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肿瘤治疗也可“无创” ——访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王悍教授

 飞虎catzbc 2020-09-30
肿瘤是全人类最主要的健康“杀手”之一,我国每年新发肿瘤患者超过320万,死亡患者超过200万,实现肿瘤的早期精确诊断与精准无创治疗,是提高肿瘤治愈率、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放射科主任王悍教授勇于创新,紧跟国际前沿,带领团队将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术这一国际先进的肿瘤无创介入治疗新技术引入工作中,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肿瘤治疗也可“无创”

——访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王悍教授

三甲天团



王悍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放射科主任兼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兼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师协会理事等学术职务。

长期从事医学影像学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擅长磁共振引导的超声聚焦治疗,神经系统、腹部影像诊断,是国内最早将磁共振引导的聚焦超声术(MRgFUS)应用于临床的医生之一。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等。


01

“不能做一名只会‘读片子’的医生”


自2003年进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工作开始,王悍教授便一直致力于影像诊断与微、无创介入的治疗工作。

“影像科是医院诊疗系统中患者流量最大的科室之一,负责几乎所有患者的全身各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我们影像科的医生不能只会‘读片子’,
我们也要不断地学习和创新,以给患者造成最微小的创伤但确保最有效的诊疗为目标而努力。”

21世纪初,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即大众熟知的“海扶刀”,进入迅速发展期,然而传统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只能通过超声成像进行治疗引导,图像分辨率相对较低且无法对治疗靶区的温度进行实时的监测,导致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适用范围受限。
 
但近年来,“海扶刀”有了“进阶版”——磁共振引导的超声聚焦消融技术,这一创新技术对肿瘤病灶层次显示更清晰,同时可准确监控病灶和周围正常组织温度,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近几年先后批准其可用于子宫肌瘤、疼痛性转移性骨肿瘤、特发性震颤等疾病的治疗,让当时正在美国华盛顿大学攻读博士后的王悍兴趣满满。

2012年回国后,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率先引进了
我国首台磁共振引导的超声聚焦技术设备,王悍教授及其团队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此类无创治疗的临床研究及应用,力求为患者谋得更多福祉,解除更多患者的病痛。


02

让肿瘤治疗从“微创”迈向“无创”


“绿色”诊疗拯救肿瘤复发患者 …


虽然多学科合作治疗肿瘤的模式越来越普及,让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情况已得到了大幅度改善,但仍有一部分特殊病理类型的肿瘤患者在经过放、化疗后都无效或治疗后再次复发,且放、化疗可能会对患者的造血系统、神经系统、肝肾功能等产生副作用。

王悍教授说道:“我们希望可以通过物理手段,依靠超声波的能量来‘杀’死肿瘤,同时避免电离辐射、化学药物等造成的危害,这样的‘绿色’治疗方法已然成为新兴趋势。”


“如何才能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创伤?如何无需穿刺、抽血,就能获取准确的病理诊断,甚至直接实现精准的‘一体化诊疗’?肿瘤患者的诊疗体验将得到一次飞跃式的提高。”

抱着这个想法,王悍教授及其团队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终于迎来了成功的曙光——针对肿瘤分子与功能成像的关键技术和高强度聚焦超声的技术瓶颈,王悍教授及其团队开展了无创“绿色”的肿瘤精确诊疗技术研究,以及肿瘤功能影像无创疗效定量评估研究,目前已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让肿瘤诊治从“微创时代”真正迈向了“无创时代”。

既精确打击病灶,又不伤害正常组织,王悍教授及其团队的工作“影像引导肿瘤无创诊治的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还荣获了2017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再次大幅度提升聚焦超声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在磁共振引导的超声聚焦技术的基础上,王悍教授及其团队又在考虑新的问题——如何能更精准地将超声能量施加于病灶靶点?如何能实现治疗过程的可视化?

于是,在陈亚珠院士的指导下,王悍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沈国峰教授克服困难、联合攻关,终于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磁共振引导的相控聚焦超声治疗技术应运而生。

据王悍教授介绍,该技术类似于相控阵雷达原理,可主动感知、灵活调整超声焦点的位置,实现焦点的快速移动和转换。

治疗过程中,相控聚焦超声治疗能够无损地探测到温度等多种参数,医生通过后台监视屏上的实时磁共振图像,实现手术操作全过程的可视化,同时可进行实时、精准的疗效评估,再次大幅度提升了聚焦超声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国产设备已进入临床试验期 …


然而,王悍教授并不满足于单纯的技术应用。据王悍教授介绍,进口的磁共振引导的超声聚焦设备售价极高,导致其无法在国内广泛普及。
“我们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研发的设备,同时掌握核心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因此,王悍教授联合多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建立了一支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研究团队,致力于大力推进具有
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高端无创医疗装备的产学研用和临床推广

王悍教授笑着说道:“目前,此国产设备已进入临床试验期,希望1~2年能完成临床试验,获得批准正式进入临床应用,
这样可将设备价格降低至进口设备的1/3~1/2,使更多医疗机构与患者真正获益。期待患者可以早日用上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磁共振引导的相控聚焦超声诊疗设备。”

03

人工智能有大作为


人工智能(AI)技术一直在推动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模式的变革,目前应用较多的领域就包括了医学影像的诊断领域。人工智能可以为临床医学带来哪些益处呢?王悍教授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介绍。


从医生的角度来说,人工智能可作为疾病初筛的助手,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警,同时也有利于医疗机构及时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疾病恶化及并发症的发生。

王悍教授说道:“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让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快速走向前台,体现出了其重要的潜力和价值。在疫情期间,人工智能技术被应用于肺部感染的快速筛查和辅助诊断,在大幅度提高诊断效率的同时,也减轻了医生的工作负担。”

让我们再从提高患者的就诊体验来看,目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已建设了“智慧医院”和“智慧学科”,改善了患者的就诊流程,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检测项目,为患者更智能和精准地预约就诊时间,减少患者来院等待时间。

王悍教授期许道:“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会为临床医学带来更智能、更精准的未来。”

无论是做科研,还是做临床,王悍教授始终以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为目标而奋斗着,为了手术过程的可视化、精准打击、微小创伤而钻研着,王悍教授最后期盼地说道:“希望我们所做的工作也能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我们也将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