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在当下:自我觉察有助于与自己建立联结

 一杯咖啡心理 2020-09-29

自我成长专刊

本文系一杯咖啡心理读书小组第30篇文章

欲加入读书组,请至文末

编者按:《当下的力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即如何把日常生活中我们受的痛苦减到最少。这本灵修类图书,虽然并非心理学图书,但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释例如强迫性思维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等心理学相关问题,并提出了简明的应对方法,这对普罗大众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

《当下的力量》作者指出,人类受苦的根源来自于我们大脑的思维(心理是脑的功能),思维其实也不是问题,问题出在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反倒成为思维的奴隶,成为自己“强迫性思维“的受害者。

小贴士

强迫性思维

又称强迫观念(obsessive idea),是指患者脑海中反复多次出现某一观念或概念,伴有主观的被强迫感觉和痛苦感。患者完全能够意识到这一思想是不必要的,或者是荒谬的,并力图把这些想法从脑海中驱赶出去,但对这种思想并不能自由地加以干涉或控制,因此常有"控制不住"的体验,同时伴有烦躁焦虑的情绪,存在自我强迫和反强迫。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在《犯罪心理》第一季里,有一集讲诉了这样一个罪犯,化学系学生Clara Hayes在16岁时遭遇火灾却大难不死,这件事令她认为自己是经过了上帝考验的人,因此她将代表上帝考验他人。她遭遇火灾的房子的门房号是333 ,而她考验他人的条件就是三个跟“3”有关的特征同时出现,例如受害人之一就是在周3下午3点第3办公室遇害。

《当下的力量》里面提到的“强迫性思维”也许称作“不合理信念”更合适一些,人们受限于这些不合理信念,便痛苦丛生。

例如在电影《画皮2》中,霍心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靖公主,但他却被他思想里的自卑、低微和不配所阻挡,让他不敢去追寻那份从年少就一直深埋在心的感情和爱。而靖公主如果能够放弃脑中不停出现的:自己不好、地位的差异、外貌的缺失等嘈杂的评判,也许就能感受到彼此间强烈爱恋。

大多数人是“霍心”、“靖公主”,而不是“Clara Hayes”。 

那么,我们如何应对不合理信念呢?

我们都知道情绪ABC理论,它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该理论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

通常当人们不喜欢C的时候,都会去找A的碴儿,也包括与创造A有关的人。所以我们每天疲于奔命,一直在阻止、缓和、沟通、协调A以及与A相关的人、事、物。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这些不合理信念的存在还会引起情绪障碍。

就如书中所诉,盘亘在人们头脑中的不合理信念会不断制造恐惧和苦难的阴影它不停地外在世界寻求认同,追求物质世界的满足来壮大声势。可惜我们越听从它们,就越感到空虚和孤立挥之不去的不现实感也油然而生因为我们远离、失落了真实的自己,作者所说的“本体”“存在”

因此,B才是你可以掌控和改变的因素。与其去改变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变我们自己内心来的省时省力。而你会发现,当你转变了内心的状态后,环境也会随之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境由心转”。

作者认为,要达到“心转”,便要活在当下。

当下所产生的痛苦源自对现状的不接受、无意识抗拒。从思维的层面来说,这种抗拒以批判的形式存在;从情绪的层面来说,它以负面情绪的形式显现。痛苦的程度取决于你对当下的抗拒程度以及对不合理信念的认同程度。

对于有的人来说,当下时刻几乎不存在,只有过去和未来才是重要的。他们会说:“某天,当过去或未来某件事情发生时,我就会很好、很幸福,也很平和。”

而活在当下能使你从在过去中寻找认同感以及在未来寻找满足感中解放出来。

至于怎么活在当下,作者称之为“临在”,指的是有觉察力地安住于当下。所谓觉察力,就是观察自己脑袋里面思维的能力。还有一个培养临在、进入当下的方法,就是去关注我们的内在身体。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你可以试着把眼睛闭上,然后去感觉一下你的右手。此刻你看不到它,那么你怎么知道它存在呢?你感觉得到它吗?有没有感觉到风从你的指尖吹过

其实,广义的自我觉察不仅是自己看自己的此时此刻的“状态”,更涉及觉察自己受个人文化背景熏陶、社会变迁,家庭结构、家人间互动模式,及个人遗传特质等因素的影响。自我觉察能帮助你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情绪、行为、信念……自我觉察本身也包含治疗效果。

在你生命中,或许有些部份是你一直害怕去碰触,而不愿面对的。所以说,成长需要勇气,若我们总是逃避去觉察某些部份,那么我们很难改变、成长。。完形治疗认为个体有自我调整的功能,个体若能充份觉察,必然改变;也就是说,觉察本身即具有治疗的效果。

但如果你实在没办法做到自我觉察,又想改变现状,接受心理咨询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延伸文章:

读书|找寻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疗愈:情绪调节技巧

遇见TA,也遇见你自己

欲加入一杯咖啡读书组

带一本书出发:一杯咖啡心理读书组组员招募中

请点击下图

出处|《当下的力量》

作者 | [德] 埃克哈特·托利,他从伦敦大学毕业后,在剑桥大学担任研究员和导师。29岁时一次意外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致力于解释、整合和深化这种变化。他用语言传达了简单而深刻的信息:我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

整理 | 一杯咖啡心理读书小组 徐佳俊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专管 Anna Zhang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