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而已,做一个乐观现实主义者

 一杯咖啡心理 2020-09-29


用生命影响生命 · 一杯咖啡活动组织和社群管理团队招新

公益心理科普自媒体团队招募:编辑|翻译|校对|美编

自我成长专刊

AC专栏

适合大众的心理书单(2019-2020版)

给专业人士的心理书单(2019-2020版)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3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联系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一、看待世界和他人的三种维度

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别人还值得信任吗?

如果没有遭遇大的变故,绝大多数在“后浪”年纪的年轻人,大多对未来充满希望,也认为别人都是慈心善目。随着年岁渐长,经历世事,已经混成“前浪”的人们往往会走上两条分岔口:

有的人依然相信世间美好,但是他们同时也会宣布那些显而易见的不美好是别人在捣鬼,把那些捣鬼的人处置完,这个世界就恢复美好了,有时候,他们甚至还会选择对不美好视而不见,好像这样世间就是美好的。

有的人依然相信人间善良,但同时也对人提出了极高的标准,但凡被他们发现此人违背了这个标准,便不再有原谅的可能,而这些人也不再属于人间。

如果你要用乐观主义称呼他们,就暂且这么称呼着吧。

有的人已经不再抱有期望,他们称之为“和现实妥协”,虽然他们也希望世界变得好点,但是已经逐渐接受这个世界的好坏,自己可说了不算

有的人已经看尽人间沧桑,对人性的恶不说习以为常,也早已见怪不怪,“狗咬狗一嘴毛,反正没一个好东西”,是他们心中的图景。

如果你要用悲观主义称呼他们,我也不反对。

我也曾在继续维持美好想象的狼系乐观和看破红尘的佛系悲观之间摇摆过,不过,现在我有了自己新的定位。

我选择做一个乐观现实主义者。

进入30岁以后,人生似乎变得更加平淡一些。新奇事物引起的刺激已经没有那么强烈,因此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自己,思考自己和他人、和这个世界,到底要保持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最近电视剧《三十而已》很火,很多同龄人都在追看这部片子,大家好像都在通过别人的生命在思考自己的人生。

于我而言,因为生日正好处于每年的七月中,正是结束了上半年,下半年刚刚开启的日子,也是阶段性小结的一个契机。因此,每到生日之际,我都会做一番回顾,特别是今年这么特殊的半年之后,确实也对生命、对这个世界、对自己有了新的思考。

乐观现实主义者,就是我这半年思考的结果。

这个词来自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领导者马斯洛。

这位曾经提出“自我实现”、“人皆有潜能”的大家,曾被许多人批评“过于乐观”,但我觉得他和之前提过的“盲目乐观”的人还是不同的。当然,作为对这些批评的回应,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自己是乐观现实主义者。

最近我在拜读他所写的《寻找内在的自我》这本书,正好读到了这篇谈论“乐观现实主义者”的文章,其中有很多想法与我心有戚戚焉,结合马斯洛的智慧,和大家分享一下。



二、如何用乐观现实主义看待这个世界

无力感。许多之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今年也切实感受到了这种感觉。

我们都知道自己无法掌控未来,但不知道的是未来竟然会如此戏弄我们。

脱口秀演员李诞说2019年底他给自己设定了2020年一整年的计划,希望能多制作点节目,少上点综艺,结果节目无限期往后延,还是被迫去上综艺。他以为疫情已经是他们公司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了,却没有想到他的同事(商务纠纷、吸毒、离婚等)让这个公司的不确定继续增大。他说,自己小看2020了。

这一番话虽然是脱口秀舞台上写就的台词,但何尝不也道出许多人现在的日常。

整个世界也变得越来越看不懂了。

过去虽然也时常有矛盾和冲突,但这个世界总体是趋向平和、理性,我们也倡导理性、中立、客观的价值观。我想,即便你喜欢“乘风破浪”,但最终还是希望能够“风平浪静”

然而,现在整个世界都变得情绪激动,动不动就要吵上一架。“理中客”成为了贬义词,取而代之的是“干!”

然而,这世道注定是纷纷扰扰的。对许多人而言,会发现,现如今想安静地观赏一部自己想看的电影,听自己想听的歌曲,追自己想追的明星,可能都是奢望。

我不知道那些“乐观主义”者会怎么看待这样的世界,亦或者他们把中文的“盲目”二字落到了实处,所以从来都看不到世界的这一面貌。

我认为,无论是乐观还是悲观的视角,其实都体现了个体的卑微和无奈:明知道这么下去并不好,但是又觉得做不了什么,所以要么视而不见,看不到就等于没有发生,要么就无奈接受这一局面。

其实,上世纪60年代,人类也整体性陷入过这样动荡和迷茫的状态。马斯洛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当时的知识界也感到无助、痛苦、软弱和无力:没人可以影响世界、他人,甚至自己。

但是,他却乐观地表示:我始终认为自己可以主宰自己,我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

作为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物,面对那时的国际纷争,他主动写信给大佬,表达自己的主张。

即便改变不了什么,他也不认为自己在浪费时间。

我当然不能跟马斯洛那样“上达天听”,我的关注焦点也没有那么宽广。

但是:

有些事,明明可以有更好的处理方式,或者至少可以增加一个角度去理解。

有些人,不是被妖魔化了,就是被过度理想化了,不该如此极端对待。

如果大家都不站出来说话,势必有人被不公正对待,而这样的情况会愈演愈烈,慢慢地成为一种常态。

当然,至少在我看来,这是不正常的。

因此,这些年,我也努力在发出一些声音,虽然力量非常的微弱,但是借助一些平台,至少也让一些人听到了这些声音。今年上半年,通过自媒体平台,就撰写了约50多篇文章,围绕社会热点事件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深知,按照舆论场的基本逻辑“沉默的螺旋”,假设你也不发声,我也不发声,那些激进的声音就反衬得特别强大,让人们形成一种误判,好像认为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而那些持不同意见的人,会感到自己被严重孤立了。

而且,我认为因为有这样的声音存在,别人就必须予以重视,对有的人而言,也必须予以回应。

当然,这些声音也产生了涟漪,产生了欧文·亚隆提出的“波动影响”:即通过自己,对别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就是我发声的主要原因。而且,这些发声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了积极回应:

有些人看到也有人跟自己想的一样,自己并没有那么孤独。

有些人则看到了一些不太一样的观点,有所触动。

而一部分人和另一部分人,可以在这些发声中,取得一定的共识,从之前的对骂转变为相互理解。

我相信,如果大家都能参与到这样的发声过程中,这个世界是会发生积极变化的。

我有说话的权力,我能够捍卫自己说话的权力,这就是我的乐观。

不过,我并不认为,因为我的发声,就表示,我需要别人都站到我这边,同意我的看法。

每个人身处其中看到的维度不一样,而且很多时候情绪使然也让我们不容易理性看待问题。我自己都很难保证每一次自己都是不偏离理性立场的,有时候,也会有情感偏向。何况有很多人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会被情绪所掌控呢?

这是我秉持的现实主义。我尊重我自己说话的权力,但并不意味着我要为了维护说话的权利,就要求他人一定要听我的。

我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能够接受到别人可能不一定站在我这边。

当然,还有一点:我并不会因为有很多并不支持我,所以我就不再发声了。

我会继续发表我的意见,并且努力的让我的看法被别人听到并被接受。

这就是我秉持的乐观现实主义。



三、如何用乐观现实主义与他人相处

失望。大概是很多人对人际关系的基本情感。

我就拿最近热播的《三十而已》为例。剧中三位女性的另一半在编剧的描绘下,都各有问题,网友们也一个又一个“渣男”地称呼他们。

其中毛晓彤饰演的妻子,希望得到来自杨玏饰演的丈夫的安抚,丈夫却说,自己结婚是希望能够找一个避风港。

毛晓彤愤怒不已:

都想避风,谁来做港!

很多女性看到这一段都颇有感触,我想这大概也是他们进入婚姻后碰壁后的失望吧。

然而,如果从性别平等的角度看,或许男性也是失望的:

凭什么想到避风港,就是我来做港呢?

当然,也有一些人并没有丧失希望。他们在对一些人表示不满的时候,又向另一些人投掷了希望。

这不,编剧马上给毛晓彤的角色安排了一个又体贴又无条件付出的小狼狗和小奶狗,也让很多网友看到了希望:

让他们在一起吧!

这大概就是目前人际关系的一个缩影:

有的人已经不抱希望,大家都不可靠。你可以称之为悲观主义。

有的人还在期待出现一个可靠的人取而代之。你可以称之为乐观主义。

那么,从乐观现实主义的角度,又是怎么看的呢?

马斯洛认为,当你被信任的人以恶劣的方式对待的时候,感到震惊、幻灭、失望是正常的。

这同时也是你自己的错误,甚至是很幼稚的错误,因为这意味着我们要求自己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就像有x光一样能够照射人心。

这也是我现在对他人的态度:

要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那些可能值得我们信任的人,不太能够如我们所愿。

有些时候,他们只能顾得了自己,没有办法按照我们所期待的方式,替我们着想。

如果你一开始就假定这些人现在可以非常好地对待你,将来也一定可以的话,很有可能在持久相处过程中,会发现他很难永远保持在那个状态的。

回到《三十而已》。

现在被大家吐槽的杨玏,当年何曾不也是晏紫东的模样?(其实当年杨玏年轻的时候,还真就饰演过类似的角色,没记错的话,是和俞飞鸿搭档的《小丈夫》。)

谁又知道,再过个十年,晏紫东会不会也变成现在的杨玏?

所以,即便你现在通过换个人来重拾希望,过不了许久你还是会失望的。

其实,放过他们,也是放过自己。

过去,我在人际关系中,对自己也有比较高的要求,总希望自己能够表现得更好一些,尽量照顾好别人的感受和想法,当然时常也会因此感到疲累。

就比如写这样的文章,过去是给自己定了限额,每周要完成多少。当然,有不少文章如行云流水,不吐不快,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就是为了完成这样的任务,希望做到不断更而勉强为之。

然而,当我能够接受自己也就是个会让人失望的普通人,我不再强求自己一定要去完成这些指标,觉得累了,就歇一会儿。

当我可以放宽对自己的要求,我也同步放低了对别人的期待。

与此同时,我看到这些本性就不完美的人,其实还在很努力地让自己尽量完美一点,至少让别人心中的自己完美一点。

从事这份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让我有机会接触到许多自认为非常糟糕的人:不是“我不行”,就是“我不值得别人爱”。

然而,即便是这样一群人,也始终在努力地生活。

就比如今年上半年,我大概做了约150小时的咨询,接触了约30多人。他们虽然每次都是因为对生活的失望而来,但我却能从他们的故事中,从他们焦虑的眼神中,读出“希望变得更好一点”、“希望大家能够更认可我一点、能够更爱我一点”的热望。

我想这也是许多人内心的缩影。我们每个人都还是希望能够给他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看到他们如此卖力的演出,希望讨得大家的欢欣,我又怎么忍心再对他们的表演指指点点?

人性中就是有很多的不完美,也不要在人性中寻求完美。

当我这么想的时候,会比较幸福。

延伸阅读


寻找内在的自我:马斯洛谈幸福

作者:马斯洛(Abraham Maslow)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6月 

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马斯洛生前未出版作品 豆瓣评分8.6分,110个豆列推荐




END
都看到这里了,请动动手指
给本文打个分
一杯咖啡读者调查时间

您还想看到“自我成长”、“社会热点事件心理分析”什么方面内容?或者,想看一杯咖啡编辑部推送关于其他什么方面、主题的文章?

也欢迎底部留言告诉我们(我们会保护您隐私,不会公开出来,请您放心留言。)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为何封闭情感,让自己看起来无懈可击?|隐匿性抑郁症的9大来源

躺在伊能静怀中的梅艳芳,可曾想做一朵孤独的“女人花”?

《隐秘的角落》:请不要抛弃走上自我救赎之路的朱朝阳们

杭州女子离奇失踪破案:没有奇迹,“张东升”现实版却不断上演

30岁三浦春马选择死亡:今夜请给他发条消息,问问他“累吗”

对抑郁的内心体验难以用语言描述?|四类抑郁背后的原因

“为何要做一个分享权力的父亲”|访谈14位“男主内”男性之后

几个很可能适合你参加的活动

用生命影响生命 一杯咖啡活动组织和社群管理团队招新
按图画影视组要求,增加声优和戏精招募

To 想脱单的你|参加访谈,让心仪的人主动来找你!

开启夏季阅读计划:《熙琄叙语》了解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成长历程

公益招募|<学会评价:赞美和批评如何恰到好处>心理研修课报名

一杯咖啡会员社群加入攻略(2020最新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