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诗人》《长河文丛》特约选稿微刊 一部具特色的旅遊散文作品 近日我在上海收到旅港知青作家張穗強先生寄來散發著墨香的新出版大作《遊蹤感悟錄》,這是一本印刷精美,頗具特色的旅遊散文集,對於我這樣的旅遊愛好者來說,讀之如飲佳釀,不啻是享用一席美味的精神大餐。 《遊蹤感悟錄》是張穗強先生2014年出版的旅遊散文集《遊覽與探究》的姐妹篇。全書31篇散文,260張照片,內容豐富,文筆順暢,圖文並茂,品位高雅,具有很強的知識性、思想性、導遊性與可讀性,這種獨特的散文寫作方式在現時的同類遊記作品中並不多見。 對一部散文作品來說,新意與深度尤為重要。在謀篇佈局方面,此書與《遊覽與探究》寫作風格類似,中外結合,敘論交融,把匈牙利、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東歐四國,東南亞的柬埔寨,以及中國大陸黃河流域的內蒙古自治區的遊蹤描述與思考感悟巧妙交織在一起,內容涉及地理、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宗教諸多領域。這部旅遊著作介紹旅遊地宗主國和國內旅遊地的名勝古跡與風土民情方面很有特色,對當地歷史風雲的探究展示了作者的豐富歷史知識和深厚文學功底,更在作品的思想深處閃爍著民主與正義的光芒,讀後令人耳目一新。 張穗強先生經歷豐富,思想深邃,胸懷寬廣,是一個具有世界眼光的學者。他原是一位廣州知青,在“文化大革命”和“上山下鄉”運動中來到海南膠林艱苦磨煉多年,打下人生堅實基礎。他招工回城後勤奮考入大學,畢業後曾在內地高校從事過教學研究,旅居香港後曾在新聞界、經濟界和文化界任職,勤奮刻苦,卓有成就,退休後年過花甲仍然保持當年知青的朝氣銳氣,不改初心,不辭辛勞,奔波考察,勤於筆耕,演繹著歷史新時期知青一代的不老傳奇。 我們知青這一代人總體上是很不幸的,未出中學校門就遇上十年浩劫,遠離父母家人到異鄉農村“修地球”,回城後又大都遇到“下崗潮”,歷經艱辛,至今很多知青朋友仍生活在社會底層。但知青這一代人又是幸運的,因為我們經歷了農業社會、工業社會、資訊社會幾千年來人類社會發展的三個階段,走進了“地球村”的資訊化新時代。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交通的便捷,旅遊正在成為人們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周遊世界不再成為夢想。旅遊業的方興未艾,旅遊市場的不斷拓展,旅遊隊伍的日益壯大,為旅遊知識的普及,為旅遊文學的興盛,創造了無限的發展空間,形成了急切的社會需要。我們殷切期望張穗強先生有更多更精彩的旅遊文學作品問世。 (作者是上海知青作家、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