把捻提拉进船仓中,才能达到最省力的效果。回想那天出工回来,我混身骨头象散了一样,腰背疼痛了足有两天。当时还认为是“换样生活换样骨头”,听了师傅的讲解,才知道自己是“蛮牛出蛮力”。

我的第一次捻河泥,已经过去了足足四十年,但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中。通过捻河泥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古人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师傅毕竟是师傅,听了师傅对我关于捻河泥的要点讲解,使我当时的学捻河泥,从理论上有所指引,在实践中得到结合,在最短时间里学会了捻河泥这项十折劳动力的生活,在下乡支农的第五个年头,被评上生产队里的十折劳动力。我永远感谢师傅、怀念师傅。

                                                  QQ图片20160331062623

                                   20205月修改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