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献检索可以找到一些医院提升病案首页质量后的效果。譬如这篇:住院病案首页对DRGs绩效评价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规范管理,住院病案首页在主要诊断、主要手术、主要操作、其他诊断四方面填写的错误率明显下降。 A、B两组住院病案首页数据比较,DRGs组数从394增加到401;总权重从6008.28增加到6458.36;CMI从0.93增加到0.97;……。.结论是通过对临床医师、编码员、行政人员在住院病案首页的规范化管理,提升了住院病案首页的填写质量,住院首页数据更能客观地评价DRGs绩效。 同样来自于另一篇:住院病案首页培训对DRGs数据的影响。作者使用的方法是通过发放知识手册、制作幻灯进行宣讲等方法对某三甲医院所有医师在1个月内进行病案首页填写培训;将培训开始前的2017年8月1日-2017年10月31日及培训结束后2017年12月1日-2018年2月28日的医院DRGs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培训前后数据质量的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医院DRGs入组病例数、CMI值、DRGs组数、总权重等在培训后与培训前相比,均有不同幅度提高,其中入组病例数提高6.90%,CMI值提高2.13%,DRGs组数提高1.65%,总权重提高10.43%;……。结论为进行病案首页填写的培训对于提高病案首页数据质量、DRGs数据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应纳入常规工作,长期坚持。 这些分值的改变不仅仅只是针对病案首页质量,也不是光为了反应DRGs的绩效,更关键的是钱和绩效排名。说得更简单点,如果你所在科室的权重增加,CMI也增加,那么可以获得的绩效奖励或许更多。如果你所在的医院权重比其他医院高,CMI比其他医院高,那么你的绩效排名也一定靠前。 让我们还是看一下某个科室案例: 从上表可以看到,假如某科室一段时期内收治患者的DRGs有10组,那么总权重相当于每个组的分数累加,然后可以算出CMI值=3013.43/303=9.94。CMI值越大,反映该科室收治病例风险和复杂程度越高。因此光看一个CMI值没有用,需要对比看。 回到之前的两篇文献,都是通过提升病案首页质量,来提高权重数量和CMI值的。也就是说提升病案首页的重点在主要诊断、次要诊断、主要手术操作,次要手术操作等这些项目的改善。结合我之前文章提到的补、泻、调、理等手段,可以有效地提升准确率,那么更关键的就可以提升DRGs权重和CMI值。 将DRGs病例组合指数(CMI)应用于该院的绩效考评中:
在实施医保DRG付费改革过程中,CMI值的确定是激励医院并传导激励医生的机制问题。“聪明”的某些三级医院急着要买达芬奇,另一些三级医院急着外转一些CMI值偏低的病组,还有很多医院开始控制成本。而这些行为多数是短期行为,因为所有科室、所有医院都这样做了,那么你的CMI值也不见得升高多少。 因此,作为区域管理者、医院管理者,一方面要提升医院病案首页的质量,同时还要帮助疏导不同的医院、科室之间的竞争关系。做到医院有特色、科室有效益、人员有积极性。盲目的转型、增减项目,往往造成医务人员的动荡、患者满意度的下降。 电影《攀登者》讲述的中国登山队的真人真事,珠穆朗玛峰南北坡的登山难易程度不一,如果按CMI值看,当然北坡登山的CMI值更高,花费更大。 是不是大家都要从北坡登呢? 作为支付方,希望从哪里登比较好呢? 留点问题,明天再讨论。 了解更多医学人文,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
|